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评书全集(我知道的三侠五义评书版本)(1)

(一)杨田荣版杨田荣是单田芳的师兄,有人评价杨田荣的表演风格时,称其语言生动,词汇丰富,力求神似。其故事结构严谨,情节顺理成章,人物性格鲜明。他的口技功夫十分出色,模拟各种声音惟妙惟肖。这些特点在杨版的《包龙图》(即《三侠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表演的《包龙图》(即《三侠五义》)共200回,故事情节比较忠于原著,加上其出色的表演,两相结合相得益彰,使得这部书成为精品佳作。(二)单田芳版单田芳先生演说的《三侠五义》有多个版本,根据《单田芳传》的说法,在50年代初期,单先生就在师兄杨田荣的指点下表演过《三侠五义》。但并没有留下影音资料。文革结束后,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电台录制了《三侠五义》;后来又在辽宁电视台录制了电视版的《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评书全集(我知道的三侠五义评书版本)(2)

单先生的表演风格与其师兄不大相同,显得更加口语化,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单版对原著中的一些情节进行了改编,略去了包公的成长经历,从“陈州放粮”说起。单版在删掉一些情节的同时又添加了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改编后的版本与原著和杨田荣的版本相比,显得更加通俗化和大众化,节奏明快,更易于为听众接受;而单先生的演说功力也是得到了广大听众的认可。

单先生之所以如此改编,应该是为其后的续书做准备,据我个人所见,单先生的《三侠五义》系列是最完整的,虽然开头部分缺了包公出世的情节,但后面的《小五义》和《续小五义》都基本说全了(即《七杰小五义》),不但如此,单老还自编了《白眉大侠》和《龙虎风云会》,可谓蔚为大观。

单老最为人所诟病的是,故事情节前后照应的不够,破绽颇多。另外,由于版本多,以致各版本之间的一些细节亦有不同,如电视版《三侠五义》结尾处,欧阳春在黑水湖与武万峰比武,双方一对三掌。欧阳春只一掌就把武万峰打败。但是电台版中又变成徐良打败的武万峰。电台版《白眉大侠》在说到“十阵赌输赢”时,其中一阵是季华成打败昆仑僧,电视版中却变成梅良祖打得昆仑僧大口吐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说是一些细节,毕竟也是美中不足。(三)田连元版与单田芳一样,田连元表演的《三侠五义》亦有电台版和电视版之分。与杨版和单版相比,田先生的电视版可以说是集这两家之大成者。田连元先生在表演时,对原著也进行了改动,但这种改动是在保留原著精神面貌的前提下的去芜存菁,改动后的电视版《三侠五义》,既有杨版的儒雅和细腻,又有单版的通俗干脆。

三侠五义评书全集(我知道的三侠五义评书版本)(3)

田先生的表演,保留了其一以贯之的风趣幽默以及知识性和趣味性,颇收寓教于乐之效;尤其在看其电视版时,更会为其丰富的形体语言所打动和吸引。个人认为,田连元电视版《三侠五义》是现存各版本中最精彩的,是精品中的精品。后来田先生又新录制了电台版的《包公案》和《三侠五义》,但与其早年的电视版相比颇有些差强人意,不得不让人感叹岁月不饶人。

(四)连丽如版

连丽如版名叫《龙图公案》,共125回。从包公出世开始,到捉拿花冲、五义封官止。对原著中的“灵异”情节(如“乌盆告状”)进行了“去迷信”的改动。此节与田连元本版大不相同。总的来说,此版给我的感觉就是中规中矩,说的略显平淡。

(五)马岐版

北京评书演员马歧表演的《龙图侠义》,据马歧本人自述,他的底本是石玉昆嫡传的“道活”,比印本要好很多。这部《龙图侠义》从四帝仁宗寻找应梦贤臣说起,细节上与田、单等版确有不同,但基本故事框架是一样的。而我觉得马岐的表演技巧比之田、单等人还差了些,这恐怕是其影响力有限的主因吧。

陈丽君(不知是不是陈清远的女儿)也曾说过《龙图公案》,共163回。此版也是从“陈州放粮”说起,只是未曾听全不好评论。

《三侠五义》是我比较喜欢的评书故事,有许多评书演员说过这部书。虽然各版本的故事情节相差不大,但是这些人的表演风格各不相同,听起来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不知道还有没有和我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