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离不开的食盐,虽然每次的摄入量很少,但日积月累下来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科学吃盐不仅仅是要少吃盐,还包括要选择合适的盐。井盐、海盐、湖盐、低钠盐、碘盐、无碘盐……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盐品种,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食盐呢?

市面上的食盐 种类繁多

近日,中国食品安全网来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一家大型超市。总共6层高的调味品货架上摆放着18种不同种类、品牌的食盐产品。抛开不同形式、颜色各异的包装,单看产品的名称,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天然海盐、茶卡大青盐、深井岩盐、调味竹盐、加碘食盐、海藻碘食盐、低钠盐、鲜味菇盐、腌制盐、研磨餐桌盐……单价从1.1元到20元不等,包装上有的突出“加碘”,有的则是“未加碘”,还有的强调“不含抗结剂”。

一位消费者告诉中国食品安全网:“面对这么多种盐,自己也不太知道有什么区别,通常就拿一袋价格适中的食盐。”超市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对普通人来说,吃盐不就图个咸味,几块钱的和几十块钱的差不多,但有些顾客很在意是否加了碘或抗结剂。

碘盐和食盐哪个效果好(食盐种类这么多都有什么区别)(1)

食盐种类是如何划分的?

食盐产品如此丰富,叫法多样,其实质究竟是什么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曾公开表示,根据原料来源,食盐主要分为四大类: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海盐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湖盐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或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井盐是采用地下天然卤水晒制而成;曾经的海水因地质运动变成陆地上的咸水,经过长期蒸发,含盐物质结晶形成岩石状矿层,这就是岩盐,它深埋于地下100~3000米处,需经过钻井、注水溶解、抽取加工才能制成。这些食盐原料经过以下不同处理,便会成为不同种类和叫法的产品。

根据是否纯化处理,可分为粗盐和细盐。食盐原料经过纯化处理,成为杂质少、颗粒小的细盐,也称“精制盐”;未经纯化的便是杂质多、颗粒大的粗盐。所谓的“杂质”主要是矿物质,也正因此,粗盐比细盐含更多的镁、钾、钙等。不过,这些矿物质可从饮食中获得,靠吃粗盐补充,既无必要也没多少效果。例如,市场上流行的“玫瑰盐”属于粗盐,是岩盐未经纯化而来,颗粒较大,因保留了铁元素等矿物质而呈粉红色。

根据是否加碘,可分为碘盐和无碘盐。我国多数地区饮用水中碘含量较低,一度导致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等碘缺乏病高发。为积极防治,我国于1995年采取食盐加碘措施,人为添加碘酸钾、碘化钾或海藻碘,碘含量一般为21~33毫克/千克,适合绝大多数人食用。其中海藻碘是以海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新一代碘补充剂,吸收率比碘酸钾、碘化钾更好。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则需要根据医嘱吃无碘盐。

根据是否加氯化钾,可分为低钠盐和普通盐。钠摄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而保证钾的充足利于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于是“低钠盐”应运而生。普通细盐的氯化钠含量一般不小于97%,低钠盐仅含70%~90%的氯化钠,其他10%~30%为氯化钾,特别适合“口重”的健康中老年人和高血压高危人群食用。有人担心,低钠盐的味道不如普通盐,其实氯化钾也有咸味,两种盐相差不多,可按正常放盐量使用,千万不可多加,否则钠没减下来,又多吃了氯化钾,不利于健康。

根据是否加调味成分,可分为调味盐和非调味盐。调味盐是指在食盐中添加动植物调味成分的产品,比如“鲜味菇盐”就是添加了“菌菇液态调味料”。大家熟悉的花椒盐、辣椒盐、芝麻盐也属此类,它们能发挥独特的调味作用,适合制作特色菜肴。

碘盐和食盐哪个效果好(食盐种类这么多都有什么区别)(2)

湖南地区居民还应吃加碘盐

碘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从199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食盐普遍加碘政策,家家户户都开始吃碘盐。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的饮食种类日益丰富,有人不禁要问:现在还需不需要继续吃加碘盐了?

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调查工作,并在2019年首次发布“水碘地图”。根据这份地图,我国83%的地区水碘<10微克/升,其中就包括湖南。由于人们只要连续100天不补碘就会出现碘缺乏症,因此包括湖南居民在内的大部分中国人都需要长期食用碘盐。

不过,也存在一些因疾病而不宜食用碘盐的人,例如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数人,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低钠盐是适当降低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钾含量。低钠盐适宜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但高血钾患者和肾功能异常的人群慎用。湖南地区的普通健康人应食用加碘盐,尤其有少年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家庭,更应该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症。

碘盐和食盐哪个效果好(食盐种类这么多都有什么区别)(3)

盐中的抗结剂会有害身体健康?

有一些朋友担心,长期摄入食盐中的抗结剂会影响身体健康。

据了解,在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中,允许用于食盐中的食品添加剂共有5种:二氧化硅、硅酸钙、柠檬酸铁铵、亚铁氰化钾(钠)和氯化钾。其中,前4种都是“抗结剂”。抗结剂经常出现在各种干粉中,如咖啡粉等,作用是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抗结剂对于食盐非常重要,因为食盐非常容易吸潮结块,结出的块很硬,难以打散。过去的盐不加抗结剂,经常结成大块,被称为“盐巴”,不便使用。抗结剂的加入可以使食盐颗粒保持分散状态,方便使用。

二氧化硅、硅酸钙、柠檬酸铁铵都是安全性较高的抗结剂。有人对亚铁氰化钾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氰化钾有剧毒,长期吃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事实上,目前我国制盐行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抗结剂亚铁氰化钾,每公斤添加量不超过10毫克。成年人每天摄入小于1.5毫克就不会对身体有影响,摄入1.5毫克亚铁氰化钾相当于一个人每天要吃150g(3两)的食盐,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有人担心亚铁氰化钾在烹饪时分解释放出剧毒的氰化钾。其实,亚铁氰化钾非常稳定,要加热到400℃才能分解。在烹调中,即使是油炸或爆炒油温也不会达到300℃,距离亚铁氰化钾的分解条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我们可以放心长期食用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

(稿件综合自人民网、北京日报、生命时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