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地黄的水肥管理及采收技术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地黄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 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地黄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地黄的水肥管理及采收技术)(1)

智慧农业:地黄的水肥管理及采收技术

施肥管理技术

地黄是喜肥植物,以施基肥为主,并根据地黄各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适时适量追肥,以促进生长发育、根茎肥大。据研究地黄的根际追肥及叶面追肥均有良好的效果。地黄出苗后1个月开始形成大量肉质根茎,两个月后根茎干物质急剧增加,约两个半月封行,必须在封行前施追肥。

追肥

 在地黄丛叶直径15厘米时(即俗称地黄苗碗口大时)可进行第一次根际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对水施下,同时可进行叶面追肥,即叶面喷施0.05%~0.1%的尿素水溶液,每周1次,可连续喷施3~5次,若叶面缺绿时,可喷施硫酸亚铁水溶液。此次追肥不宜过早,过早根系发育不全,没有吸肥能力,效果不佳。第二次根际追肥在丛叶直径30厘米左右时,每亩可施过磷酸钙4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20千克,撒于植株周围,施后培土,以促进地黄的根茎生长伸展膨大,同时增加地黄的抗病性。

地黄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地黄的水肥管理及采收技术)(2)

智慧农业:地黄的水肥管理及采收技术

水分管理技术

地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尽相同。

种栽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土壤含水量15%~25%时,种栽即可发芽。土壤过湿根茎生长不良,过于干旱则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

适时适量浇水是地黄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围绕“三浇三不浇”原则,即施肥后浇水,久旱无雨浇水,夏季暴雨后浇井水;地皮不干不浇水,中午烈日下不浇水,天阴欲雨时不浇水。浇水时要防止泥水污染叶片及叶心,防止田间积水,以免因积水而造成局部过于潮湿。

在夏季伏天高温时应特别注意,此时浇水不当,极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易诱发地黄的根腐病、枯萎病、疫病等病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地黄在伏天是否浇水,主要观察地黄在土壤干旱情况下的生长状态,结合天气预报来决定。

浇水要注意

  原则为:在白天太阳强烈照射下,地黄的叶片萎蔫,到了晚上,天气凉爽后,第二天早晨叶片能直立起来,可以不浇水;早晨叶片不能直立起来的,可考虑适当浇水;天气预报未来三天内没有中到大雨的情况下,可适量浇水。

  地黄怕涝,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排水工作,尤其在夏季,地黄田间积水一天,就会引起根腐病、枯萎病或疫病发生,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地黄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地黄的水肥管理及采收技术)(3)

智慧农业:地黄的水肥管理及采收技术

地黄采收技术

  地黄9月下旬地上部的生长基本停滞,心部叶片开始枯死,叶片开始老化,营养物质全部转移到块根中。10月上旬地上部基本枯死。因此,采收期一般在10月底至12月底。

采收时先除去地上叶片,然后在畦的一端起挖深35厘米的沟,依次小心挖取根茎。人工刨取怀地黄块根,采挖时尽量避免伤及块根。地黄采收后的块茎,抖去泥土,除净基部叶和不适宜加工的小块茎、须根。按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级,如有太阳,则摊开晒几天,再入炉烘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