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家 湾

文/李强国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1)

一九七一年,我们五里湾村在刘家峁与黄家棱之间打了一座丰收水库。封了正沟,坝梁高高,水库里的水位不断地提高,一直延伸到两华里之外的卜家湾村。一到夏季,天红太阳晒,我就去水库耍水,从坝梁处入水,一直游到卜家湾村。因为是死水,游起来非常吃力,耗时长,唯恐体力透支,因此,游到卜家湾村的荞面山下就上岸,小跑返回。

坝里的水很深,钻入深水处探也探不到水底。水色墨绿,水里冰凉冰凉的,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小腿抽筋。技术差的人根本不敢下水,把握不好就有去无回。卜家湾村的一位年轻人不慎滑入水中,就丧命在水库里枣银山下的浅水段,虽说是浅水区,也有十几米深。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2)

有时,夜深人静了,有人把炸药装满玻璃瓶,将导火索燃着,投入浅水区,雷管引爆炸药后,发出声响,平静的水面顿时荡起浪涛,炸死震昏的鲤鱼浮在水面上,这是偷窃行为,我会下水捞鱼。那时生活条件差,许多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想尽办法。记得有一年夏末秋近,卜家湾村的几位妇女跑到碾盘上捋蓖麻叶子,刚捋下半筐子,就被时任小队长的父亲逮住,带到大队办公室。村支部书记是李秉信,见到垂泪的妇女和父亲后,几句话把我父亲支走,天一黑,让那几位妇女连筐和蓖麻叶带回去。他也流泪了,大家都不容易。

那时,卜家湾村在我的脑海里就有了朦胧的印象。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3)

村里人喜欢囔脏,说卜家湾村的卜姓人家中供奉着毛鬼神。毛鬼神护家,主人家的米面吃不完,囤里的米面吃掉一些后,毛鬼神会从别人家米面囤里取,贩征回来,使主人家空了的米面囤又满流流的。不过,一旦得罪了毛鬼神,它就会反咬一口,使得主人家鸡犬不宁,甚至被毛鬼神整得家破人亡。听着听着,使人毛骨悚然。后来我知道,同村人糟蹋卜姓人,起源于玩笑或者恩怨,都是编造出来的饭前茶后的一些笑谈趣话。

我上学时,有许多同学是卜家湾村的,我任民教时,许多学生是卜家湾村的。近几年来,多次到卜家湾村,为那些入土为安的老死者写祭文,一来二去的这么多年,我对这个小村有了全面的了解。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4)

明代初期,直隶绥德州是十里三川,到了成化、弘治年间,里民陆续逃亡。嘉靖时,福兴、新安、仁义三里并入永和里,说明人口锐减,屯田户也不断逃亡。我先祖“州民李天福告哀知州毛储元,带绥民申请,查州民之所以逃者,由于差之繁,赋之重也!”“绥民陆续逃亡,原额十里,仅存七里。”“今见人户不满四里,以四里之单弱,应十里之差粮,民安得不困乎?”这些人去哪里?去了山西吕梁多地。这些“逃亡”之人的后代返回陕北,自称为沟崎岖畔人。

因此,明末清初,陕北出现了许多空巢村,而卜家湾村在明代只住一户贾姓人,宅所称为贾家渠。查阅那时的贾姓人,成化时有贾俊、贾伏、贾清;万历时有贾同春;崇祯时有贾之俊,都住在和市里,而贾家渠在永和里之地,也许万历时的贾万程、贾良臣、贾邦郎就住在贾家渠。到了明末,绥德贾姓外迁,宿地空巢。现今集中在石家湾镇贾张家沟村的贾姓人,是清顺治三年绥德卫守备贾勋的后人。贾勋是武进士,来自河南的磁州,现属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空巢之后的贾家渠,在清初迁入一支孙姓人,他们是御史孙春的后人,祖先来自安徽省宿县,入绥德后屯田在沙滩坪村。孙家一门三御史,最有名望的是孙锦,留有《扶苏祠创建碑记》等诗文传世。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5)

到了万历年间,孙家多儒生,如孙汝义、孙光生、孙汝成、孙汝端孙汝言、孙汝让、孙谟、孙维祖、孙应奎等。岁贡孙汝衮曾任湖北省十堰市彦县知县;岁贡孙汝褒任今天的铜川市教谕。

明末孙家走下坡路,许多子孙化为平民,渐渐散居各地,而来此处的孙姓人住在自称的孙家峁则上。不过,孙家人一直坚持半读诗书半耕田,因此,孙锦的八世孙举人孙天赐在康熙五十九年官居礼泉县教谕;孙天赐次子举人孙永灏在乾隆十七年官居今天的湖北省咸宁市教谕。

康熙年间,孙继显娶了五里湾村的李氏为妻,迁往绥德东川的孙家坬,其子孙可爱、孙可虎,侄子孙可意、孙可仁在那一带繁衍子息。

乾隆之后,孙家人由半耕半读变化成真正的耕者,逐渐衰败。据一步岩《捐助地亩碑记》的记载,马曰富捐来所典孙有庆荞麦山地八垧,宗嘴儿地二垧,田家人上东坬地四垧,孙有庆门对面地五垧,二郎山背条地一垧,二郎山峁地四垧;马成贵捐来所典孙有庆迎门儿山地十九垧,二郎山墕口地三垧。这是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的事,孙有庆一下子就没了四十六垧地。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6)

