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读创/ 深圳商报记者 蒋荣耀卓金娇年过半百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生日,也是时隔半个世纪才再次见到亲生母亲,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的牺牲。 90岁的卓金娇如今在深圳颐养天年。她的父亲卓凤康是一位深圳华侨,有牙买加血统,早年支持孙中山并参加辛亥革命,后因遭北洋政府通缉而离开中国。抗战爆发后他再次回深圳参加抗日,后英勇牺牲。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8956" align="alignnone" width="1080"]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1)

深圳革命烈士卓凤康。卓金娇提供[/caption] 1 | 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攻下南头县城回忆父亲卓凤康,卓金娇还能想起87年前那次旅行的诸多细节。 1934年,从牙买加到中国需要经过数月的远洋轮航行。卓凤康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华侨同乡的四个孩子,回到深圳老家龙华弓村。 这一年卓凤康48岁,他出生于牙买加,是第二代华侨。他的父亲早年卖猪仔到古巴,后移居牙买加并在当地结婚生子。 8岁那年,父亲为了让他了解中国文化,送他回深圳(当时还叫新安县)龙华墟弓村老家读书。1906年,20岁的卓凤康在龙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卓风康也组织了龙华起义,组织了近千人的起义队伍,派一部分人员到广州支援,一部分人员牵制新安、东莞两县清军。武昌起义爆发后,卓凤康派出几个勇士潜入城门,先把城门炸开,再率队冲锋进入县城战斗,清军全部缴械投降。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在中国复辟帝制,孙中山南下广东发动“二次革命",兵败流亡日本。与此同时,卓凤康也遭到通缉,只好离开龙华,重返牙买加。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8958" align="alignnone" width="1664"]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2)

卓凤康家庭照。卓金娇提供[/caption] 2 | “九一八”事变后,再次回国参加抗日卓凤康回到牙买加,仍然念念不忘中国的革命事业,经常来往于牙买加各华侨团体和华侨之间,讲述中国的革命情况。他还在牙买加组织了主要由华侨知识分子参加的“新民社”。“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海外华侨对中国局势非常关注,卓风康决心再次回国参加抗日。 卓金娇就是在那一次被父亲带回了中国。她说,父亲那次带的七个孩子包括她的弟弟和姐姐。回来以后,他们被交给父亲的第一任太太抚养,父亲则忙于家族的事务。 卓金娇记得村里的人都叫父亲为“番鬼佬”,因为卓凤康是混血儿,所以外表看上去不那么“中国”。不过,卓凤康不仅会说外语,也会客家话和广府话,有文化,办事能力强,所以族人们都很信任他。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深得民意的卓凤康担任了龙华乡乡长。当时乡政权由国民党左派人士、乡绅和积极分子三方组成,卓凤康以国民党左派人士身份参加。据地文献记载,卓凤康领导下的龙华乡政府,“表面是白色的,其实是红色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8960" align="alignnone" width="1440"]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3)

