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长袖善舞

成语解析(成语解读之长袖善舞)(1)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拼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解释】: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者靠着袖子长,舞起来就翩翩多姿,容易达到体态优美的效果;做买卖的人,凭着本钱多,他的业务也就容易开展。

【成语故事】:典自《史记-范雎蔡泽传》。范雎和蔡泽,是战国末期两个有名的人物。范雎是魏国人,起初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手下做事,因故被须贾打得半死,逃到秦国,化名张禄,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昭王拜他为客卿,后来为相国,封应候。

成语解析(成语解读之长袖善舞)(2)

秦相范睢。

蔡泽是燕国人,先曾游说赵、韩、魏各国,都不见用,来到秦国,见了昭王,昭王很赏识他,也由客卿而为相国,虽然担任相国的时间才几个月,但在秦国住了十多年,从秦昭王起,经孝文王、庄襄王到始皇帝,一直受到尊重,号为纲成君。

这两个人,都是所谓“辩士”,就是极有口才,能言善论的说客,他们都因此取得秦王的信任。在战国时代,辩士并不少,为什么只有这两人能相继取得秦的信任而为卿、相呢?《史记》的作者评论道:“韩非子说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的确是有道理啊!”——范雎和蔡泽,像舞蹈者有更美的舞衣、经商者有更多的本钱一样,他们有比别人更强的一张嘴。

成语解析(成语解读之长袖善舞)(3)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利用优越的条件,施展手段,因而吃得开,有办法,就叫做“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史记》说是韩子说的。韩子,即战国时的韩非。查韩非所著的《韩非子》,在《五蠹》篇中有这句话,原文是:“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所谓“鄙谚”,就是“俗语”,可见这句话并不是韩非所独创,而是他引用的俗语;也可见这句话早在韩非以前便已流行了。

【拓展思维】:中国古代的舞蹈确实非常注重长袖飘飘,而戏剧表演中,看一个演员水平高不高,据说只要看他出场时长袖甩得怎么样就可以知道。在使用的过程中,“长袖善舞”说的已经不是舞蹈,而是说拥有金钱、策略、阴谋、暗箱操作、人情关系等等资源,经过出神入化、扑朔迷离的运筹谋划,在政治斗争中就可以出奇制胜无往不胜。

【示范造句】:此人长袖善舞,人缘极好,难怪官运亨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