田姓人在明朝为永和里六甲,大约住在石家湾村左右,后来东迁至霍家沟村与柳家庄村之间的山渠中,自称宅所为田家渠。清初本土人东迁,荒了山田。田姓人越过山梁,占据了三座大山,迁入这个空巢村,住地沿用田家渠旧称。田家在此立根后,生有三子,将三座山分给三个儿子,分别叫做大田山,中田山,小田山,并立有占山碑。

田家人历来有游走四方的习性,他们出去后找到生存条件较妥贴的地方后,就不回来了,他们可以随遇而安。因此,在村中田家人口发展不起来。

解放前,田家人走南路,分别去了蟠龙、永平等地,田家渠只住两户田姓人。比如,留守在家的田福宽,生有四子,分别是田世富、田世同、田世万、田世荣。但是,田世富移居到子长县的官道峁,田世万安家在靖边县的青阳岔镇,田世荣在延安万花落户,仅留田世同在田家渠。他的后人大多生活在异地他乡。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7)

一九八四年,我串乡到靖边的青阳岔,结识了由田家渠走出去的田世万,可到后来,田世万去世了,他的子息都离开了青阳岔。

我和田家人多次交流,在他们传承的生活习性里,没有乡愁,骨子里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或许,他们传承着匈奴人的基因。

黑家圪堵上的黑姓人,祖先是本县黑家坬人,康熙末年迁来。雍正年间,黑家有黑文灿;乾隆时有黑文观、黑文焕、黑大初、黑适雄、黑卓哉等;嘉庆时,黑家出了个千总黑香廷。从此,黑家家盛人和,业达财旺。道光年间,黑家人口倍增,有黑克谱、黑清贵、黑香廷、黑清秀、黑巨之、黑院廷、黑耀宗、黑秀廷、黑照瑞,监生黑清泰,黑家同时拥有八百亩山田。发福后的黑家人,保持祖先的遗训,习武成风,兼顾儒业,培养后人能文能武,学会安邦治家的本领。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8)

黑家人乐善好施,注重名望,周边的庙碑上都有黑家人留名。道光二十年,黑清泰给合龙山捐资一千二百文。

同治六年,从南而来的回纥乱乡陷城,绥德人死伤无数。黑家人生性强势,不为强暴,奋起反抗。族中有位跛脚的放羊老人,一人用放羊铲将扰民的七八个回纥人打得落荒而逃。几天之后,回纥人纠集了百十号壮汉,不分妇孺青壮,凡是黑家人,见一个杀一个,并且掠走了黑家的钱粮布匹。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9)

我曾读过湖南成康定的《天宁寺碑记》:“回纥煽乱关中五六年矣!蔓延北山,绥德失守。”“昼则尸气熏人,夜则阴燐蔽路,贼气肆逞,士卒死亡,几不复作更生之想矣!兼句抵任,则见城市萧条,蓬蒿泪目。自神府下速甘洛,人烟绝少。其偶存者,则又父哭妻子,妻哭其夫。而回逆土匪,此出彼入,旦去暮来。”

黑家遭遇虐杀后,竟连“父哭妻子,妻哭其夫”的情况也不存在。据说,只有三岁幼童黑应根幸免被害。

简略概述黑氏家史,难以释怀他们遭遇回纥屠杀之事。也许这段血腥历史能警示今人,要感恩共产党,和谐社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10)

村中卜姓人和黑姓人应该是同一时期在此安家的。乾隆十六年,村里有卜秀章、卜弘章、卜成章三兄弟。乾隆末年,仍然住着卜其昌、卜喜、卜瑞安。嘉庆年间,生活在义让里卜家沟村的一对年轻夫妇斗殴,男人不慎用镢头把妻子打倒在地昏死过去,误以为失手把人打死了。惊慌之中,族人献计,走为上策,跑到了卜家湾村投奔宗亲来了。后来知道妻子平安,经人说合,在好女不嫁二男的礼教影响下,妻子不计前嫌,随夫存身于卜家湾。道光年间,他们的儿子卜巨才、卜以才兄弟在此成家立业。而先前居此的卜姓人有卜永和、卜增盛、卜银成、卜逢元。

解放前,卜家人成倍递增,只是原来老户的那支卜姓人不断向外迁移,有减无增,解放后仅存一户也迁往城南的七里铺村。而卜巨才、卜以才的后人已成为村中的主要人口,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二。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11)

闲聊时,卜家人也谈及他们的家史,谈他们那位愚莽的老先人。这种恶劣的事件,在精神文明发达的今天,也时常可以在微信平台上看到家暴的案例,着实让人心寒。

其实,明代的贾家渠,也只是附属于折家硷的一个小村。解放前,这个村子分别是黑家圪堵、孙家峁子、卜家湾和田家渠四个自然小村,称卜家湾村是解放后的事。

如今,柳湾、折家硷、卜家湾又合并成一个村子,具体叫什么村名,我也没太在意。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事变迁中,我们的后人,永远体会不到前辈们经历的苦难,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今天幸福生活的花朵,是开在先辈们满面犁沟里堆集起的肥沃土壤上的。

2021.2.22

绥德石家湾在哪儿呢(绥德有个卜家湾)(12)

本文作者李强国先生近照

作者简介:李强国,男,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五里湾村人,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乡下,农民,喜好诗文,有作品散见于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刊物及网络平台。兼好《易经》、宗教、民俗诸文化。现供职于合龙山道观,从事宗教、国学、心理学咨询及研究,偶有诗文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