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公路大屠杀 沿海居民惨遭屠城(1)

想必大家一听到“倭寇”这个词,就会联想起一群粗野的全副武装的日本流氓在烧杀抢掠的情景。

但是,历史又怎么会如此直观简单呢?

要真实的了解“倭寇”这一团体,我们还是要追根溯源,从这一名词的产生开始说起。

也许出乎很多中国人的预料,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倭寇”的记载,是来源自东晋时期位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政权。

颂扬高句丽王国的第十九代国王好太王(广开土王)的“好太王碑”碑文第二段有这样的记载:

广开土王十四年(公元404)甲辰条说【倭寇溃败,斩杀无数】。

这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倭寇”一词。

不过好太王碑里的“倭寇”指的是入侵朝鲜半岛的日本侵略军,而不是指后世的那个“海盗集团”。

沿海公路大屠杀 沿海居民惨遭屠城(2)

01

高丽王朝时代,高丽政府和日本政府并没有建立起官方外交,甚至连礼仪性的使节访问都没有。

但从十一世纪之后,经常有日本船只前往高丽进行贸易。

这些到高丽做贸易活动的日本人,在【高丽史】中被称作“日本国船头,萨摩州人,筑前州商客,对马岛事务官等通好之人”。

到十三世纪中叶,高丽王朝逐渐以“进奉船”称呼这些日本商船。

但是高丽王朝对于这种贸易形式并不热衷,限定进奉船每年只能来一次,一次不可超过两艘。

而不久之后,兴盛的蒙古帝国开始侵犯高丽,高丽在和蒙古的斗智斗勇中不断虚耗国力,无力再维持进奉船贸易。

沿海公路大屠杀 沿海居民惨遭屠城(3)

因此进奉船贸易废止之后,原本依赖此生活的商民,随时有变为海盗的可能。

史书当中,14世纪倭寇的出现与进奉船的断绝也近乎是同一时期。

高丽高宗十年(1223年,日本贞应二年)五月“倭,寇金州”。

次年(1224年,高丽高宗十一年,日本安贞元年),高丽王朝全罗道按察使的使者来到日本大宰府(七世纪后半叶,天皇朝廷在九州筑前国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管辖西海道九国和壹岐,对马,多祢三岛。执掌外交,兼防外寇),列诉日本人在高丽的掠夺暴行,质问其发生的原因。

很显然,此次高丽出使就是为了去年日本人侵犯金州之事而来。

高丽使节的牒文中明确说了:侵犯金州的是旅居高丽的对马岛人,这种暴力破坏了友好关系。

据【高丽史】记载:

同年五月,日本国致书来谢“贼船寇边之罪”,愿意修好互市。而大宰府次官武藤资赖甚至无视京都的意见,擅自追捕并在高丽使节面前斩杀九十个日本歹徒。

如此大胆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恢复进奉贸易。

高宗十五年后,【高丽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提及倭寇入侵之事。

日本方面的史料明显的也只有【吾妻镜】里的一条,说:贞永元年(1232年,高丽高宗十九年)筑前镜社居民袭击高丽,掠夺珍宝而归受到了惩罚。

这可能是由于大宰府对海贼的打压和高丽因为与蒙古抗争开始注意沿海防备有关。

沿海公路大屠杀 沿海居民惨遭屠城(4)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对高丽的政策逐渐怀柔。

蒙古与高丽联手攻打日本,也就是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时,正是高丽元宗和忠烈王时期,高丽史里几乎看不到日本入侵的记载。

而到了1350年,即高丽忠定王二年、元顺帝至正十年、日本观应元年,一下子就发生了6次倭寇入侵高丽的记录,频率之高前所未有。

此时正是日本与高丽断绝关系,元朝再次与高丽发生战争,高丽王朝无比疲敝的年代。

这就为倭寇的随时发生产生了条件。

从此之后直到高丽王朝倒台的1392年,倭寇骚扰朝鲜半岛沿岸持续了四十年,并愈演愈烈。

沿海公路大屠杀 沿海居民惨遭屠城(5)

02

高丽忠定王之后的恭愍王时期(1351-1374),是倭寇活动的大规模化时期,相当我国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到明太祖洪武七年。

因为倭寇,高丽王朝的经济受到很大打击,以至于1358年财政困难,不能支付官员俸禄。

在经济危机的同时,军政也走向崩溃,地方行政陷入停滞。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高丽王朝采取了疏散官库的措施,把容易成为倭寇劫掠目标的全罗道等沿海地方的仓库迁移到内陆地区。

从高丽恭愍王后期,到下一位国王辛禑王时期是倭寇活动的极盛时期。

【高丽史】记载:

辛禑王初年有一个叫做藤经光的日本人,声称要率其党徒入寇,以恐吓高丽给予其粮食。

高丽虽然答应给粮,但是全罗道元帅金先致欲借供给酒食饷宴之机诱杀藤经光。

可是计谋泄露,藤经光脱逃,仅仅有三个日本人被捕杀。

这个事件以前,倭寇入侵高丽从不刻意屠戮百姓。

而藤经光被激怒后,每每入侵必大肆杀戮,高丽的全罗等沿海之地萧然一空。

从藤经光的行为,可以从侧面了解到那时候倭寇的猖獗。

后来朝鲜王朝的开国国王李成桂,那时候就是高丽王朝活跃在抗倭前线的一员名将。

1380年的时候(辛禑王六年),李成桂在南原山城和倭寇大战,大胜。

【高丽史节要】记载:“河流尽为血染,赤色六七日不变。俘获敌马千六百余匹”。

从此记载可以看出,此时的倭寇甚至已经发展出来骑兵。

沿海公路大屠杀 沿海居民惨遭屠城(6)

03

深受倭寇骚扰的高丽王朝逐渐意识到光是以武力是无法摆脱这一问题的,于是开始试图与日本进行外交战术。

高丽恭愍王十五年(1366年),金逸与金龙为了请室町幕府第二代将军足利义诠禁止倭寇被派来日,两人于次年二月到达京都。

当时他们带去日本的国书,通告了庚寅年(1350年)以来倭寇在朝鲜半岛肆虐的情况,使节派遣者的名义是元朝征东行中书省(元朝设置在朝鲜半岛的地方统治机构,以高丽国王为最高长官)。

沿海公路大屠杀 沿海居民惨遭屠城(7)

室町幕府对高丽使节的答复是,贼船侵犯之事都是四国和九州地方海贼所为,京都方面不可能加以严惩,并首次代替天皇朝廷写了回书,派使者带着鞍马,铠甲等礼物到高丽。

此时室町幕府也许是因为还处于草创时期,对国内海贼还不能有充分的控制,只能表示这种暧昧的态度。

不过此次交涉也并非没有效果,【高丽史】恭愍王十七年(1368)没有关于倭寇的记载。

以后辛禑王三年(1377)判典客寺事安吉祥前去日本所带的请禁贼书中也提到:

“丙午年间,差万户金龙等报事意,即蒙征夷大将军禁约,稍得宁息。”

这就是恭愍王时期这次交涉取得的实际效果。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