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父母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就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孩子也非常喜欢,特别睡觉前,一定要缠着爸爸妈妈听几个故事才肯睡。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只喜欢听故事,要他自己看书就不乐意了!

孩子“不爱读书”的背后,有很多的原因……细心地妈妈们你都发现了吗?

1、没有从听书到看书的过渡:孩子从小以听的方式接受书上的信息,失去了阅读的机会;

2、没有自主阅读的过渡期:妈妈在要求孩子学会自主阅读的时候,是不是像一个上司在命令下属那样呢?

3、抓错问题关键:当孩子说书不好看的时候,妈妈是去思考“为什么”,还是直接下结论:我的孩子不喜欢看书?

4、忽略孩子感受:当孩子说“看书好难”,妈妈理解成“我的孩子不爱看书”,没有找到孩子问题的真正原因。应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一味觉得孩子不喜欢。

怎样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1)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需要不同的引导方式和帮助,尤其到了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阅读方式的过渡期十分重要。

随着孩子年龄段的变化,我们跟孩子一起阅读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一开始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会给他讲故事;然后慢慢变成孩子给我们讲故事;

接着是带着孩子去看书上的文字,再让他自主简单阅读,并且与家长分享。

从亲子共读到自主阅读,需要一个过渡期,在孩子上小学前,就应该慢慢过渡了。

其实,不光是阅读,当孩子拒绝做一件事时,我们会下意识判断是他“不喜欢做”。

比如,很多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不爱上学”,但孩子真的不喜欢学校吗?可能是因为,在学校里的学习对孩子来说很难,或是同学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不是孩子不想做、不爱做,而是他无从下手。

相反,如果家长反复说孩子“不爱”做什么,不仅会给孩子自身带来暗示,觉得自己就是不爱做这个,还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无法理解他,在遇到其他困难的时候,父母无法帮助他,从而轻易放弃、或不跟父母沟通。

当孩子碰到问题或困难时,父母更多地应该关注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和困难,而不只是关心结果;

只有切身感受孩子的情绪,才能知道孩子遇到的困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