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神十三返回地面时,大萧给条友们分享了英雄航天员、神十三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喜欢吃的东北家乡美食——大喳粥的做法,受到了条友好评,有‬条‬友‬在评论区里留言希望我有空给分享一下大喳粥的搭档——东北大饼子的做法,今天大萧就给大家讲讲当‬年‬自己家‬贴‬大饼子的一些常用做法。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1)

大饼子是当年东北人家餐桌上的一种当家主食,那时候实行统供统销政策,粮食定量供应,品种主要就是苞米碴子和苞米面,再就是高粮米,但高粮米不好消化,刺激胃,一般人家都不怎么吃,细粮很少,东北人管白面(小麦面粉)、大米等叫细粮,其余的粮食品种都叫粗粮。那时基本上每天都要吃上一顿大饼子,不乐意吃也得吃,没有别的。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2)

在大萧老家的县城,各家各户的“屋里的”(屋里的是一句东北土话,指家庭主妇)虽然都会贴大饼子,但由于各家老娘们贴大饼子的“手把”高低不一,贴岀来的大饼子口感也不同,有的死硬,有的碹呼,有的酸味大。噢,对了,得解释一下手把,免得南方朋友不知道,东北人管一个人做一种事的技能叫手把。如果要是说谁什么活干的好,就会说手把好,也叫是把“好手”。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3)

说了这么多了,到底大底大饼子怎么做呢?

第一步就是首先把面发好,这是贴好大饼子的关键。

对了,忘说了,贴大饼子的原料就是苞米面,学名叫玉米面,山东一带叫棒子面。把苞米面放入盆中加水,用手和匀,使其成泥状,不能太稀,大稀贴不住,出溜锅。这步叫和面,和读货音。面在盆里和好后盖上盖帘,放在炕头进行发酵。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4)

补充几句,有时为了使贴出的大饼子萱藤,口感更好,有的人家会在和面时加入少量豆面,也就是黄豆面,黄豆就是大豆,东北人习惯叫黄豆。在三伏天剩菜剩饭易坏,有的人家过日子仔细,不舍得扔,没办法,那时日子过的紧巴呀,就会把酸了的剩小米饭或大喳子粥用凉水透几遍去去酸味,然后揣上苞米面进行发酵,这样发的还快呢,酸了的剩饭起到了酵母的作用。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5)

,第二步就是醒面。

贴大饼子的苞米面子发酵好后,还要醒一下,看看干稀,闻一下味道,然后进行调理。如果太稀就要加点干苞米面,但不能加太多,太多了贴出的大饼子就会发硬,在东北有一句话“扔出去把狗都能轧个跟头”就是用来形容大饼子贴硬了的。如果干了那就好办了,加点水就行了。

干稀调好后就是调味道了,主要是放碱,也叫使碱,使碱也是个经验活,碱放多了贴出的大饼子上面会有烟色的斑点,碱放少了酸味去不掉,口味不好,所以碱的比例要适中。为使大饼子更好吃,一般都放一点点糖精,使贴出的大饼子有甜的味道。具说糖精是从煤里面提炼出来的,对身体有害,所以现在市面上没有卖的了,可能有的年轻朋都没听过糖精这种调味剂。有的人会问了,那为什么不放白糖,大萧告诉你,白糖一般人家在那时候是吃不起的。

第三步就是开贴。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6)

在那个年代,每家孩子都多,家家都用大铁锅做饭,为贴大饼子提供了先决条件。贴大饼子有两种贴法,一种是在炖菜时用菜锅贴,这就是一些农家乐“一锅出”这道菜的出处;一种是单贴,锅内放入水烧热后把大饼子贴上。贴大饼子的贴活也是技术活,贴不好出溜锅。

首先用双手将面泥拍成圆形或椭圆形四圈薄中间厚的饼匹,然后在左右之间来回倒手,这时眼睛要盯着菜锅或清水锅,锅的热度上到八分热发出滋滋响声后,伺机用一只手托擎饼匹快速烀在铁锅的洽当位置,离锅里的菜或水保持适当距离,不能太上,太上热度不够,贴不熟,也不能太靠下,太靠下就会被菜汤或水泡了。贴完第一个,再贴第二个,直至将面泥全部贴完为止。最后就是盖锅烧火,开锅后改小火,1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

第四步就是出锅。

出锅比较简单,但操作也有说道。一是用抢锅刀先把大饼子四边翘一下,免得大饼子被抢断,抢不下来;二是一手握抢锅刀,从上往下抡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轻托大饼子底边,免得抢到菜里或水里,如果怕烫手,可先把手在凉水碗里粘一下再托,这样就不烫了。三是抢下来的大饼子要仰壳放,就是带嘎子那面冲上,免得大饼子嘎子被塌软了,那就不好吃了。大饼子嘎子是那时人们的最爱,特别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那时的孩子没有小食品,可以说大饼子就是当年孩子们的最好的小食品了。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东北,大饼子基本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家家户户都不自己贴大饼子了。但还有一些老人对陪伴了小半生的大饼子情有独钟,想的时候会到早市买几个偿个鲜,也是对那段难忘生活的回忆。大萧也有这种情怀,但吃起市场上买来的带有浓厚商业气息的大饼子,总感觉差了点什么,远不如当年娘亲亲手贴的带有娘亲手印的大饼子好吃和亲切。娘亲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娘亲和娘亲贴的大饼子永远在我们心中。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8)

【作者简介】

鹤城大萧,笔名萧潇。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爱好者。祖籍安徽,196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在东北工作、学习、生活六十年。2020年退休后专司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研究,现已在今日头条发布有关东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题材作品200多篇。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向图片版权拥有者表示感谢)

东北粗粮大饼子的配方和做法 东北那嘎哒的那些人那些事(9)

1998年——齐齐哈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