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战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战略(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

这一战略转变至少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真正实现从二元城乡社会经济结构走向一元。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从农业部门积累发展资本,加速工业化进程,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虽然短期内推动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但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对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二元结构开始纠偏,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此后又分别实行了以工补农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以工促农、以城促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但城乡居民之间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上的差别仍未消除。

其二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从过去重视大城市发展到促进大中小城市体系建设。这样既可以减缓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生态资源紧张、社会负担,又可以促进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更加均衡发展。

为了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以“五个振兴”为目标,制定了清晰明确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

(一)乡村产业振兴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产业兴旺。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产业振兴才是硬杠杠。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只有经济兴盛,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积极引导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重点发展富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坚持把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树立起先进的农村人才观,构建农村人才新格局。实施农村人才重点工程,践行人才工作理念,发挥人才兴农富农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步入新时代新局面。

建强农村人才队伍,重在狠抓落实。首先,盘活人才队伍,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实用型队伍科技含量;其次,根据市场发展所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三则根据农村产业发展所需,引进高端人才队伍。建强三支人才队伍,为“三农”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抓好各方面的投入。体制机制要优化,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扫清障碍;财政资金投入要加大,为盘活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师资队伍要选好配强,各地需针对农村人才培训,组建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持续不断培养人才、提升人才队伍档次加强培训指导、夯实基础。

(三)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建设新型村级文化场馆,营造新型农村文化业态,是在农村推行文化惠民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是繁荣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

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打造新的文化产品,加强对农村地区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和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特色手工艺品制作、传统文化展示表演和乡村文化旅游等。

(四)乡村生态振兴

坚持绿色发展,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要保障绿化美化用地。各级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要加强国土与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在配置乡村土地资源时,至少要留出不低于30%的生态用地用于乡村绿化。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乡村绿化美化。鼓励以宅基地腾退、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方式,为发展绿化美化以及森林旅游等实施点状供地。

乡村绿化美化要与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应以林业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的同时,努力打造地域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显著的林业特色产业;鼓励引导农民利用乡村周边空闲土地发展珍贵树种、经济林等林业特色产业,依托山水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推动建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林业特色产业基地。

(五)乡村组织振兴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