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涧鹿鸣泉,

碧沼观鱼轩。

竹林冬翠晚,

花墩坐月眠。

桃坞烘霞川,

柳塘烟晓园。

桐荫曲别径,

风荷晚香帘。

长沙岳麓山诗句(替湖南大学重写岳麓八景诗)(1)

长沙岳麓山诗句(替湖南大学重写岳麓八景诗)(2)

因“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而著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古有八景,分为前四景:桃坞烘霞、柳塘烟晓、桐荫别径、风荷晚香。后四景:曲涧鸣泉、碧沼观鱼、竹林冬翠、花墩坐月。清代俞超(字牧堂)曾概括八景景观写了一首《岳麓八景》诗:晓烟低护柳塘宽,桃坞霞烘一色丹。路绕桐荫芳径别,香生荷岸晚风博。泉鸣涧并青山曲,鱼戏人从碧沼观。小坐花墩斜月照,冬林翠绕竹千竿。

1.曲涧鸣泉为后四景之一,指从清风峡爱晚亭流经书院园林的溪涧,自古有之。清乾隆进士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深悟此中佳境,在涧边建亭,以供观景的人躲避风雨,并将欣赏曲涧的鸣泉声,并以此命名,清岳麓书院学生吉启楠曾以此作《曲涧鸣泉》诗:岩溜穿云一径清,涓涓幽韵惬闲情;应分山涧松涛响,似听蕉窗夜雨声。枕石客归烟两岸,挂瓢人去月三更;潺潺雅与弦歌答,天籁琅然耳暂明。

2.碧沼观鱼为后四景之一,位于书院中轴线后部南侧。书院山长罗典于清乾隆1782年辟书院周围空地,修池塘泽沼,筑亭台假山,引岳麓山清风峡溪泉涧流,植名花树木,形成最初的园林景观。清举人陈融观曾以此作《碧沼观鱼》诗:山池残雨收,细浪鳞而作。悠然濠濮心,镜不肯唾。偶然啖蘋花,波动云影破。

3.竹林冬翠为后四景之一,位于书院园林西边。书院山长罗典冬季建时雪落竹林,漫山翠叶皆成粉裹玉妆。湖湘学子洞邸山人曾以此作《竹林冬翠》诗:丛竹团根一字林,滟滟池水竹影亲。雪白竹翠枝叶傲,天寒塘平雾气氤。阶石无言思先哲,寒梅怒放布香馨。斜阳一缕照池水,一片素银镶玉金。

4.花墩坐月为后四景之一,位于书院园林内景致。用心灵的假设去感受的景色,因为夜晚园林高墙锁闭,一般无人目睹。遥想月在中天,人在园中,露珠清凉,银河疏朗。清代书院学生蒋鸿曾以此作《花墩坐月》诗:良夜花阴静,庭空皎月浮。境悬心朗朗,人定意悠悠。玉露清如濯,银河淡不流。栏干风细起,虚室已澄秋。

5.桃坞烘霞为前四景之一,位于书院头门外公路坡下的一片桃林。原桃坞长宽百余丈,植桃树数百株,由书院山长罗典始植,后又称桃李坪。每当春天来临,桃花盛开,景观如桃坞烘霞,由此得名。清代著名学生严如煜曾以此作《桃坞烘霞》诗:晴云香霭午融融, 簇锦花团羡化工。禁火不烧寒食后, 绮霞疑灼赤城中。芳枝春放千株艳, 暖气晴蒸半里红。莫道本来根叶好, 须知颜色待东风。

6.柳塘烟晓为前四景之一,位于岳麓书院大门南边。书院山长罗典在书院头门南边饮马池中修筑了一座蘑菇状的草亭,又在池的周围种植垂柳,取名“柳塘烟晓”。罗典学生罗绮曾曾以此为作《柳塘烟晓》诗:灵和漫独擅风流,曙景平添曲沼头。朝露未觉青欲滴,春波渐暖碧初浮。不妨吟兴偏因晓,那信诗情易感秋。试向林前聊徙倚,溶溶新绿尽消愁。

7.桐荫别径为前四景之一,由书院山长罗典始建,是古代连接麓山寺与道乡祠的山道,小路两旁古树参天,林木繁茂遂并以桐荫别径命名,现今也是黉门池经文庙北通往爱晚亭的一条曲径。清代书院学生严如煜曾以此写有《桐荫别径》诗:添得丛祠一段春,千株嘉植晓烟匀。残碑字蚀崇台古,密叶阴沉曲径新。绿草黄泥峰半路,青鞋白袷树前人。他时郁郁孙枝老,会有丹山鸟宿频。

8.风荷晚香为前四景之一,位于书院头门北侧、文庙照壁之外,有始凿于宋代的黉门池,与饮马池相对应。书院山长罗典在池中筑亭,名为东亭,池中遍种荷花,风荷晚香由此得名。清代岳麓书院学生严祜曾以此作诗《风荷晚香》:何处消残暑,池荷入夜风。香清衣欲袭,波静月初融。晚景微茫里,函芳淡远中。由来怀茂叔,应许赏心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