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是什么意思,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学习心理学的7句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学习心理学的7句话(心理健康意志力)

学习心理学的7句话

“意志力”是什么意思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意志力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能量,可被视为一种能量,而且根据能量的大小,还可判断出一个人的意志力是薄弱的,还是强大的,是发展良好的,还是存在障碍的。

在《意志力》这本书里没有对意志力进行定义,但从全书表述的内容来看,作者对“意志力”的理解与百度的解释是相近的。

我认为“意志力”是能量分配习惯所产生的幻觉。换一种易懂的说法就是:“意志力”根本不存在,大家所看到的“意志力”实际上是对能量分配习惯的一种解释。

我为什么这样理解“意志力”

传统“意志力”概念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按照传统“意志力”概念,“意志力”是一个独特的心理能量。

如果这种独特的能量存在,那么一个在某方面成就高的人,只要他愿意,在其他方面也应该能做得很好。

现实中,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学生生涯中,你常常能发现这样的人,他能够克服很多困难把学习成绩搞得很好,但是他花费了很多努力,就是克制不了对看电视的爱好,即使你不让他认真学习,他也克服不了爱看电视的爱好。

在职业生涯中,你也常常能发现这样的人,他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去完成一个程序开发,但他很难把某个项目做好,即使他认识到那个项目非常重要,他仍然做不好。

如果“意志力”这个独特的能量存在,那么它应该既可以用来提升学习成绩,也应能用来克服不良爱好,既可以用来完成程序开发,也应该能用来攻关项目。

所以,意志力并不是独立存在。

所谓的“意志力”都是在有选择的时候出现的,选择其实就是能量分配,所以本质上其就是能量分配的解释。

古代一个农民为了养活自己,千辛万苦在土里刨食,是不是体现了“意志力”?一头狼在后面追着你,脚底都出血了,你还在拼命跑,是不是说你意志力强大?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我们通常认为那不是有“意志力”的表现。

这样看来,问题非常明显,同样一种行为,有选择和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决定是否有意志力。

如果意志力是一种物理存在,那么它不应该因为是否有选择而变化。从另一方面看,“意志力”通常出现在有选择的时候,而且选择越多,“意志力”越重要。

所以进入现在的丰富时代,“意志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意志力”的最本质表现不就是能量分配吗?

是先有“意志力”还是先有能量分配习惯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体验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

所以你的过去体验已经决定了能量分配的习惯,能量分配习惯又造成了成就的不同,从结果上看过去,好像是先有意志力,后才进行能量分配,其实,恰恰相反。

如果没有体验,即使道理正确,人也改变不了自己的能量分配习惯。

只有体验到了,你才会改变。

比如学习的好处,比如延迟满足的好处,比如积累的好处,只有你先做了,真正感受到了,你才会在这些方面多分配能量,否则,你就算知道道理又如何。

管理好自己的能量让你看起来意志非凡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取决于三个根本要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能量,一个是时间和能量的投放位置。

高成就的人生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深邃,一个是广阔。

打个比方,我们一出生,上帝就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小园子。

一个人抱着在自己园子里种出稀世奇珍的想法,不断努力,从种普通植物开始不断革新,最终在园子里育出了稀世奇珍,这是一种高成就。

一个人抱着阅遍大千世界、看透世间规则的想法,看遍了所有其他人的园子,虽然他自己育不出稀世奇珍,却知道培育稀世奇珍的方法,甚至能够推测出培育未知品种的方法,这也是一种高成就。

最平庸的是,一会儿想育出稀世奇珍,一会儿想看遍大千世间,实际行动却是墨守着自己的园子,一茬又一茬地收割着普通的植物。

三种园子的结果对应着三种时间和能量的投放方式。

第一种,在深度上不断革新,第二种在广度上不断革新,第三种简单重复。

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想法是固定的,行动却不断深入,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第三种则是想法不断在变,行动却是无限地重复,最终走不出自己的小园子。

上面的比方比较容易让人理解能量分配的重要性,却容易带来一个误解,就是把念头(想法)的能量和行动的能量区分开来,事实上念头的能量和行动的能量是一种能量。相信大家能够抓住重点。

正确合理地分配自身的能量是能否取得成就的根本。

具体该怎样做呢?

①认识到每个人的能量是有极限的,尽量减少目标

深刻地认识到少即是多的道理。大部分人没有能取得成就不是不想,而是太想了,以至于想得太多了。

小孩子刚出生,父母看他是总统的料,幼儿园看他能上哈佛,小学看他能上清华,中学看他…,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

每个人自己成长过程中也是想法不断变幻,小时候想当解放军、科学家,长大后想当明星、亿万富翁,现实中其实是个小职员。想法太多影响了的内在能量分配。

静下来,问问自己,最想要成为怎样的人,选择一至两个终极目标,不懈地追求。

②静坐灭杂念

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这些念头如果不能及时消灭,就会无时无刻地消耗着我们的能量。

《意志力》书中讲述了自我损耗的概念,就是描述如果我们压制某个想法,结果却会导致能量消耗。

静坐不同于压制想法,静坐时只注意自己的呼吸,那些杂乱的念头会自然消亡,静坐是一种澄净的过程。

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几个月是看不到明显效果的。

③用清单减少损耗

实验证明,如果有事情没有完成,会一直无形中消耗着我们的能量。

假设一个月后你需要做一个演讲,如果你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即使你不做什么事情,一天下来也会觉得疲倦。

怎么做才能减少能量消耗呢?把这个事情写下来,做个实施计划。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会减少很多的焦虑。

每一件你要做的事情,都做个这样的计划,就是一个需要做的事情清单。

还有一些事情,你不想做,为了减少这些事情对你的打扰,做个不做清单。

④没有计较地践行真理

体验决定着能量分配,能量分配决定个人成就。合理的能量分配必须符合规则。

真理很直白,是最容易理解的规则,却往往不容易被实践,为什么呢?

因为践行真理带来的反馈常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体验很难获得。

所以,懂的人就是懂,不懂的人再怎么说还是不懂。

比如开卷有益,读一本书很难看到效果,也许需要读100本才能看到,读过之后,也许需要若干年,你才突然明白那本书里讲的原来是这个意思。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与人为善、时间就是金钱、锻炼身体。

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是真理,我们就不管不顾地去践行,不问有没有收获,不看有没有功利。

什么是知行合一,就是知和行是一件事,行动就是知道,不行动就是不知道。

虽然我认为“意志力”并不存在,但是我并不否认书中一些减少能量损耗的方法,这并不矛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警苑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