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院士提到父亲的言传身教时总会感动万分,他的父亲同样是医学史上的伟人。

1901年钟世藩出生在厦门,他的父母将他送给一个无儿无女的叔叔,虽然打小就过得很贫苦,但叔侄俩相依为命也颇为快乐。

钟南山院士一家的贡献(终南山院士的父亲)(1)

9岁时他被迫离开厦门来到上海,给一位大户人家做仆人。好在他从事医药生意的叔叔钟广文给了钟世藩上学的机会。

1922年钟世藩他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医疗知识,这段时间他开始近乎疯狂地摄取知识,不久他就考入了协和医科大学。

在协和医科大学的生活很不容易,白天他半工半读,晚上才能抽出事件来专心学习。尤其因为当时的社会极为动乱,军阀混战,很少有人能专注完成学业,可就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钟世藩完成了八年的医学生生涯,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

1930年他顺利毕业,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留学,孤身一人在美国读书的他也没有丝毫懈怠,很快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钟南山院士一家的贡献(终南山院士的父亲)(2)

此时的中国正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相比安逸的美国形势相当复杂,可钟世藩没有丝毫迟疑,他在完成学业的第一时间就回到了北京,他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院工作到了1935年。

1935年7月蒋介石与日本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将河北卖给了日本人,钟世藩被迫南下,来到南京中央医院儿科院。

但不到两年,南京沦陷,日本人在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钟世藩只好跟随南京中央医院一路搬迁,这时终南山刚刚出生不久。

1944年钟世藩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前往美国进修,但仅仅1年他就选择回国。

1946年钟世藩出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1949年受聘世界医生组织医学顾问。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落败逃亡台湾。当时国民党高层屡次劝说钟世藩一起撤离,但钟世藩坚决表态:我是中国人,我就要留在这里。

全国解放后他上缴了医院所有财物,包括数十万美金和医疗仪器,药品。

钟南山院士一家的贡献(终南山院士的父亲)(3)

1950年起钟世藩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此后担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何庆兰,沈皆平等人。

不仅如此钟世藩利用留学经验在国内率先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为抗击儿童疾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钟世藩不仅医学能力突出,他还致力于将自己一身本领传承给后世。

70多岁时他开始将自己的儿科经验整理成书,最终在1979年完成了儿科历史上的开山大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这在当时的临床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很多儿科医生遇到问题就翻书,总能从书里面找到答案。

钟南山院士一家的贡献(终南山院士的父亲)(4)

当时终南山希望父亲在序言中加上代表自己的语录,但钟世藩言辞拒绝,他教育钟南山说:医学著作就是医学著作,作为医生,最重要的是做好本职工作。这令终南山受益匪浅。

钟世藩是在战乱环境中所成长的,他有一个理念就是能吃药坚决不打针,能打针坚决不输液,能用便宜药就一定不用贵药。这也深深地影响了终南山,成为钟南山的医学理念。

直到1985年钟世藩退休,他所致力的华南地区儿科工作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可以说没有钟世藩就很难有如此发达的现代儿科。

钟南山院士一家的贡献(终南山院士的父亲)(5)

1987年钟世藩先生与世长辞,他给钟南山的遗言是:千万不要开追悼会。

可以说钟世藩对钟南山的言传身教体现了这个医学家族的伟大,他们都深深热爱着医学,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