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漩涡

每个城市看似千差万别,但发展路径和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新世纪之初的头20年,中国所有城市都在干一件事,建新城、搞新区,扩张城市面积。

新城新区的涌喷,冲破了旧体制和观念的束缚,极具创造力的带动了中国经济。不过,这样繁荣的场景,在高歌猛进了10多年后,陷入了迷茫。

2016年,新华社发文指出: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规划能容纳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新城,谁来住?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1)

很明显,中国新城新区建设已经“过热”,而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演进,中国城镇化增速也已放缓。

当潮水退去,摧枯拉朽般的神话,一点点消失时,中国城市该怎么走?

是维持新城新区的大饼,还是寻找新路。这几年,朝野上下都在寻找良方,试图平衡后疫情时代和新发展环境下的城市进化。

如今,良方下的新路正清晰起来。回归主城,这是中国大城市进化的最新趋势。

荔湾区,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老城区。

十年前,中国第一条跨城地铁从这里延伸到佛山,但随着广州东进的奏响,荔湾区的影响力日益衰落。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荔湾将走向沉暮睡城时,它突然爆发,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2020年,时任荔湾区区委书记向媒体透露:

经过几轮规划调整后,荔湾白鹅潭沿江30平方公里将拥有2200万平方米的商办面积,超过珠江新城核心区加上金融城商办面积的总和。

未来这里将对标纽约、芝加哥、东京等世界级中央商务区,打造广州中心城区西翼沿江总部经济带。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2)

老城,焕新春。只是广州,回归主城区的一个缩影,它不局限于一朝一夕,更不局限在广州。

实际上,从上海到广州深圳武汉...回归主城已经成为当地主官的核心议题。

成都也不例外。

在这场回归主城的战争中,成都可能是最彻底、力度最大、展望效果最好的一城。

01

12月5日,成都发布官宣了一条重磅消息。

标题很直白:“投资超百亿,成都市中心将新建地标”。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3)

新地标在哪?

天府广场,骡马市!

规模大小如何?

占地约66亩!地标包括1栋超300米的超高塔楼,以及3栋约200米的摩天大楼,将建设计容面积51万㎡的“金融中心”综合体,并引入以高端商务、现代金融、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等业态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地标由兴城人居、青羊国投、交子控股三家国企共同打造。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4)

短短百字,暗藏的信息量可谓超大,一定要细细品。

第一:

熟悉成都的朋友都知道,天府广场历来就是成都的绝对中心,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中心。它之于成都的地位,就像北京之于故宫、巴黎之于埃菲尔铁塔、纽约之于中央公园。

在这里打造新地标,意味深远。

地标具体位于天府广场旁的骡马市,骡马市为何处?

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骡马市兴起的商圈被誉为成都第一大商圈,其商业、金融、办公业态十分发达,一度被官方称之为“成都华尔街”。

现在看来这里略显冷寂萧条,但这里将是成都首个,也是目前在建线路中唯一一个四线换乘站,未来将汇拢1、4、10、18号线。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5)

根据官方预测,2025年骡马市站高峰单日客流量将达到30万。

如果说机场、港口、高铁是城市的对外门户,那么超大型的地铁换乘站,将是城市的对内门户。庞大的客流 宏伟的新地标,骡马市的第二春,站在回归主城的大势下,正悄然蜕变。

第二:

新地标由1栋超300米的超高塔楼,以及3栋约200米的摩天大楼组成。一旦建成,这里将成为俯瞰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最佳平台。

摩天大楼,一直以来就是城市实力的象征,在成都追求高楼的历史进程中,曾几度高歌猛进又黯然落幕。

比如投资百亿的绿地468项目,耗时10年仍是半成品...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6)

所以,为了杜绝高楼烂尾,成都这次没有招标,而是直接由3家国资平台操手,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完工的可靠性。

在全方位的城市竞争中,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更高的位置。

如果说,高新区展示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那么15公里开外的新地标,就是展示蓉城的最佳窗口。

