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形式(大学生暑期实践都干了些啥)(1)

资料图片

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提前熟悉社会的良好途径,无论是被迫加入还是主动融入,暑期实践都是大学生绕不开的“坎”。从城镇到农村、从学校到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检验自己校园生活知识的积累,零距离接触火热、真实的社会。受社会就业大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工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招人的重要标准,很多大学生甚至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实习生涯。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假期很多大学生能选择的大多是家教、零工这样的工作,“实习”最终变成了“打工”。热闹的社会实践背后,大学生又收获了什么?

■观点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开展暑期实践,初衷是让常年呆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深入实际生活。暑期实践也确实锻炼了莘莘学子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本领,让校园教育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更愿意尽早掌握实践经验,而不是等到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因此,学校需要适应这一需求的变化,变统一的毕业实习为更加灵活多样的实习安排,同时借助更多社会力量和平台,实现学生与实习单位间需求的对接。

许多大学生忙于“充电”

记者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否参与实践,不少学生都有利用暑期“充电”学习的想法,其中有的是为考研作准备,有的是想多考几本证以后好找工作。

兰州城市学院大二的沈丹同学暑假打算窝在家里充电。沈丹大一已参加了学校的社会实践,本打算这个暑假好好玩玩,但下一学期她要报考教师资格证、英语六级、普通话证书等,不得不打消了玩的念头。沈丹告诉记者,她在同学中所考的证书种类算是比较少的,有的同学还打算考计算机二级等,甚至报了培训班;有的准备去考驾照,找工作多一些筹码;还有一部分人准备参加英语口语培训或是参加托福培训。

利用假期充电,严格意义上不算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畴,但采访中,不少大学生都认为,现在多考一个证书,找工作时就多一个砝码也多一份自信。利用假期提高个人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成了不少大学生暑期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也算是一种自我加压式的社会实践吧。”沈丹说这样的实践效果是很多大学生都愿意接受的。

记者调查中发现,除了多元式的充电外,各高校学生考研依旧热度不减,忙忙碌碌复习准备考研也是今年夏天在校生暑期主要活动之一。兰州大学大三学生陈靖说,上了几年大学感觉专业课以外没学到什么,为了将来的就业,眼下最需要做的事是准备考研,这样将来的选择面会宽些。

“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绝不只是书本知识。”这是参加社会实践后大学生的共同感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无论是心态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城市大学生走进农村,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农村的变化,了解到了城乡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这对于他们的就业观有着明显的影响,另外从自我发展方面来看,在与人交流沟通、社会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也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观。

“锻炼”与“盖章”之惑

在武汉某大学大二广电专业的郑清文放暑假回家后第二天就来到兰州一家电视台实习,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小郑说他在电视台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学校一个学期学的东西还要多。他认为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有时候连最基础的新闻稿都写不好,而且摄像方面,由于学校里设备少,但学生多,熟练掌握技巧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利用暑假时间到媒体去实习,不管有没有工资,主要是能否学到东西,怎样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实践,为以后找工作做些铺垫。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浩浩荡荡的大学生实习大军中,除了郑清文这样态度积极以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人以外,很多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仅仅是为了实践表上的一个公章,参与实践的行为本身并没有多少与将来就业结合的想法。“我参加社会实践只是为了盖个章,完成学院布置的任务。大二以后每年的社会实践是一个硬任务。”兰州某高校大三的冯君告诉记者,他学的是风景园林专业,学院规定暑假要去建筑事务所等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还发了实践鉴定表,开学时必须上交,没这个鉴定表,就会影响素拓分,参加实践是假,盖个公章才是真。”接着了解到,眼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像冯君这样单纯为了一枚实践公章而纠结的不在少数。

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乱象,最近有网站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网友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在社会中认识自我、找出不足,至于实践专业是否对口,大多数人认为社会实践主要是为了锻炼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际、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关键是要尽快适应社会,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兰州大学关琳老师告诉记者,社会实践应该从大一就开始,多认识社会,同时在临近毕业选择实践单位时,最好与自己的职业取向相结合。

“大学生来这里实践都是从零做起,学习能力很重要。”省内某报业人事处负责人说。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在每年接触的众多大学生实习者中,不乏优秀者,但总体情况也只是及格。究其原因,目前大学教育在联系实际方面相对欠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非常肤浅。

联系实习单位有很多难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除了完成社会实践的规定动作外,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把利用暑假打工挣钱当做证明自己实力的试金石。西北师大大三的叶轩这两年放暑假都是在市内一家教辅中心打工。“一方面,暑期打打工可以缓解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这和将来的就业有着很直接的联系。”小叶说今年暑假挣千把块零用钱应该很轻松,通过假期实践,不仅能增加收入和社会经验,还能锻炼自己。

兰州某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和未来发展规划单位的过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是自己联系实习。而大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面临着许多现实难题。“首先是大学生自己获取信息难;其次是实习的成本难负担。”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设有分校,这些分校往往是本科阶段学生就读,距离主城区还有一定的路程。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都在市区,由此产生的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给很多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学生带来了负担。

相对于自己联系社会实践单位,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参与由学校主导的社会实践活动。据了解,省内各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送科技下乡、生存体验等。兰州大学的吕欢同学今年就参加了文化行者多样保护项目,他们通过有组织的安排深入基层,近距离了解到了一些在大学里接触不到的东西,这样的社会实践对他们的触动很深。小吕告诉记者,通过实践,不仅为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朱岔村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外界知识,也让大学生与这些农村的孩子们有了一次最成功的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