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唐繁宋”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唐”这个朝代,在我国算是鼎盛时期的代表和荣耀,那个年代民生开放生活富庶,在唐朝允许女子与男子合离而不是被休弃,更允许女子在朝为官,现在大火的电视剧《风起洛阳》中电视剧还原了在唐代女子结婚站着的细节,也表明了女子地位的提高。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1)

上官婉儿大家并不陌生,上次看视频街头采访追问小学生上官婉儿是谁?清一色的回答“法师”.这里要说得上官婉儿是正统史料中,武则天时期的女官,武则天最有名的女儿太平公主当时在朝廷上也是权倾朝野,看似没有什么交集的两人,随着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出土,也向世人讲述了这段“姐妹之情”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2)

上官婉儿年少成名,登上权力高峰。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在正统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两个人有什么交集,但是在2013年8月的陕西西安考古学家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这下刷新了大家对这原本没有交集两人的新认知。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3)

墓志铭是什么?墓志铭是什么?墓志是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这些文字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4)

字记录着死者的生平事迹,是研究死者非常重要的文献。一共有两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称作官盖,第二部分称为官底,墓志铭就刻在底部,墓志铭又分为《序》、《铭》两个部分,所谓的《序》是要介绍死者的生平、世系等等《铭》则主要是对墓主人的评价,多数都是赞美之词,格式上多以四言韵文来写,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共刻有928字的墓志铭,看完你就会发现完全颠覆了在史书上你认识的上官婉儿,不仅如此还展现出了她与太平公主之间的亲密关系,令人猜测纷纷。

上官婉儿出生于公元664年,复兴上官,史书上又称她为“上官昭容”因为自己的祖父上官仪因罪被杀,自己就充入掖庭为奴,太平公主出生于665年,两人仅差一岁,因为上官婉儿机灵聪敏就一直伴在女皇武则天的身边,两个小姐妹经常见面,年少时期的感情最容易建立,就这样一来二往,少时的情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翻看正史记录两个人私生活糜烂不堪,暧昧对象和面首都是一抓一大把,这就不知道年这时候的年少感情究竟是哪一种了?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5)

在观看墓志铭的时候,发现史书上对上官婉儿的记载并不全面,正统资料记载上官婉儿嫁给了唐中宗封为昭仪,在此期间与武三思有染,并且在此同时还和武则天的男宠纠缠不清,但是墓志铭中清楚记录上官婉儿嫁过两人皇帝,第一个就是唐高宗时期武则天封上官婉儿为五品才人,这是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赏识和提拔,因此上官婉儿摆脱了充入掖庭后的贱籍,但是专家给出的结论上官婉儿跟唐高宗并没有夫妻之实,当时的唐高宗病体沉重连朝政都托给了武则天,是不可能再去宠幸一个刚年满13岁的少女的。

唐朝后宫对女官的品级最高的是尚宫属正五品,以宫妃品级起步的话会达到正一品,这也看出了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寄予了厚望,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开始掌管制诰,所谓制诰就是皇帝的诏令,不仅如此上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6)

官婉儿开始参政,虽然没有宰相的头衔,却有宰相的实权,后世称上官婉儿为“巾帼宰相”。

公元705年太子李显与大臣合谋在洛阳紫薇城发动战争,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让位,身为武则天心腹的上官婉儿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奖赏,因为在这场夺权的过程中官婉儿是李显在宫里的内应,唐中宗继位以后很是感激上官婉儿,让她专门起草诏令,并且册封她为正二品昭容,这时候的上官婉儿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但是专家给出的结论上官婉儿和唐中宗的婚姻应该也是形式婚姻,据历史考究上官婉儿既已封妃就应该住在后宫,但是上官婉儿在长安西街有自己独立的府邸,这就说明唐中宗看中的只是婉儿的才能,更何况唐中宗有个强势的老婆韦皇后。

历史记载上官婉儿是韦后的左膀右臂,但是墓志铭里清楚记载上官婉儿归属李唐阵营(也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韦后要效仿武皇逼着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7)

