凡慢性腹泻患者,病程时间长,其正气必虚,虽然服药后,在短时间内症状会消失,但难免会复发。所以在继续服用一段时间扶正的药物,以增强正气,彻底痊愈。

早上中午使用参苓白术丸,因该丸重在补脾止泻,所以在白天阳气旺盛时服用;晚上天气由阳转阴,所以推荐温补脾肾的附子理中丸,有利于脾肾之阳的恢复。

患者高先生,32岁,职员,主诉:常年腹胀腹泻,有4年多的时间,大便稀溏兼完谷不化,每天多则4-5次,少则2-3次,饮食尚可。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1)

辩证: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提到病情悲观,舌苔薄白,脉濡细。属久泻及肾、脾虚,肝木乘脾土,脾胃功能受损,治宜温补脾肾,抑木扶土。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2)

怀山药

取:焦白术、怀山药、炮姜、补骨脂、益智、川黄连、白茯苓、炒白芍、防风、焦山楂、焦神曲、煨葛根、炒谷芽(7剂)

方解:泄泻的病机往往是由于脾气不能升清,健脾和胃是当务之急,方中的白术、山药、茯苓、炮姜,有健脾阳的作用;患者长期泄泻,已形成慢性泄泻,所谓久病伤及肾脏,方中所用的补骨脂与益智用来温补肾阳;此外,焦神曲、炒谷芽可以健胃消食,以利于脾胃的运化;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3)

川黄连

川黄连,有止泻健脾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连,治腹痛下利,即痢疾和泄泻;煨葛根也具备止泻功能,它的淀粉含量很高,有缓和包摄肠粘膜作用,并可抑制肠蠕动亢进。白茯苓有健脾和利水渗湿的功效,可做到“利小便以实大便”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4)

莲子

并嘱咐患者平时宜食温暖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营养可以多吃红枣、莲子肉、山药等食物,它们都属于药食同源的食物,且具有健脾气,止泻利的作用;并叮嘱他忌吃生冷水果及牛奶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以及海鲜类等食物,易损伤脾胃的阳气,不易消化,且加重肠道负担。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5)

炮姜

二诊:患者大便完谷不化已无,大便成形,每天1-2次,小便见多,腹胀腹痛已减轻,舌苔薄白,脉象浮而细软。已见好转,再以原方增减,增加炮姜和煨葛根用量,另加红枣6枚(14剂)。

三诊:大便已经成形,已经没有腹痛症状,每日排便1-2次,饮食正常,为巩固疗效,原方加减继进。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6)

煨葛根

取:焦白术、怀山药、白茯苓、补骨脂、益智、川黄连、炮姜、焦神曲、煨葛根、炒谷芽、红枣6枚(7剂)

汤剂服完之后,继续服用丸剂,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以制附片、炒白术、党参、干姜、炙甘草组成,功在温中健脾)和参苓白术丸(莲子肉、薏苡仁、砂仁、白扁豆、白术等药组成,可以补脾益肺),早、中服参苓白术丸,晚服附子理中丸,以红枣汤送服,饭前服用。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7)

特别强调的是,凡慢性病患者,病程时间长,其正气必虚,虽然服药后,在短时间内症状会消失,但难免会复发。所以在继续服用一段时间扶正的药物,以增强正气,彻底痊愈。

推荐患者早上中午使用参苓白术丸,因该丸重在补脾止泻,所以在白天阳气旺盛时服用;晚上天气由阳转阴,所以推荐温补脾肾的附子理中丸,有利于脾肾之阳的恢复。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理中汤加减见功效)(8)

如果你也有上述问题,请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再次强调每位患者年龄病史等不同,专人专方,切勿照方抓药,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