卓凤康之女卓金娇1934年随父亲回国时拍摄。卓金娇提供[/caption] 1938年10月,卓凤康正式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卓风康利用乡政府的合法性,迅速扩大群众武装,发展到二百七十多人,成为游击队抗击日寇的有力助手。 卓凤康和曾生、王作尧等中共抗日部队领导成为了好朋友。1939年8月,国共军队合作抗击日本,取得了火烧南头沙河大涌桥战斗的胜利,卓凤康被授予一枚勋章。 3 | 被叛徒出卖,家里房屋被烧毁1940年深秋,曾生、王作尧部队东移海陆丰受挫,历尽艰险回到布吉、龙华根据地,有队员不慎落到敌人手里。卓凤康以乡长合法身份,设法营救出多名被俘战士。卓金娇记得,曾生、王作尧和其他游击队的领导曾经到过她的家。 1941年,龙华抗日民主乡政府在中共领导下成立,卓凤康再次当选乡长。由于日寇据地不断扩大,为了打击日寇的气焰,游击队决定对日军进行军事打击,卓凤康率领民兵配合部队作战。这一仗打死打伤日寇20多人,并缴获一批枪械品。几天以后日寇进行报复,出动几个中队和几百伪军进行“扫荡”。当时中共方面派遣给在卓凤康身边的一位警卫人员叛变了,并带领国民党顽固派武装人员包围弓村,由于没有抓捕到卓凤康,气急败坏的叛徒带人将卓家三间房子烧得只剩下几面墙壁。 卓金娇说,知道她的家被烧后,曾生、王作尧很快派人送来一笔钱修理房子。 1942年春夏之间至1943年初,国民党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主力转移的机会,再次发起反共行动,包括卓凤康等革命者都成为国民党军队悬赏的目标。 这年10月,国民党军队一千多人再次包围龙华弓村,卓凤康带队安全转移到南头黄猄坑。由于叛徒泄密,敌人马上围剿黄猄坑。卓凤康在山洞坚持两天,干粮已尽。第三天下午三时,他出来摘野果充饥时被顽匪发现,虽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落入敌人魔掌。4 | 与父亲在一起十年,影响了她一生有资料记载,卓凤康被捕是1942年10月24日(农历9月15日),当晚即被押至观澜。 卓金娇告诉记者,她永远记得父亲被捕的消息传到家里后的情形,全家人十分焦虑担心。她记得大妈(父亲的大太太)带着她的姐姐想去探看而遭到拒绝,姐姐在大街上痛哭不已的情形。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8962" align="alignnone" width="1085"]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4)

卓凤康牙买加籍妻子,卓凤娇生母。卓金娇提供[/caption] 卓凤康被捕后,被打得遍体鳞伤,仍不愿屈服。被捕次日下午,卓凤康和几名游击队员被押到观澜中心小学所在地被枪杀。卓金娇回忆说,父亲卓凤康没有和那几名游击队员在同一个地方被枪杀,而是被单独拉到一个山坳,或许是想再游说其投降,阴谋没有得逞之后才将其单独枪杀。卓金娇含泪回忆姐姐和大妈到处寻其遗体不得,在观澜村民的指点下才找到被单独枪杀的卓凤康。家人为其洗净身上血渍,请人买棺木并将遗体运到龙华弓村安葬。 父亲的突然去世牺牲给家族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影响。由于父亲没有留下回国子女的出生证明,卓金娇一直不知道自己出生时间。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8965" align="alignnone" width="1152"]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5)

卓金娇(左二抱婴者)一家。卓金娇提供[/caption] 1949年深圳解放后,卓金娇参加土改工作,后来作为烈士子女被送到南方大学读书。混血加上华侨身份,卓金娇一度受到不正的对待。事实上,由于父亲牺牲,她再未来见过母亲。 上世纪八十年代,已侨居加拿大的姐姐在中共驻及多伦多领馆帮助下,与卓金娇取得了联系。卓金娇在加拿大见到分别半个世纪的妈妈和两个姐姐,当地的媒体报道说,“虽然语言不通,但丝毫不影响三姐妹表达她们激动的心情”。这次她还有一个直接收获,就是拿到了自己的出生纸。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6)

50年后卓金娇拿到自己得出生纸,也终于得知自己的准确生日和年龄。 [caption id="attachment_3258964" align="alignnone" width="1620"]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7)

卓金娇和老伴如今生活在盐田沙头角。蒋荣耀摄影[/caption] 退休后,卓金娇和老伴与儿子住在沙头角一幢安静的高层住宅楼里。她有时间喜欢读读本地历史方面的书,也整理与父亲的一些资料和写父亲的文章。卓金娇说,虽然父亲与她只生活了十年,却影响了她一生。

缅怀革命烈士的活动记录(九旬女儿回忆卓凤康烈士)(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