02

新地标的官宣,骤然拉开了成都回归主城的序幕。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回归主城的本质是产业回归迭代,形象改造升级。它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城市发展有划时代的区别。

首先是产业。

过去十年,成都人惊讶的发现主城区的产业机会正在疯狂流失。

流失的背后,不乏行政色彩。

在新城新区突飞猛进的某段时期,成都通过行政手段将主城区的产业强制迁往新城新区,这种违背市场逻辑的指令性经济,不仅伤了主城,还让新城新区出现一种错位发展阶段。

后来,一些企业发现新城新区并不适合企业发展,又搬回主城,无形中既产生了资源浪费,对产业的聚集性发展造成了打击,流失了产业形态。

虽然主城区土地面积紧缺,不适宜承载劳动密集型产业、综合批发性市场等,但什么该搬、什么不该搬,还是要有科学决策,不能用行政指令指挥市场自由流动。诚然,新城新区的发展需要主城输血,但输血过头必然会导致城市内核衰败。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7)

所以回归主城,第一件大事是避免主城产业空心化,让产业回归,让产业迭代

比如锦江区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鼓励新消费、新技术、新模式,打造众多新经济产业集群,意在更新旧有的产业格局,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升级。

成华区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推动工业上楼、引入高附加值、研发企业,意在解决土地资源紧缺,探索工业经济“立体生长”模式。

其次是形象。

主城区往往面临着,道路狭隘、楼栋老化、居住环境恶化、城市界面陈旧。

所以,回归主城第二件大事是更新城市面貌,升级形象,提高居住环境。

过去2年,成都主城一系列大动作均指向更新。

2022年10月11日起,成都火车北站宣布将停止办理客运业务。自此,北站进入施工改造阶段。

70年前,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从这里驶向重庆,浮浮沉沉70年火车北站对成都的意义,早已不是交通枢纽那样简单。

在精神上,它曾经代表了主城的繁荣,如今象征着主城的衰落。

回归主城,北站是成都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过去十年,有关北站改造的新闻不绝于耳,如今成都终于下定决心改造。所彰显的回归魄力,正与300米摩天大楼集群相得益彰。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8)

改造之后的火车北站,将成为线上式高架候车特大型站,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集城际高铁、市域快铁、地铁及城市公交一体的立体交叉零换乘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03

回归主城,是否会影响新城新区的建设?

答案是必然的。

从逻辑上讲,回归主城对新城新区的影响是“速度”,而非规模功能。这一点,从人口规划中可以得到答案。

成都繁华板块分布(成都拿出最强底牌)(9)

根据规划,到2035年,成都城镇人口将达2225万人,增长余额约为575.7万人。

按规划新增人口主要聚集在新城新区,而非主城区。

比如东部新区规划增长125.6万人、天府新区增长87.5万人、龙泉驿增长41.3万人。

相比之下,主城除了高新区还有9.5万的人口余额以外,更多的是维持现有人口规模。

还是那句话,回归主城更多的是“产业回归迭代,形象改造升级”。

从城市格局上讲,回归主城和发展新城新区并不冲突。

一直以来,中国大城市所表现出的城市病,已经让领导人、城市管理者、市民感到揪心。

各种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需要新城新区才能一劳永逸解决。

只是,新城新区所说的各种概念、规划、产业、配套不会那么快兑现,人口导入也不会那么快呈现,产业也不会那么快落地。

同时,新城新区的成功注定只属于那些人口增长强劲的大城市。

04

对于超大特大城市而言,新城新区是面子,主城是里子。

面子决定规模大小,里子决定能级能量。

城市发展,面子和里子并不冲突。实际上,要想在全球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平衡面子和里子。

如果丢掉面子,城市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也容易失去政策利好。

如果丢掉里子,只能是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注定是一座二线城市,甚至有下滑的风险。

过去二十年,成都能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持龙头地位,并一跃成为新一线榜首,靠的就是大胆创新,不走寻常路。


关注公众号(城事研究院)获取更多城市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