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自古以来,“枪打出头鸟”都震慑着每一个不合群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中,那些不合群的人是其他成员排斥的首要对象,遇到好事都不愿意和他们分享,遇到麻烦不合群的人也容易被选为“替罪羊”。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合群是很必要的,不合群是很恐怖的。

社会作用力理论认为,个人所感受到的社会影响力是影响源数量、强度和接近性的乘积,所以不合群的人所感受到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避免在群体中感受到这种压力,很多人被迫选择合群。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合群的人逐渐展现出他们的优良品质,所以请珍惜身边那些不合群的人,他们才是值得深交的对象。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合群吗(看似合群的人其实是在)(1)

不合群的人一般有着自己的原则,他们选择不合群,是因为他们对于某一群体中成员的行为习惯感到不认同。

但是一般人即使不认同也会强压住自己的反感选择加入群体,所以敢于“自成一派”的人是很勇敢的,为了坚持自己的习惯和态度,他们宁愿冒着被群体成员排斥的风险也要保持自我。

例如,酒桌文化让很多人深受其害,很多人本来不能喝酒,一喝酒就上头,很容易呕吐,或是肠胃存在疾病,但为了讨好上级,或是不想让朋友扫兴,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而选择合群。

可有些人比较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们虽不合群,但能够用巧妙的方法避开劝酒,从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既不喝酒,也不会得罪他人,这是不喝酒的人梦寐以求的结果。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合群吗(看似合群的人其实是在)(2)

劝酒实际上是一种陋习,更是一种道德绑架,新近的研究表明,“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已经成为梦想,即使仅仅只喝一小口酒,它对大脑的伤害竟能够保持一个月之久,所以研究者提出倡议: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对于那些在酒桌上选择不合群的人来说,他们明白酒桌上的情谊只是暂时的,真正的朋友不会在明知自己不能喝酒的情况下强迫自己喝酒。

所以即使因此受到了别人的负面评价,他们也不在意,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被辞退也在所不惜,这在如今的年轻人身上偶有见得。

不合群的人比较能够坚持自己的行为底线,他们虽然可能不太爱说话,但他们是把说话的时间都拿来进行思考了。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合群吗(看似合群的人其实是在)(3)

在行为方面,他们有着一整套的自我约束的原则,即规定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以及做什么是错的。

他们按照标准约束自己,所以很多时候会遭到人们的误会,认为他们不够意思。

例如,有些不合群的人是工作狂,他们规定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就会自我惩罚,甚至会加班加点。

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即使有朋友或者亲人联系他们,他们也会回绝,因为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自己所定下的规则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合群吗(看似合群的人其实是在)(4)

这样的人虽然不合群,和他们相处也不一定会快乐,但人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自律的品质。

不合群的人通常有着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态度不易被改变,因而能够比那些合群的人更能坚持初心。

很多人一开始能够制定计划并且执行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受到群体成员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一方面他们锻炼了交际能力,但另一方面他们自己的事情很有可能因此被耽搁。

所以不合群的人虽然人缘可能不太好,但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并且不太会受到外界的打扰,这为他们的自我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合群吗(看似合群的人其实是在)(5)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成群结队,他们每天吃喝玩乐,外人觉得他们很快乐,但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自己内心的慌张,很多时候也正是这种慌张才促使他们不断地放纵自己。

所以那些不合群、专心于自己领域的人是很厉害的,他们懂得如何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不合群的人还存在一些偏见,认为他们“高冷”“清高”,其实很多时候人们的合群就是“作茧自缚”,看似在群体中无忧无虑,但实际上却是被束缚而不自知。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assey-Abernathy A. From oxytocin to healt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tr rs53576, emo- tional st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Adapt Human Behav Physiol 2017; 3(3):212–20.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