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艺术节在冀#

9月3日晚,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话剧《主角》,在衡水保利大剧院震撼上演。该剧将代表陕西与全国其他入围优秀作品角逐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国庆节话剧作品(艺术节在冀50)(1)

话剧《主角》剧照。

话剧《主角》是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茅奖三部曲”继《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该剧改编自作家陈彦的茅盾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讲述了忆秦娥从一个11岁的放羊娃到被秦腔剧团招为烧火丫头,之后拜四个老艺人为师学习秦腔,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汗水,一步步从配角奋斗到主角,荣膺一代“秦腔皇后”美誉的故事。该剧通过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和奋斗历程,反映了秦腔这个中国最古老的剧种在时代洪流中经历的兴衰沉浮。

国庆节话剧作品(艺术节在冀50)(2)

话剧《主角》剧照。

该剧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历时三年创作完成。剧组主创人员多次赴陕西三原、泾阳等地深入生活,听秦腔、看戏台、开展座谈会,在采风过程中感受作者笔下形形色色人物。剧本更是九易其稿,将78万字的小说解构成3万多字的戏剧文本,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话剧转换,完成重构表达,剧中有个人的爱恨情仇,也有世相百态,着重刻画和展现是主人公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

国庆节话剧作品(艺术节在冀50)(3)

话剧《主角》剧照。

该剧作为话剧形式呈现秦腔艺术,本身是一种“跨界”创新。为了塑造好原著中秦腔剧团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剧院特意装修了一间专属训练室,让话剧演员们在排练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戏曲身段训练,学习秦腔“四功五法”。艰苦的戏曲训练,给这些从未接触过戏曲的演员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国庆节话剧作品(艺术节在冀50)(4)

忆秦娥饰演者刘李优优展示自己练功磨坏的鞋子。

“主角就是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去烤的那个人,因为你主控着舞台上的一切。因此,你就需要有比别人更多的牺牲、奉献和包容。”这是话剧《主角》中一句非常令人震撼的台词。在该剧中饰演主角忆秦娥的刘李优优,虽是一位“90后”的年轻演员,却已有着数百场演出的丰富经历,曾出演话剧《白鹿原》中的白灵,《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还荣获过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刘李优优表示,这部剧中的戏曲表演难度太大了,但她在训练时一直对自己说,可以哭但是不能怂。当排练期间遭遇疫情时,刘李优优坚持在自家的停车库里练功,不敢有半点荒废。自己的练功鞋被磨烂了,她戏称为“开口笑”,专门留作纪念。

国庆节话剧作品(艺术节在冀50)(5)

话剧《主角》演员进行身体柔韧性训练。

国庆节话剧作品(艺术节在冀50)(6)

话剧《主角》演员进行身体柔韧性训练。

同刘李优优一样,剧组里许多青年演员都已多年没有进行过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在进行“劈叉”“踩跨”等训练时,这些年轻姑娘忍耐着身体的疼痛,相互激励着闯过难关。主创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让观众们看到一台主角充满光彩,配角各个出彩的精彩大戏。该剧首演后,曾获得众多秦腔表演艺术家的赞誉。“看演忆秦娥那个演员踢腿,就知道她一定吃了不少的苦。”“在舞台上没感觉他们是话剧演员,感觉出来他们为了这个戏付出了很多。”

国庆节话剧作品(艺术节在冀50)(7)

话剧《主角》剧照。

在《主角》里,不仅忆秦娥是主角,那些形形色色的配角,也都是以自己生命为轴心的主角。这也是作家陈彦聚焦小人物一以贯之的书写方式,因为普通人才是生活的真正主角。而主角则是整个行当吃苦最多的人,这种基调正是作品对小人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歌颂与褒奖。同时,整部作品深深切入到戏曲肌理深处,展现了传统文化如黄土高原般厚重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