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

公益诉讼

“光荣之旅五周年”

——“全要素保护”篇

关于红色公益的媒体报道(光荣之旅五周年)(1)

2017~2022

“光荣之旅五周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威市检察机关推出公益诉讼检察“山水湖田林草沙冰”“全要素保护”系列宣传报道,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更好促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武威地方实际,今天起“让祁连山更加秀丽多姿、让石羊河更加清澈透亮、让天马湖更加风光秀美、让黄土地更加丰厚肥沃、让冰沟河更加森林茂密、让布尔智更加绿草如茵、让腾格里更加坚盾固守、让马牙雪更加神圣久远”系列宣传报道将陆续与读者见面,期待广大读者关注公益保护,提供案件线索,更好形成合力,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

武威市检察机关全力当好

祁连山生态检察卫士

关于红色公益的媒体报道(光荣之旅五周年)(2)

背景链接

祁连山保护区在武威境内面积41.47万公顷,其中核心区9.34万公顷、缓冲区7.25万公顷、实验区24.88万公顷,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0.9%,主要范围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段面积576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8.5%,是全省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重点县之一。天然草原总面积629万亩,林木种类有15科22属37种,境内分布、栖息野生动物28目63科260余种。

五年来,武威市两级检察机关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严守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红线,着力为提升祁连山保护区“颜值”、彰显“价值”,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让祁连山更加秀丽多姿。

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

祁连山是架构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之脊”,是维系西北地区生存发展的“生命之脉”。武威市两级检察机关主动担当作为,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统筹协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有效发挥惩戒震慑、教育引导、赔偿修复、监督支持等作用,全力当好祁连山生态检察卫士。

突出公益保护,穷尽公益诉讼手段全力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

/////////////////////////////

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协作、联席会议等机制,充分运用公开听证、圆桌会议、诉前磋商等新方式办理涉生态环保案件,办理涉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25件,发出检察建议113件,监督整治污染垃圾共计2400余方,河道治理35公里,拆除违法建筑240处。

开展常态巡查,不断提升群众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

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生态公益护林员等力量,选聘19名公益诉讼生态观察员,发挥“检察眼睛”作用,开展常态化巡查治理。依法公布祁连山生态环境检察监督重大案件信息,定期发布祁连山生态环境检察监督典型案例,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坚持能动履职,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祁连山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

对涉嫌破坏祁连山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案件,依法提起公诉。2017年至今依法批捕涉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滥伐林木罪等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4人,起诉5人,均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形成了打击破坏祁连山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高压态势。

来源:武威市人民检察院

关于红色公益的媒体报道(光荣之旅五周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