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

2010年6月4日,北京天伦王朝拍卖会现场,大画家徐悲鸿的一幅人物肖像,以7280万元成交,超过了所有徐悲鸿的油画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

很多人以为,这幅肖像要么画的是儿女,要么是最后一任妻子廖静文,可实际情况却是,这是徐悲鸿第一任妻子蒋碧微的画像。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2)

画中的蒋碧微,眼神婉转,脉脉含情,任何人看到此画,都禁不住会为她动容。

提起蒋碧微,外人对她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对徐悲鸿太狠,有人觉得她做了张道藩几十年的情妇,却未得到名分,真的不值得。

她的人生究竟值还是不值,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3)

1899年2月,蒋碧微出生于江苏宜兴。她出生的时候,祖父见书房内的海棠开得正艳,于是给她取名棠珍,字书楣,“碧微”则是后来徐悲鸿为她取的名字。

她的家庭,在当时是一等一的大户人家。曾祖父蒋诚公,曾在江西做官,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祖父蒋萼不仅为官,还很会写诗,祖母也是大家闺秀。据说,她的祖母去世后,祖父写了近100首悼亡诗。

父亲蒋梅笙从小就是学霸,科举考试年年第一。科举废除之后,他开始献身教育,曾担任复旦大学的教授,后来又在宜兴办了学校。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4)

七岁那年,蒋棠珍被送进私塾学习,随后进入父亲的小学上学。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很小的时候就熟读了《世说新语》、《虞初新志》等古籍。

十二、三岁时,她就熟读《红楼梦》,但对这本书没有多大兴趣,她更喜欢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以及那些古代文豪奇女。

书籍的熏陶,让她在少女时少了一些脂粉味,多了一些豪侠气,也形成了她遇事果断的性格。

那时候,中国虽然已经开放,但儿女婚姻依然信奉媒妁之言。13岁时,父母为她定了一门亲事,男方是蒋家世交,当地大户人家查家的儿子查紫含。

如果用当时的门第观念来看,查紫含不失为一个好丈夫人选,家境与蒋棠珍相符,从小也是饱读诗书。更重要的是,查紫含对她一见钟情。

可是,蒋棠珍却不一样,她天性浪漫,不喜欢这种被安排的婚姻。后来,查紫含在一次考试中作弊被抓,蒋碧薇从此对这个人死了心。

但很快,她就遇到了那个让自己为之倾心的男子,他就是徐悲鸿。

当时,徐悲鸿在蒋棠珍父亲办的学校内教美术,因为才华横溢,经常被邀请到蒋家做客。

一来二往,徐悲鸿跟蒋家人越来越熟,经常到他们家蹭饭,有时候还过夜。在这个过程中,徐悲鸿与蒋棠珍偷偷相爱了。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5)

最初,蒋棠珍也很纠结,他爱徐悲鸿的才华,但婚约尚在,父亲断然不会同意她退婚的,更何况,查紫含对她还很痴情。

只是徐悲鸿为了追逐爱情,动作非常大胆。他因为康有为的关系,获取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于是询问蒋碧薇要不要与他私奔。

蒋棠珍同样为了爱可以不顾一切,于是就答应了。不久后,两个年轻人就踏上了通往日本的轮船。

在船上,徐悲鸿拿出了两枚戒指,一枚刻着“悲鸿”,一枚刻着“碧微”,“碧微”从此成了她的名字。

徐悲鸿取这个名字,是取“碧水蓝天,微风轻拂”之意。她走后,父母为了向查家交代,只好对外宣称她因病暴毙。

从此,世上再无蒋棠珍,人间多了一个敢爱敢恨的蒋碧微。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6)

然而,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人初到日本,人生地不熟,又不太会算计,身上带的钱马上花光,日子渐渐捉襟见肘起来。

那时候,徐悲鸿还是个穷学生,作品卖不了什么钱,还要支付学费,蒋碧微为了生活,还曾经接手工活赚钱。

两年后,二人回到国内,蒋家一来心疼女儿,二来欣赏徐悲鸿的才华,不仅原谅了他们,还在生活上帮衬了他们很多。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进入和平状态,一直向往去法国留学的徐悲鸿,带着蒋碧微去了法国。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7)

法国的生活很辛苦,但他们还是很恩爱。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学习艺术,蒋碧微在家操持家务等等。

