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奋力蝶变(1)

■建设中的中山市翠亨新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奋力蝶变(2)

■中山“工改”如火如荼。

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奋力蝶变(3)

■中山激发产业新动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首批企业出海抢单;两家企业投资“新业态”180亿元;一家企业获评“灯塔工厂”,让中山成为全省拥有“灯塔”的两个地级市之一;一季度逾94个制造业项目集中动工……2023年,中山市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拼”字开场,“凤凰涅槃”,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一路“狂飙”。

对此,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指出:“我们要抢抓广东正迎来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机遇,再次唱响‘春天的故事’。”

■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郑龙骏 沈力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拔节有声

近年来,中山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核心思路在于抓大企业、抓龙头企业,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撑起“顶梁柱”。2022年公布的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名单、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名单,几乎代表了中山传统产业的完整面貌——美的环境电器、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入选“示范工厂”,广东奥马冰箱入选“示范车间”,代表了千亿级白色家电产业集群的集体转向;明阳电气入选“示范工厂”,代表了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先进水平。2023年年初,纬创资通中山厂入选新一批世界级的“灯塔工厂”名单,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当前,中山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的决策部署,集中优势资源,以产业生态思维重点规划打造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四大产业为引领,联动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等六大产业的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山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聚焦标杆企业、标杆平台、示范园区(产业集群)。中山市财政计划从2022年起,5年拿出50亿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链条、全领域、全要素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高电子材料(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二斌介绍,4月初,该公司新的高端国产化涂布生产线将投入使用,届时,公司有胶类产品的产能将增加40%以上,力争实现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增长30%以上。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王天庆表示:“我们公司建设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打造人、货、场全方位的数字化。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

最优空间留给产业一诺千金

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产业空间是推进制造业当家的有力保障。中山坚持高水平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深入优化翠亨新区和岐江新城产业空间,大力推进“住改工”,实现产业用地有序供给,保障制造业稳健发展。2023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拓展产业空间,鼓励商业、住宅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一季度,中山在保障产业用地,促进制造业当家方面动作连连。

新快报记者从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目前,中山从规划层面推动用地功能从居住用途调整为产业用途超5500亩,其中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作为两个驱动核心,预计增加超5000亩产业用地。多个镇街在推进“住改工”方面已有了初步成果。三乡镇6宗用地权利人主动申请由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有21宗新增出让用地将其他用地功能调整为工业用地,其中48亩地块通过镇政府接洽,已成功引入年产50万套金属制品生产项目。古镇镇300余亩住宅地已向工业用地调整并完成首宗供地。在新一版规划方案中,工业用地在原基础上增加800多亩;南头镇百亩商住地也转为工业地并完成收储。

翠亨新区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马鞍岛是珠江西岸连接深中通道的桥头堡,马鞍岛总面积约5.2万亩,将打造成国际化、现代化和创新型滨海生态新城。据了解,在新一轮规划优化方案中,翠亨新区将有超过3000亩原规划为住宅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调整后全岛产业用地总面积达18600亩,占总建设用地总面积43%,将有力保障未来中山产业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1月30日,中山市94个制造业投资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额达20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2月23日,中创集团超百亿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落户中山,郭文海在会上表示,中山一定会高效贴身服务好项目落地,并且长期服务好项目高质量发展。他承诺,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以改革思维并联推进前置工作,将正常需要大半年的时限大幅压减,确保6月底土地挂牌、7月底拿地动工。

“一对一”服务企业坚定不移

目前,中山已为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建立了“企业管家”团队、“马上办”团队,并且采取“企业吹哨,政府报到”模式,这种“一对一”服务到企的形式得到了落户中山的企业的很高评价。

郭文海在多个场合强调,企业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服务企业是党委、政府的天职。他于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明确,中山将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头号工程,谋划推动一批创新型、引领型、集成式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家安心发展、舒心发展的“安乐窝”。

针对企业发展难题,中山推出“拼经济、稳增长”新春惠企政策,包括强产业稳增长、扩投资增动能、稳外资拓市场、扩内需促消费、稳岗位促就业等五大行动举措,共包含18条具体政策,为企业送出价值约5亿元的新春大礼包,单项最高奖补2000万元,基本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

3月24日,《中山市2023年拼经济促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十五条》出台,从稳生产、扩投资、拓市场、促消费、强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15条政策。

为激励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山设立1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同时,全面铺开低效工业园改造,已整备出超万亩土地,“拿地即动工”已成常态;投入50亿元实施中山英才计划,优待人才力度前所未有。

2月23日,中山与中创集团签订180亿元协议,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及健康医药等一批产业项目将落户中山,签约仪式上,中创集团董事长舒元透露了一个细节:在全国各地城市向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抛出橄榄枝的过程中,他们被广东高质量发展大局大势打动,被“中山的速度、中山的效率、中山的热情”感动,因此决定布局广东、落子中山。

声音

“迈开大步推进大改革大开放,集中精力谋发展抓发展,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牵引中山现代化建设。”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

数据

中山以工业立市、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基础扎实。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约7000亿元,新增596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2200多家。目前,中山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专业镇,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白色家电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五金制品、海洋工程、健康医药、灯饰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方案

中山持续推进政府服务企业工作,印发实施《中山市市镇两级领导联系服务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工作方案》,加强企业走访服务,向前关心呵护企业,了解企业发展诉求,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鼓励支持企业坚定信心、扎根中山,并且系统谋划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