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运河(西安网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艺术官)

十年后故地重游的感悟(于运河随笔系列-老八之七)(1)

老八的缝纫店,红火的很。

方圆十里八里的人都知道寨头村有个缝纫店。

缝纫店的女老板,人好的很,手艺也好的很。

人们对于时尚的东西,都是向往的、追求的,是无法抗拒的。

邻村的小伙子、大姑娘,黑明都想做一身制服穿穿。

走在人面前,显摆显摆。

制服,只有公家的人,城市有脸面的人,才能穿的起。

制服,也仿佛成了身份的象征。

那个时候,人没有钱,压根没地方挣钱。

没有钱,买不起洋布。

洋布,从洋人国家传到中国的。所以,叫洋布。

那时候,能穿一身洋布的人,也洋活的很。

无奈,年青人就和父母使个性子,说个牢骚话,发个娃娃脾气。要钱,买洋布,做一身制服穿穿。

父母亲没钱,你再闹也是枉然。

父母心总是软的,就让娃娃拿上自家染的粗大布,跑到寨头村,做身新式制服。

这些年青人,用死缠硬磨和父母亲的争斗赢来了新式制服,坚决的抛弃了大裆裤了。

做制服,是要交块儿八角的手工费的。

农村人,钱来的艰难。

无奈,年青人找到花儿,诉说艰难。

花儿也十分同情年青人,安慰年青人。

有钱没钱,我都给你做,以后,有钱再给我。

花儿碰上穷娃做衣服,主动的少收两毛三毛的。

花儿碰上没妈的娃。

花儿,不由自己,心里酸酸的,难受的很。

总觉得,没妈的娃娃,可怜。

花儿给没妈的娃,做衣服,是不要钱的,白给娃娃做。

花儿钱少,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花儿把钱看的淡,把人情看的重。

当花儿看着,没妈的娃娃,穿上她做的制服时,那种开心的兴奋劲。

花儿心里也是愉悦的。

花儿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幸福感。

助人为乐,是快乐的源泉。

花儿的心眼好,赢得了乡党们尊重。

老八看到花儿做的这些事,打心眼里高兴的很。

老八嘴里还唠叨着:

“你为没妈的娃,做点好事,这是积德行善呢!”

老八固执的认为:

人活着,做好事,死后可上天堂。

人活着,做瞎瞎事,死后,是要下地狱的。

所以,做人,就得积德行善。

寨头村的人,一到秋收后,种完麦子,什么事情没有了,人称,冬闲。

没事干了,也无聊的很,大伙儿就瞅准了老八家的缝纫店。

缝纫店,成了寨头村的闲人店。

老八两口子,都是大方人。

对于乡党,爱来缝纫店逛逛。老八两口子认为,是人家,看得起咱。

老八两口子,总是热情地,欢迎来逛的乡党。让坐、泡茶,拿出旱烟袋,以礼相待。

老八的缝纫店,临街开着,三间门房,是个通通,没有隔间墙。靠西边边,盘了一个八个炕坯子的大炕,炕上能坐七八个人。冬天,麦糠和草秣秣塞满炕洞洞,一点着,一天到晚,炕都是热呼呼的。人坐上,舒服的很。

十年后故地重游的感悟(于运河随笔系列-老八之七)(2)

房子的当中,靠北墙,老八用胡基盘了一个土炉子。

把无烟煤,拌上三分之一的黄土,加上水,用铁铣狠狠地翻上几遍,把煤和土,和的匀匀的。黄土把无烟煤牢牢的粘连成一个整体。然后,摊成二寸厚做成二十公分宽窄的煤饼饼。

煤饼的水份,经过太阳能量的蒸发,就变成了硬硬的干煤饼。

干煤饼,投放到半人高的土炉子里,慢慢的燃烧。燃烧的过程,释放着热量,这热量驱走了冬天的寒冷。一进老八的门房,让人从心眼里感到温暖。

半人高的土炉子上,从早到晚,都坐着一个大铁皮水壶。

水壶里,怎么也要装上十几斤水。

大铁壶的开水,从早到晚,在吱吱的响声中冒着白色的水蒸气。

塬上的人,都喝的老胡茶叶子。实际上,就是下关的砖茶。

十年后故地重游的感悟(于运河随笔系列-老八之七)(3)

