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神州学人 作者:徐燕 版权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夏日的桂林秀丽如画,雨水丰沛。在桂林理工大学的校园里,一位30岁的小伙子,浓眉深眸,满脸络腮胡,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夏瀚(巴基斯坦名Asfandyar Shahab),来自巴基斯坦。2017年9月,夏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顺利完成博士学业后,来到美丽的“榕城”桂林,成为桂林理工大学首位专业课外籍教师,这在该校轰动一时。

夏瀚出生于巴基斯坦的一个律师家庭,有兄弟姐妹4人。在他上小学时,他的父亲为了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从农村伦德赫瓦尔(Lundkhwar)举家搬迁至马尔丹(Mardan)。2013年7月,夏瀚在巴基斯坦国内完成给排水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得实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学生前往中国求学,夏瀚便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毅然放弃了故乡优越的生活、待遇丰厚的工作条件,成功申请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中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9月,他满怀憧憬地来到武汉,成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留学生,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夏瀚与导师祁士华教授

成为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助理教授后,夏瀚每天忙于教授本科生《环境科学导论》课程,同时指导两名中国研究生。开朗的性格,一口流利的中、英文让他每天的行程都被排得满满当当,还不时为学校接洽前来交流的外国学者。

在开展繁忙教学工作的同时,夏瀚始终谨遵导师的谆谆教诲:趁年轻,沉下心,多出科研成果。他努力克服异国他乡的孤独,一头扎进实验中去,在短短两年时间发表了5篇SCI论文,还有几篇正在进行项目申请。他的踏实努力赢得了团队成员的普遍认可,与同事之间交谈友好亲切。他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工作环境、科研团队、先进的实验设备等,在这里只要科研做的好,都会被尊重,这一点和巴基斯坦完全不一样。”对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他风趣地表示:“有问题,找同事。”

“母校给了我很多光环,每当有人问起我的母校,我都觉得很骄傲。”近年来,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巴两国在能源、交通、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夏瀚认真地说:“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我更希望自己发挥才能,更好地发展,成为中巴交流合作的桥梁。”

夏瀚我是一带一路(夏瀚我是一带一路)(1)

夏瀚在桂林理工大学给大学生上课

供稿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