因为经济窘迫,两人经常向别人借钱,徐悲鸿好面子,借钱的任务就落到了蒋碧微身上。有一次,蒋碧微跑了一天,没有借到钱,晚上回到家,刚说出口,徐悲鸿倒头就睡过去了。

当时的蒋碧微承担了很大的压力,这或许也是她后来对徐悲鸿决绝的原因。只是徐悲鸿比较单纯,除了一心学好艺术,内心依然深爱蒋碧微。

有段时间,二人经常路过一家商店,蒋碧微总盯着橱窗里的一件风衣。徐悲鸿知道她喜欢,于是努力作画,终于卖画赚钱为她买了一件。

蒋碧微很感动,于是省下午餐钱,给他买了一块怀表。因为她知道,那块怀表一直是徐悲鸿的心愿。

遗憾的是,徐悲鸿爱艺术胜过一切,整天沉醉在艺术中,常常忽略了对蒋碧微的关心。时间长了,蒋碧微心中不免有了怨恨。

当时,一些欧洲留学生组织了一个“天狗会”,夫妇二人因此认识了张道藩。张道藩也是留学生,只是才华略逊徐悲鸿。

张道藩对蒋碧微也是一见钟情,最初碍于朋友的面子不好说明。后来,徐悲鸿一人到南洋卖画,托付张道藩代为照顾妻子,张道藩却趁机向蒋碧微表白。

蒋碧微虽然对徐悲鸿不满,但还是决定做个好妻子,一口回绝了张道藩。张道藩心灰意冷,于是与法国女子素珊结了婚。

1927年,蒋碧微怀孕了,阔别八年的他们也于这年回到了国内,徐悲鸿成了著名画家,蒋碧微以为,多年的苦日子到头了,她从此可以在家做富太太了。

紧接着,他们的儿子伯阳和女儿丽丽相继出生,原本两人的生活应该越来越幸福,可他们夫妻的裂痕却越来越深。

作为一个艺术家,徐悲鸿十分热爱创作,喜欢清静;蒋碧微恰恰相反,她出身富贵,如今又成了著名画家的夫人,喜欢在家开派对,过奢侈的生活。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8)

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二人沟通越来越难,最后发展到同居一室,却很少说话。那时候,张道藩也有找蒋碧微,但她顾及到孩子,还是拒绝了。

1931年,蒋碧微因为家人病故,暂时回到了宜兴老家。过了几个月,她接到了徐悲鸿的来信,说她如果不再回去,自己就要爱上别人了。

蒋碧微心中大惊,料理完娘家的事赶紧返回家,徐悲鸿却跟她坦白说,自己爱上了一个叫孙韵君的女学生,不过没有出格的行为。

那个时代,很多名人都是这样,外面找个情人,妻子忍辱负重,也不离婚,直到男人再次回归家庭。

徐悲鸿当时可能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一面跟孙韵君筹备画展,帮她联系出国留学事宜,一面又想维护好跟蒋碧微的夫妻关系。

但蒋碧微不是别的女人,她声称自己绝不会跟别的女人分享同一个男人,两人的关系进入僵持阶段。

1932年,徐悲鸿领导中国画家举行欧洲巡展,郑重邀请蒋碧微参加。蒋碧微也很想通过画展,修复夫妻关系。夫妻二人再度飞往欧洲。

在蒋碧微的协助下,画展办得非常顺利,只可惜二人的关系并未得到修复。更让蒋碧微伤心的是,远在欧洲时,徐悲鸿跟孙韵君依然有频繁的通信往来。

画展结束回国后,蒋碧微开始捍卫自己的家庭。她跑到学校,没收徐悲鸿为孙韵君画的人物像,当面辱骂孙韵君,同时写信给孙韵君的父母告状。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9)

这不仅没有挽回徐悲鸿,反而让徐悲鸿更加疯狂地爱上了孙韵君。如同当年爱上蒋碧微一样,他给孙韵君改名孙多慈,并买了两枚戒指,分别刻上了“大慈”和“大悲”。

他们在南京的新居落成时,孙多慈送来100只枫树苗。蒋碧微知道后,不仅将枫树苗砍了,还一把火烧了。徐悲鸿大怒,于是将新居取名为“无枫堂”。

闹到这个地步,孙多慈退后,随家人到了广西,徐悲鸿也追到广西,蒋碧微彻底失望了。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为了安全,蒋碧微决定带着孩子迁居重庆。临行前,夫妻俩见面,蒋碧微对徐悲鸿说:

“对于你,我尽到了妻子的责任。如果你将来想通了回家,我永远欢迎,但如果你是因为对方不要你了,或者是死了,想回到这个家,我绝对不接受你。”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迁居,本来不容易,加上当时是战乱,蒋碧微的困难可想而知。这时,张道藩出现了,此刻的他已是国民党高官。

他利用官场上的便利,帮蒋碧微搬到了重庆,并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蒋张二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0)

后来,徐悲鸿也到了重庆,想跟蒋碧微复合,但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徐悲鸿转身再去广西,向孙多慈求婚。为了得到孙多慈父亲的同意,徐悲鸿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示:

鄙人与蒋碧微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1)

这则启示彻底激怒了蒋碧微,想想自己18岁随他私奔,还为她生了一双儿女,在他眼里却只是同居关系。

她把启示裁剪下来,贴在家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此后的她,对徐悲鸿的恨越来越深。

与之相反的是,她与张道藩的爱也越来越深,他们几乎每天一封信,每封信都充满浓情蜜意。

在信中,蒋碧微叫张道藩为“宗”,张道藩称蒋碧微为“雪”。张道藩曾在信中写到:

“我的雪,你若是把我拿去烧成了灰,细细地检查一下,你可以看到我最小的一粒灰里,也有你的影子印在上面。”

蒋碧微也写到:

“自笑此生虽然经过数十年光阴,到了今日,才算领略到爱的滋味!”

