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住在苏州的一名骑行爱好者,和大多数的骑友一样,最开始的时候买了一辆入门级的山地车在苏州范围内骑游,那时候经常在北太湖苏州段骑车,北太湖的环太湖公路还没有修好,有些路段还是水泥路,能看到的骑友也不多。

太湖边上的故事(我和环太湖的故事)(1)

我知道不止骑24H单车环太湖认证赛是在2015年,看到媒体报道在24个小时内可以环太湖达到200公里以上甚至能骑到500公里的时候被震惊到了。因为我当时去环个西山来回80公里就感觉很不容易了,竟然还有这么强悍的比赛,真想去看看究竟。2015年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是两天环太湖一圈,五一小长假的时候这个目标实现了,两天骑了300公里。2016年初,我暗下决心报名参加当年的24H环太湖,换了一辆入门的公路车 ,同样在五一小长假的时候实现了一天环太湖的愿望,在之后的不止骑24H环太湖认证赛报名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报名了300公里组别的比赛。

太湖边上的故事(我和环太湖的故事)(2)

至今还清晰记得5000人集体发车的震撼场面,那也是我第一次报名参加自行车业余赛事。当时的我,非常的亢奋,不知道合理的分配体力,前边发车的时候一路猛骑,到了苏州太湖湾大桥的附近,就开始体力不支了,好容易坚持到吴江打卡点,吃着补给站分发的西瓜,躺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继续跟着骑友们出发 。等到了湖州月亮酒店的时候,码表显示已经两百公里了,最后的一百公里,感觉自己快绝望了,路边草地上也能看见不少骑友躺在那里,筋疲力尽。第一次24H环太湖300公里,用了16个小时,整个人都累傻了,但是对自己能够完成这样的挑战也十分满意。

2017年和2018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报名参加比赛,2019年又报名了300公里组的比赛,而且是毫不犹豫,虽然平时练车的时间很少,但是内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可以。这一年我们参加的是一个团队,共计九个人,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保障车,由于大家的实力不齐,发车后基本就是分散开了。从太湖游客中心打卡点之后,我基本是一个人在前行,骑得快的跟不住,骑的慢的又不想浪费时间,在很长的一段路上,意志不断的和自己的身体较劲,最后一个补给点没有休息,选择了继续前行,屁股疼的已经坐不住坐垫了,就站起来骑一会,冲过终点的那一刻,看了下时间,还不到14个小时,刷新了自己上次300公里的记录。我们团队最快的用了11个小时,也有中途弃赛上收容车的。

太湖边上的故事(我和环太湖的故事)(3)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没有自行车的赛事,进入11月份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了,我偶尔还会去太湖边骑骑车。原本以为今年的不止骑·环太湖自行车赛不会再举办了 ,但就在那几天,看到“年度最期待自行车赛即将举办”的海报图片时,我竟然难以相信,惊喜之余,时刻关注着江苏单车网的公众号。果然在某个傍晚,我看到了2020年24H不止骑环太湖认证赛的报名通知,内心深处的热情被唤醒了,我知道总有一群人会为这个通知欢欣鼓舞,那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次我报名参加了100公里组别的比赛,报名之前给自己评估了一下,觉得自己现在没有骑完300公里的实力,但是自己一定要去现场体验一下发车仪式的激情气氛。这次我和朋友两个人报名,凌晨两点半闹钟叫醒了我,开车去接上朋友,把单车放进车里。就从苏州出发了。到达嬉戏谷主会场的时候是凌晨四点半。

太湖边上的故事(我和环太湖的故事)(4)

终于,在不止骑创始人应明先生激情澎湃的演讲后,在江苏体育局领导宣布发车的号角响起时,我第三次开始了环太湖的征程。天还没有亮,骑友们车灯在路上闪烁着,就像一条流动的光影之河,我们已不再畏惧黑暗和寒冷,选择在黎明时分出发。那一刻再次激情澎湃,那一刻我们纵横山河。十里明珠堤边,看喷薄而出的红日;蠡湖边拱桥上,看骑友毅然的英姿。

寒冷侵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不得不放慢节奏。贡湖湾湿地公园打卡点,和工作人员要了一杯热水,泡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姜茶冲剂,喝一口一股暖流就从胃里发出。后背不在感觉凉了,又开始了返程之旅,一路上和不相识的骑友们互相破风,开启了慢悠悠的小火车,一直开回了嬉戏谷主会场,我的第三次不止骑环太湖认证赛就这样圆满结束了。

太湖边上的故事(我和环太湖的故事)(5)

骑行对每个人来说意义不同,有的人注重速度,有的人注重沿途的风景,这些都能丰富我们生活的色调,让我们的生命不会苍白。不止骑24H单车环太湖带给我们的,是用一颗勇敢的心,去接受生命中遇到的每次挑战。

“不止骑,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