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

亲戚朋友、同僚邻里之间,逢喜事而互相庆賀,是古代礼俗中的一部分。这种场合很多,如结婚、生子、做寿、迁居、升官等,仅生子一件,就有洗三、满月、百日等庆祝活动。这种喜庆之事,包含着人情往来,是人际关系的礼节体现。

先说个历史拜寿的大事:《五女拜寿》——

古代七十大寿是哪一天(古代为什么要做七十七岁和八十八岁大寿)(1)

《五女拜寿》是越剧古装剧,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六十寿诞,女儿、女婿奉厚礼进京拜寿,并争迎二老欢度晚年。贫寒而胸怀大志的三女夫妇前来拜寿,却受冷遇。杨继康受株连而被削职抄家,顷刻之间,合家逃散,只有婢女翠云仗义相伴二老千里投亲。不料只有三女夫妇愿将二老接回家中悉心侍奉,其他人要么图飞黄腾达,要么为明哲保身,都不愿收留自己的父母。之后,杨家冤案终得昭雪。适逢杨夫人六十寿期,女儿、女婿又来拜寿,像上次那样送来金、玉、如意、珊瑚等所谓的贵重寿礼,三女却捧出了为父亲拜寿时做的手工寿鞋。

杨老夫妇做的正是花甲寿。六十岁又称花甲之年,古代按天干地支相配纪年,六十年正好天干地支循环一次,称之为“六十甲子”,故称“花甲寿”。古代又有做七十七岁大寿的习俗,草书“喜”字看上去很像七十七,于是便称为“喜寿”。八十八岁为“米寿”,因为“米”字拆开,正好为八十八。古时庆祝“百岁期颐大寿”是非常隆重的。期颐之年是对百岁老人的称谓,《礼记》中说“百年曰期颐”。“期”是百岁之意,“颐”为奉养之意。另外还有五十岁的艾寿,七十岁的古稀寿,八十岁、九十岁的耄耋寿等。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