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这样的信件写了2000多封。

有一次,张道藩遇到日军轰炸,一切刚平息,他马上想到了蒋碧微,就在防空洞给她写起了情书。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2)

可惜的是,两人的爱虽深,却碍于张道藩的身份不能公开,甚至连见面都很困难。但是张道藩对蒋碧微确实很用心。

蒋碧微想独立,他为她找工作,让她有能力养活家庭;

蒋碧微操心女儿的教育,他对其女儿也疼爱有加,看到好的玩具、书本马上买来送去;

蒋碧微家人有事,张道藩鞍前马后,从不抱怨,操心她父亲诗集的出版,为给她家人治病到处找关系;

1942年,徐悲鸿再次回到国内,又一次提出与蒋碧微复合。这一次,蒋碧微拒绝得非常彻底。自此,徐悲鸿对她死了心。

随后,蒋碧微父母先后病逝,孩子渐渐长大,教育的烦恼随之而来,徐悲鸿也遇到了廖静文,并打算再婚。

蒋碧微和徐悲鸿,经过半生的纠缠,终于坐到了离婚的谈判桌上。蒋碧微大方提出了离婚条件:100万元的赡养费,外加100幅画作。

或许是出于对蒋碧微的愧疚,徐悲鸿全部答应了他。1945年12月31日,两人的婚姻终于画上了句号。

蒋碧微从此一心一意做起了张道藩的情妇,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3)

蒋碧微是个对感情十分认真的人,他爱上了张道藩,就希望子女也接受张道藩,但一双儿女却不这样想,他们的心永远向着自己的父亲。

而蒋碧微与张道藩的关系,也让儿女们感到脸上无光,儿子伯阳比较独断,高中时独自离家出走,后来才知道是参了军,蒋碧微到死也没再见儿子一面。

女儿丽丽跟她生活了很久,最初受蒋碧微影响,觉得父亲很绝情,看到父亲为了娶廖静文,登报申明与母亲断绝关系,气愤地写信骂父亲。

后来,徐悲鸿病重,蒋碧微让丽丽过去找爸爸要生活费。她亲眼看到了徐悲鸿同廖静文的艰苦生活,心开始偏向父亲。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4)

哥哥离家出走后,丽丽曾经自杀未遂,最终在仆人的帮助下逃到了父亲那里。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蒋碧微在张道藩的安排下,只身一人去了台湾,从此跟儿女没有再见一面。

到了台湾以后,张道藩把妻子送到国外,公开与蒋碧微同进同出,经过十多年的地下情,二人终于住到了一起。

虽然没有夫妻名分,蒋碧微却像妻子一样照顾着张道藩。

张道藩有病,她日夜守护;

张道藩患有胃下垂,她经常亲自为他做针灸;

张道藩想穿的内衣台湾买不到,蒋碧微就亲手为他缝制。

那些年,他们甚至约定,把以前两人写的信都抄写一遍,日后出版成书。

1953年,徐悲鸿去世,蒋碧微听说,他死时还带着自己为他买的怀表,泪如雨下,但随后又投入了张道藩的怀抱。

只可惜,再浓的情,也有淡下来的时候。

1959年的一天,张道藩提出要去看望妻儿,蒋碧微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于是大方地离开了。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5)

那一年,她60岁。多年前,张道藩曾许诺他,60岁时一定娶她为妻。可她等到了60岁,他们却分开了。

一个人独居后,蒋碧微时常望着墙上的画思绪万千,半生的恩怨情仇历历在目。她决定拿起笔,为自己写传记。

她在书中声称,自己以“真实”为出发点,怀着虔敬之心去写,绝不损害任何人的尊严,

书的上半册叫《我与悲鸿》,书的下半册叫《我与道藩》。在她的文字中,对徐悲鸿恨到了极点,对张道藩爱到了极致。

而那几年,作为国民党高官的张道藩,也写了自己的传记,只是在他的书中,连蒋碧微的影子都没有。

1968年,张道藩去世前,蒋碧微赶到医院去看她,可惜,当时张道藩已经认不出她了。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6)

人生的最后18年,她都是一个人度过,儿子徐伯阳一直想去陪伴他,但因为当时环境不允许,母子只是通了信,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1978年,蒋碧微去世,卧室里挂着徐悲鸿为她画的那幅《琴课》,客厅里挂着张道藩为她画的肖像,爱与恨从此随风而逝。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7)

回顾蒋碧微的一生,有人总觉得她不值得,年轻时与徐悲鸿私奔,最终却被抛弃。

后来做了张道藩的情妇,20年没有得到一个名分,死时连儿女都不在身边。

蒋碧微回忆录(蒋碧微18岁与大师私奔)(18)

但是,如果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蒋碧微的一生是值得的,因为她不止一次曾经拥有,也有很多年的朝朝暮暮。

比起那些虽有几十年的名分,却从来没有过爱情的女人,她的一生应该没有遗憾了。

文|妙是

责编|沐阳


1983年在春晚一夜爆红的郑绪岚,遭封杀后离开中国,后来怎样了?

她为郭沫若生五个孩子却被抛弃,后入中国籍,临终前捐500万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