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请多元化认知我们的职场

作为打工人的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

有些领导特别喜欢开会,芝麻大点的事情都要开个会;

每次开会,说好的是讨论,结果却像是打架,吵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开会不提前通知议题,会上各种脑洞大开,天马行空,事情一个没解决,时间悄然而逝;

其实,这是源于我们对会议的理解不同。不止是我们,就是在世界500强公司,也出现过这种状况。

《视角》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博士吉莲.邰蒂的著作。吉莲.邰蒂博士曾被评为英国年度记者、英国年度商业记者。她不仅为全球主要报纸撰写金融和商业专栏,还定期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和市场会议上发表演讲。

15年的打工生涯悟出的职场法则 请多元化认知我们的职场(1)

该书不同于现行的,以经济模型、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商业书籍,摒弃了现代技术和数据分析,而是以人类学的视角,从新观察和研究市场和企业的行为,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维。通过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文化间的差异,达到旁观者清的高度,拓宽我们视野的广度。

15年的打工生涯悟出的职场法则 请多元化认知我们的职场(2)

会议为何不能解决问题关于会议,不止有一种解读

德国的工程师认为,会议就是占用很少时间,简短的,有明确议程的。因为大多数的工作是在会议之外的时间进行的。会议的功能就是由领导做出具体的决定。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不就是会议吗?别急,关于会议,还有不同的解读。

15年的打工生涯悟出的职场法则 请多元化认知我们的职场(3)

然而,来自美国底特律的工程师却认为会议就是工作,我在开会=我在工作。会议是他们分享想法的一种形式,所以会议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他们觉得会议不能预先确定议题,要随着想法和信息的交流而变化。他们认为决定要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些困惑了,还没完。

15年的打工生涯悟出的职场法则 请多元化认知我们的职场(4)

同样是在美国,来自田纳西州的工程师,他们也认为会议不应占用太多时间。但是,他们同样认为,会议的议题不能预先确定。并且,会议的目的在于达成共识,而不是做出决定。因为他们不喜欢因为等级的关系,而做出的决定。在他们那里,要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通过,才可以做出决定。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是来自同一家公司,通用汽车。该公司为了研发新的项目,而让上面三个团队合作。问题来了,他们每次的会议都不欢而散,导致该项目停止,直到被撤销。

15年的打工生涯悟出的职场法则 请多元化认知我们的职场(5)

关于会议,无论哪种解读,哪种认知,都没有对与错。但是,同一事物,同一事情的不同理解,却常常被忽略。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跨国公司,在我们公司不同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之间,经常出现。

有 效的前提是达成一致

不是会议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关于会议的不同解释,让会议停滞不前。要想合作愉快,沟通顺畅,我们先要统一意识,先明确什么是会议,会议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在意识层面达成了共识,会议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在工作中,保持我们的本位意识同时,多元化理解,多角度的思考也很重要。

不可无视的非正式组织

每到一个公司,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公司组织架构的介绍,各部门的负责人,工作的分工等等。人力资源的同事会熟练地介绍,通过官方的等级制度确定的组织结构图。然而,慢慢地你会发现,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没有头衔,却在同事中拥有影响力和感召力。

非正式组织

在职场,不止有我们官方渠道任命的,各个领导们组成的组织结构。还有一个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那些人。它是由我们同事之间现有的社会关系衍生出来的。

这么说,你可能不好理解。其实,就是在公司内部还存在一个组织结构。它不同于公司官方公布的组织架构,或者与内部规定建立的正式结构不一致。他们在同事之间默认的领导。

如果,我们想工作顺利推进,在考虑工作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规划的同时,不得不重视这些默认的领导。

这是为什么?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开会时,新来的部门经理给大家布置工作。大家虽然没有反驳,但是工作是一拖再拖,找理由,编借口。总之,工作是没人干。

但是,你会发现,部门中的小李,只要他说一项工作,立马有人去完成。为什么他说话比部门经理还管用?这是为啥?说白了,就是小李在同事中有威望。这种威望有时大于职务带来的威望。

所以,当你的工作需要合作或是配合时,难免会与这些默认的领导发生联系。借力使力,才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多元化认知我们的职场

作为职场人,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要固步自封地,按照固有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也不应纸上谈兵式的,从上而下的看待问题。我们要学会打开思路,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以及从下而上地审视我们的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