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阳光球

古诗有云:“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菱角素有“江南水八仙”之一的美称,江南水乡成就了菱角的生长,菱角成就了水乡特有的风味。

传说八仙过海,途经江南遇蛟龙作乱,合力制服蛟龙,留下了八件法器。“水八仙”便是由这八件法器变化的食物,分别是莲藕、芡实、莼菜、水芹、茭白、茨菇、荸荠、菱角八种水生植物,亦称“水八鲜”。

民间有种说法叫“七菱八落”,意思是农历七月成熟八月脱落。“天上银河戳角,地下鸡头菱角”,每年七八月份,当天上银河朝向西南和东北方向时,吃菱角的季节就到了。刘禹锡《采菱曲》就记下了采菱盛景:“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小时候吃的菱角叫什么(儿时的青涩记忆)(1)

菱角常长在湖泊沼泽和淤泥池塘中,挖出来好像一个个的牛角,所以又叫牛角。菱角多隐藏在密叶之下,必须整株倒翻过来,才能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江南有俚语“鲜菱宿藕”,莲藕买回家后三、五天不吃没关系,但菱角越新鲜越好。菱角口感粉粉糯糯,回味甘甜,像极了板栗、花生的口感,难怪把它叫“水中的栗子”和“水中落花生”。菱角两角居多,三角四角的被称为芰,又称水菱、风菱、乌菱、水栗。

苏州文震亨《长物志》载:“吴中湖泖及人家池沼皆种之。有青红二种,红者最早,名水红菱;稍迟而大者,曰雁红菱;青者曰莺歌青;青而大者,曰馄饨菱,味最胜……又有白沙角,皆秋来美味,堪与扁豆并荐。”清代《养小录》亦载:“可焯可糟”“为野菜中第一品”。

小时候吃的菱角叫什么(儿时的青涩记忆)(2)

史书记载,关于菱角有三则十分有趣的小故事。

明代江盈科曾著书曰: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大意是,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官,吃菱角不剥壳,直接咽下,被人好心提醒,还振振有词地说,他这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还说在北方山上到处都有菱角,在场众人皆捂嘴窃笑。

还有康熙听闻侍奉的太监阿桂,讲起一则宫外趣事,良乡长出一棵菱角树,甚是稀奇。康熙当然不信,菱角怎会长在树上。康熙便带着阿桂微服私访,见到了那棵菱角树,树上果真挂满了菱角。一问才知真正缘由,河道督察秦甫铭当年上京赶考,饿倒树旁,亏得树下有几颗菱角,捡起吃下才有了力气,后来高中榜眼,入朝为官。其实菱角只是别人无意掉落的,但秦甫铭没见过,误认为菱角本就长在树上,因此每年都要前来祭拜“菱角树”。下属官员投其所好,专门命人去白洋淀买来菱角,事先偷偷挂到树上。康熙听后非常恼火,当场口谕查办。

传说江苏暨阳湖有个美丽的采菱女,一天上集市卖菱角,被县太爷的花花公子纠缠搭讪,菱女不为所动,转身离去。公子茶饭不思,备下厚礼去提亲,菱女誓死不从。公子百般威胁下,菱女无奈含泪答应。娶亲当日,花轿经过湖边,菱女纵身一跳,投湖自尽。次年湖中青菱都变成了红菱,暨阳湖红菱由此成为菱中极品。唐李白亦赋《秋浦歌》一首赞道:“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小时候吃的菱角叫什么(儿时的青涩记忆)(3)

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菱角能补脾胃,强筋骨,健胃益气,可解胃热,能清除肺中之郁热。古人认为菱角有“轻身”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以起到减肥健美的作用。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菱角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变性及组织增生,可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其中又尤以四角菱,特别是菱角蒂部位,抗癌效果更佳,两角菱次之,菱角壳竟然比菱肉的抗癌效果更好一些。

尤记儿时,利华、水平水光兄弟、艳华大脑壳,我们几个光屁股长大的“发小”,经常跳进距离禾市公社过去不远,一口叫“深塘”的池塘里,赤脚踩在水底,脚底盘扎得生生作疼,还要冒着让蚂蟥叮咬的危险,掀开一蓬蓬菱角叶子,努力寻找一个个青青的菱角,等不及上岸,迫不及待就剥开扔进口中,抢先解个馋。

不过“深塘”里采摘的菱角个儿不大,肉质偏嫩,包粉不多,要是赶上“二五八”禾市街赶场,偶尔有人摘菱角来卖,小伙伴们两眼放出绿光,大人们禁不住馋猫们的纠缠,会买下几斤,好大一个,这样吃起才特别带劲!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菱角不光是农村孩子日常解馋的零食,还承载着一段无比美好的童年记忆。

至今,我还常常会忆起一群少年下池塘里采菱的情景,连带那一段难忘的青涩岁月……

小时候吃的菱角叫什么(儿时的青涩记忆)(4)

郑重声明:转载请注明原创作者及出处,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作者简介:阳光球,曾用名阳冠秋,湖南安仁人,生于70年代末,笔名象牙居士,公务员,中国原创文学网会员,在诗歌、散文等领域略有涉猎,文笔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见《读者文摘杂志》《潇湘原创之家》《神农薪火》《安仁在线》等各平面和网络媒体平台。

小时候吃的菱角叫什么(儿时的青涩记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