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Knews

2020-11-06 09:45

毫无疑问,让上海人最早看到浦东光芒的,应该是闪闪发光的“东方明珠”。这颗一直被上海人称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珠子”,具有特殊的风采。如果今天站在浦西的外滩往浦东看,尤其是晚上,第一个抢眼的景致,仍然是那颗“东方明珠”,因为她在浦东的群楼之海中格外高挑、异常光艳、特别美丽,就像一群美女中的“模特”,其姿其颜其神态,肯定分外出众。468米的高度,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上海有史以来的最高建筑,也是浦东最早名列“世界之高”的一大奇景,在世界著名电视塔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东方明珠”电视塔,并非是源于浦东开发开放之产物,但它的建设和“成人”,恰恰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最初几年,而且是浦东第一出彩“佳人”。

上海东方明珠建造年月(浦东史诗明珠)(1)

作为上海第一个能让人“看得见”的标志性的文化地标,“东方明珠”的“名片”意义极其重大。普通上海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以及外埠人在上世纪能够跨过黄浦江到浦东,恐怕十有八九都是因为这颗“珠”的吸引所致。记得那时我们都是如此。

“东方明珠”的开工时间是1991年7月30日。之前的时间连续下了近20天的雨。一直等到这一天,才雨过天晴,浦东大地呈现难得的清爽天气。

上海东方明珠建造年月(浦东史诗明珠)(2)

主办方在开工典礼上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奠基石”:用红色绸布盖了一块红色的多面体花岗石,其石为三棱锥,每个边长90厘米,用金属圆球放置在顶端,每块三角面上都刻着字,意味着所有参加奠基的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即将在浦东动工的宏伟建筑。在一片锣鼓与鞭炮声中,时任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局长的龚学平激动地感慨道:“东方明珠”从提出到开工,历经8年——这“八年抗战”,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啊,我们异常珍惜今天终于踏上浦东这块土地的艰难历程和心头的这份喜悦……

依然要感谢邓小平。在1991年春节,当新浦东的规划方案和模型放在他面前时,黄菊向他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并告诉他这将成为浦东第一个超高建筑时,邓小平笑了,满意地点点头。

上海东方明珠建造年月(浦东史诗明珠)(3)

1991年7月30 日,当第一铲泥土被挖出的那一刻起,中国建塔史上的首创工程从此拉开帷幕,浦东开发的“时代交响曲”中,第一个音符是脆响的重高音:3 根直径7 米的钢筒斜撑,与地面成60 度角,支扶着3 根直径9 米的擎天大柱,合力托起直径分别为50 米、45 米、16 米、12 米的8 个球体。而塔身又必须具有抗震“7 级不动”“8 级不裂”“9 级不倒”的极强稳定性要求,“东方明珠”一打桩,便给上海建筑界出了无数个难题。

太妙了!“珠子”这一铲下去,我们的大楼就先多增了几分踏实……诸多刚刚进入浦东准备建大楼的投资商,踩在浦东开发那块尚未热出温度的“烂泥”地上,公开先乐。

上海东方明珠建造年月(浦东史诗明珠)(4)

其实在讨论方案时,就有过激烈的争议:“东方明珠”设计虽新颖独特,但工程难度确属罕见和绝无前例。按设计方案,整个广播电视塔总体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计划按两期施工。一期工程主要是塔体建筑,5.7 万平方米,当时在同类建筑有效面积比较中居世界第一位。塔体自下而上由塔座、下球、中间小球及环廊,上球、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构成。塔座有4 层,地面地下各两层;下球体直径50 米,地面标高68 米至118 米,是日后用于娱乐和观光;塔身中间的5 个小球成串状分布,总面积达4000 平方米,日后为高空宾馆及其他综合用途;上球体直径45 米,地面标高在250 米至295 米,这是一个旋转厅和电视设备所在位置;最高的球体直径16 米,为安放太空舱的位置,地面标高334 米至350 米。再之上的是110 米长的发射桅杆,时居世界第一,具有发射9 套电视和10 套调频广播节目的能力,可以覆盖整个上海市及邻近省市80 公里半径的范围。二期工程建筑面积为4 万平方米,主要是塔下周边的7 个球体,用于配套的娱乐设施。

上海东方明珠建造年月(浦东史诗明珠)(5)

1994年9月20 日,“东方明珠”初照一举成功!那一个夜晚,正好是中秋节。当明月高照时,屹立在浦东陆家嘴中心地带的上海人民盼望已久的“明珠”,闪亮登场——“几乎所有的市民都走出家门,跑到外滩,跑到弄堂口,站在马路上,朝浦东方向望去……那明珠太美太亮,照得我们心花怒放,仿佛迎来一个新世纪。”这是一位弄堂里的老太太的描述。

上海东方明珠建造年月(浦东史诗明珠)(6)

是的,“东方明珠”的光亮,给开发开放初期的浦东,照亮了义无反顾地前行的光明大道;这光亮,让所有前面可能的和必然的困难与险阻产生了畏惧与胆怯感,因为上海和上海人民的智慧是战无不胜的,他们的意志和信心,如“明珠”放射的光芒……

(来源: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 诵读者:王幸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乔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