唐中宗册立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以便日后继位,上官婉儿知道后显示泣血死谏,接着自请退位然后又要出家为尼最后还来了个饮鸩求死,终于让唐中宗收回了皇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被杀身亡揭露她与太平公主的“往事”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战争,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被他无情杀害,迷惑的行为到让大家看不清楚了,上官婉儿按理来说应是李隆基一派的怎么会被李隆基所杀,专家给了两个解释,一个是因为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李隆基早就料到他跟姑母后期有一场厮杀,一个女人尚且不好对付,何况现在是两个,如实趁着太平公主不在场杀了上官婉儿,第二个解释就是李隆基有着正统思想,认为女人当政便是“牝鸡司晨”上官婉儿就是祸乱朝政的符号,非杀不可。

墓志铭严格意义上都是会表明谁撰文谁书法,但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却没有记载,唐代的墓志铭有个规矩,就是撰文者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请托人点名奉承一番,婉儿墓志铭的请托人是唐睿宗李旦,在婉儿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8)

的墓志铭上对她极度赞美,并给了她追封“惠文”的谥号,这就证明了婉儿是被错杀,也就说明上官婉儿死后朝廷没有将她列入逆党,还给了他极高的评价,最重要的信息在墓志铭中提到,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的死很是哀伤,赠绢五百匹,还派人去坟前吊祭,墓志铭中对于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感情用了“绸缪”两个字,这两个字出自诗经中的《豳风 鸱鸮》它的意思是紧密缠缚,情真意切,并且多用在形容缠绵不解的男女恋情。

上官婉儿死后哀荣,才女陨落。

公元前710年 ,上官婉儿冠绝天下的才女香消玉殒,时年四十七岁,根据唐朝颁布的丧葬礼仪未婚妇女要跟父亲埋葬在一起,已婚妇女要随丈夫埋葬,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正二品昭容理应随丈夫唐中宗葬于定陵内,但是上官婉儿的墓却被葬在了太平公主家族墓地里,在她旁边就是太平公主的女儿万泉县主薛氏,附近不远处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薛绍,通过这些行为猜测为上官婉儿翻案,料理后事的应该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9)

上官婉儿死后朝廷要给上官婉儿编撰文集,据专家考证上官婉儿的文集编撰时间为张说的《全唐诗话上官昭容》写作时间为景云二年而且墓志铭的序文末段也明确指出上官婉儿的文集是在太平公主推动下编撰而成的,时间里的景云年间便是唐睿宗李旦在位的时期,并不是开元唐玄宗初年。

这样看来,不管是上官婉儿的葬礼还是死后的编纂文集,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不和睦,所以在上官婉儿死后不久,果真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李隆基料到了自己会跟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有一场不小的斗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权力更迭中,李隆基先发制人,趁着太平公主无所察觉时,一举将她的党羽全部一网打尽斩草除根,就这样权倾一世的太平公主最终败下阵来,被李隆基所杀,太平公主死后,薛绍的墓被捣毁,上官婉儿的墓也被破坏得很严重,在历史上大家都一致认为是李隆基下的命令。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10)

在出土的墓志铭和张说的《昭容上官氏碑铭》中上官婉儿都是忠贞不渝,无辜受难的正面形象,在以新旧《唐书》为代表的传统史传中是祸乱宫闱,祸政乱权的反面形象,工笔史书的太史令在朝为官要听胜利者的话,毕竟唐朝前期李建成的反面形象也是胜利者李世民让史官书写的。

在历史上要抹黑一个女人最好的方法必然是说她不贞,就单单记载与上官婉儿有染的男人个个都是大有来头:李显、李贤、张昌宗、武三思等等,这些香闻艳事野史上更是记录得绘声绘色,更有甚者说她外宅内面首无数,但是即便如此,上官婉儿却一生无所出。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复原图(一块墓志铭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11)

一篇墓志铭可能也不够佐证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关系不正常,毕竟我们还是要尊重历史的,这可以看作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年少姐妹情后期发展成了志同道合的同盟情谊,墓志铭最后一段专家猜测是太平公主让人撰写上的,文中提到了自从婉儿离去:“人间失色,一切往事都过眼云烟随风飘散,而我只能静静坐在你的坟前,不知道坟前这颗贾树能不能听到我对你的思念,时光易逝,岁月变迁唯愿你的美名流芳后世千年万年,此情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