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感悟(以少年视角带来全新体验)(1)

建党百年献礼影片《1921》终于上映了。这部由黄轩、倪妮、王仁君等主演,由黄建新导演的电影,聚焦1921年前后,讲述共产主义先驱们从各地前往上海,突破反对势力阻挠,召开“一大”并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也许是由于上半年《觉醒年代》的爆火,带来了一股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热潮,也许是《1921》有着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经验十足的导演,这部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的电影,受到了万众瞩目。从6月25日起,《1921》开始了为期3天的超前点映,点映首日票房就超2000万,目前总票房已超2亿。

我也和朋友一起去看了这部献礼片。在情节上,电影以1921年前后为横截面,在影片开头和结尾简要叙述了中国近代的蒙难,以及建党后的抗争、发展之路。将时间在这里放慢、定格下来,不仅赋予了1921年重大的历史意义,更能交代建党的详细过程,使影片成功浓缩在137分钟之内。

在人物塑造上,《1921》以“少年”为主打视角,展现建党先锋们的青春昂扬与壮志激荡。不论是近日大火的《觉醒年代》,还是同一导演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曲,都是一种“伟人”视角。而在《1921》中,影片减少了对陈独秀、李大钊的描述,将重点放在二十多岁的李达、毛泽东、李汉俊等人身上。就像《1921》主题曲《少年》里的歌词那样:“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住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刘仁静一行人来到上海大世界、看见哈哈镜时的新奇,杨开慧作别毛泽东时的娇羞不舍,毛泽东夜晚在街头奔跑时的精神面貌……伟人都曾是少年,是富有朝气与生机的新生力量,是为旧中国带来希望和曙光的太阳。

以“少年”这样独特的角度塑造人物,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能够改变以往对于历史人物的固有印象,让观众体会其青年时期的那种初心与热血,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功绩的仰慕。另外,青春不仅是体现在角色的少年感上,也暗含着中国共产党处于风华正茂之时,赋予了影片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在叙事方面,《1921》以李达、王会悟为故事讲述者,这也是从未有过的叙事角度。王会悟是李达的贤内助,从影片中可知她扮演了警卫员、联络员、后勤员的角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其他女性角色,如高君曼、杨开慧等,也在默默支持着党的伟大事业,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代表,是无私无畏的典型,是我们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1921》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歌颂了党的领导,让观众看到了建党的不易。对于当今的我们,尤其是青年人,具有良好的启迪价值,是一部有意义、有价值的献礼片。

文/何颖(中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