老八,总是先拿出砖茶,把砖茶放在手心心里,轻轻的向上抛起,惦惦分量。然后,再把砖茶,放在自己的两个鼻窟窿前,用鼻子闻闻,用力的吸上几口气,想把砖茶的香气味味一家伙吸到自己的肚子里。恨不得,把砖茶吃了。然后,自言自语:

“美,美的很。”

老八,用刀切下几块块,把茶叶块块,放在小铁壶壶,用微火慢慢的熬上。

老八说道:

“不着急,小火慢慢的熬,大火一煮,就煮日塌了。”

茶熬到了,倒在茶碗碗里,一会会,茶水面面上,顷了一层薄薄的茶油。这种茶,只能用小口小口的咽着喝,不能猛的大口大口喝。

熬到的茶,苦的争怂。

喝这种砖茶的老人说道:

喝茶,就是慢慢的品着……

仿佛是,品味着,他苦难的人生。

老人慢慢的放下茶碗碗,说道:

“美很,解馋。”

过来的,都是好年景。

老八的缝纫店,成了娱乐场。

三间门房内,有土炉子,暖和,有两个小方桌桌。

一个小方桌桌,围上七八个人,玩十点半扑克牌。

一个人坐庄、发牌,七八个人,有的人下五分钱,有的人下一毛钱。当然,这也是个赌。

赌钱的人,每个人全神贯注。

围观的闲人,比赌钱的人,还拿劲。

庄家问道:

“要不要?”

“要。”

庄家翻一张牌,牌是人人头像,是个半点子。

庄家又问:

“要不要?”

“要。”

庄家又翻一张,半点点。

拿牌的人,激动的,呐喊到:

“要,要,再要一张。恨个五龙。”

庄家五张牌发够了,全场人激动的喊起来:

“五龙,五龙。”

庄家要赔五份的钱了。五五二十五,庄家要赔两毛五分钱。

一个人的五龙,把牌场场,推到了高潮。

欢笑、嬉闹、快乐充满了三间门房。

另一个小方桌上,四个人打麻将,打的热火朝天。围观的人,比打牌的人,多的多。

又是一圈子,哈哈哈,糊了。

总之,老八和花儿早已习惯了,这种无忧无虑、休闲、懒散、惬意的生活。

乡下人,瞎好,只要能吃饱肚子,有衣服穿,有土房房住,有热炕头睡。乡下人就知足,就快乐的很。

寨头村的人,一进入寒冬腊月,没事干,没处来,没处去。不打牌的,不推十点半的人,七八个人,一到中午,就半坐半躺在谁家大门前的包谷杆杆堆堆上,晒暖暖,忙闲传。

冬天的太阳,特别可爱,晒到人身上,暖洋洋的,舒服的很。

晒太阳的人,躺在草堆堆上,不想起来,仿佛是永远的享受着冬日的阳光。

爱玩的人,图热闹的人,就跑到老八的缝纫店,浪闲传。

谁家的老母猪,下了十几个猪娃子。

谁家的枣红马,下了个黑骡驹。这下,发了。

还有拉扯是非的人,说谁的狗吃了谁家鸡。

更有甚者,怪里怪气的,神秘的告诉你:

谁家的婆娘拉了野汉。

谁家的男人上了谁家女人的炕。

说完这些是非话,一定告诉你,不敢让别人知道。

就这样,不敢让别人知道的情况下,迅速传遍了寨头村。

老八花儿二两口子,很快赢得了村民拥护。

老八说道:

“我这半辈子,给地主扛过活,去定边贩卖过盐,卖过壮丁,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为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如今,解放了,分了地,有了牛,还有个能行的媳妇。”

老八的人生目的达到了。

老八幸福地唱起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老八坚决地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0年6月25日写于西安


十年后故地重游的感悟(于运河随笔系列-老八之七)(4)

作者简介:

于运河,1946年10月26日生于陕西咸阳,中国内地第一位拍电影的农民。1984年的一天,于运河花一毛五分钱看了一部叫《人生》的电影,看完了又买票,连看几遍。因为不满电影对高加林命运的安排,他以农民身份倾家荡产投资80万元,1988年拍出电影《乡下人》。在当时的电影界反响强烈。这一文化事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破冰之旅。当时的《大众电影》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农民编剧、农民集资、农民监制、农民领衔主演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书写了一笔。“

于运河新作:《我这一辈子》,即将面世。

十年后故地重游的感悟(于运河随笔系列-老八之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