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各种题材的古装剧如同井喷一般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荧幕上,俊男美女们穿着或华丽或飘逸的衣裳,上演着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总能吸引粉丝们热切的目光。无论是什么时代背景,剧中的建筑装潢、人物装束、器物装饰,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是难得一见的——物以稀为贵,这也许就是古装剧之于观众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当看到那些不亚于现代机器工艺的精巧设计,我们也时常会惊叹于先人的智慧:我们的祖先,当真如此聪明,拥有这般超乎时代的“高科技”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然而,剧中所展现出来的物事,又当真都是先人的智慧成果吗?在文化自信的同时,请冷静一下,让我们带上放大镜看一看。

令人痛惜的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如今太多太多的古装剧,充斥着“以倭代唐”、“以倭代宋”、“以韩代明”的现象!

服 装

时至今日,汉服复兴的势头虽然较之十年前已算得是如火如荼,但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历朝历代的服装形制都在发生变化,即使是忠实的汉服爱好者,面对资料的散佚、出土文物的缺失,也无法保证自己对每个朝代的服装都了如指掌。因此,此处我们并不苛求所谓“影楼装”、“仙服”、“戏服”等服装一定要符合中国古代服饰的形制——但至少,它不能明显地混有别国血统吧?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

《我叫刘金凤》剧照

此处男子头戴的发冠,与日本的“垂缨冠”神似。“垂缨冠”原是日本古代文官服饰的组成部分,初为祭祀礼服,后发展为官服,而我国并没有这样的装束。看他的模样,是不是和日本的传统贵族如出一辙?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

头戴垂缨冠的德川昭武(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的弟弟,图自百度百科)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

日本平安时代以降的文官“束带装”(图自[日]笹间良彦编著,庄千里译《日本历史风俗图录》)

在这张日本平安时代文官装束示意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物腰间还围着一条腰带,下垂的部分名为“续平绪”。这是日本武官或者得到允许的公卿等人佩戴刀剑所需,也是正装束带的组成部分之一。

再看这张古装剧《今夕何夕》的剧照,出现了疑似“续平绪”的配饰。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

《今夕何夕》剧照

有些古装剧中也会让演员们穿上男式和服(或者不伦不类的和服“改良”产物)。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6)

左:《天盛长歌》剧照

右:《我叫刘金凤》官方宣传照

《天盛长歌》中服装的立领也好,《我叫刘金凤》中演员肩上的开口也好,都是日本狩衣的特征。中国传统服饰讲究贴合身形,即使有立领,也不会像日式立领那样硬挺地支棱在脖子周围。至于肩上的开口……中国传统的圆领袍还真没有这个设计。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7)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8)

左:日式狩衣结构图解(图自[日]笹间良彦编著,庄千里译《日本历史风俗图录》)

右:唐神龙二年章怀太子墓《仪卫图》(局部),男子身着圆领袍,两肩无开口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9)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0)

左:《步辇图》中唐太宗的圆领袍服,两肩无开口

右:《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身着圆领袍的女性,可以看出圆领较为贴身,两肩无开口

除了服饰形制以外,是不是觉得男主角衣服上的花纹也有些奇怪?

因为这并不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服装纹饰,而是日式传统樱花纹样。花瓣向内缺了一个小口,辨认樱花并非难事。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1)

《我叫刘金凤》官方宣传照

而再看中国传统服饰的纹样:博古纹、云纹、回纹、万字纹……除此以外,还有中国人印象中寓意祥瑞的珍禽异兽:龙、凤、狮、虎、鹤、龟……繁复精美、连绵不绝,给人以华丽、吉祥、惊艳的感觉: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2)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3)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4)

上:战国 龙凤虎纹绣罗 荆州博物馆藏

左:西汉 绒圈锦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右:西汉 绢地茱萸纹绣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如果说,古装剧的服装设计团队在服装形制设计上出现偏差,尚且可以用方便演员穿脱、衬托人物性格、对中国古代服饰史不了解等理由辩解,但在纹样方面,将大量的中式传统纹样晾在一边,选用日式纹饰,这就说不过去了。

不只男装,古装剧中的女装也存在着混杂和服或朝鲜族服装元素的问题。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5)

《我叫刘金凤》宣传照(右)与和服女装(左)对比

这张宣传照上,女主角所穿的衣服,与日本的二尺袖(小振袖)和行灯袴(裤)不能说是毫无关系,但说句一模一样应该不过分。行灯袴分前后片,各有两条系带,因为外形像日本行灯而得名,非但不是中国的古代服饰,甚至也不能算是日本的古代服饰,因为它在明治维新后才出现。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6)

日本女性的袴(当时也称“改良服”,图自[日]难波知子著,王柏静译《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

单看上身效果,有人可能把日本行灯袴和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下裙搞混。中国古代的下裙主要分为褶裙、交窬裙(也叫破裙)、百迭裙、马面裙四种,平铺图如下: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7)

很显然,无论哪一种,与行灯袴都不是很相似,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看,弄混它们几乎毫无可能。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8)

除了行灯袴外,从上面这张图还可以看到,这部剧的女主角身上的衣服腋下开口,袖口对穿。这是典型的女式和服特征。两处开口被称为“身八口”和“振八口”。

之所以有“身八口”和“振八口”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女式和服穿着时,需要在腰部折叠与身高相合,穿着时方便调整(手从振八口伸出袖子,再伸进身八口调整)。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19)

女式和服结构 图源网络

而传统的中国虽然也有方袖,腋下却是不会开口的。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0)

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福建博物院藏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1)

黄昇墓出土广袖袍形制图(1为正视图,2为下摆开岔示意。图自《福州南宋黄昇墓》)

“改良”完和服,还要“改良”朝鲜族服装。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2)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3)

《雁归西窗月》剧照

图中女角色所穿的衣服,是否会让你觉得有那么些许的眼熟?再多看两眼,那些年风靡全国的《大长今》BGM仿佛已经在耳边响起。而韩剧《大长今》中的朝鲜族服饰其实已经是改良后的版型: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4)

韩剧《大长今》剧照

朝鲜族传统的女袄非常短,称“则高利”, 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无纽扣,袄袖呈圆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两根长长的结带在右胸前打一个蝴蝶结。《雁归西窗月》中的女装更像是《大长今》中的改良韩服,具备十分鲜明的朝鲜族特色。

首 饰

看过身上的衣服,接下来让我们把放大镜移到人物的脑袋上。

大家对于这部剧应该都不陌生,当年一度有人称赞其“盛唐气象”,还有夸奖还原唐代妆容的: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5)

《武媚娘传奇》剧照

可她头上戴的,却是不折不扣的日本细工簪,妆容(见《唐代女子妆容识别指南》)也毫不还原。

细工(つまみ)源自日本江户时代。是一种用布来制成花的手艺,常用于制作发簪等装饰物。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6)

日本细工簪 图源网络

而唐代的发饰应该是这样的: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7)

唐 鎏金摩羯纹银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还有这样的(这是钗头部分):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8)

唐 嵌白玉花卉纹鎏金银饰件 山西博物院藏

图源:动脉影

再看这两张的人物造型: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29)

《武媚娘传奇》剧照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0)

《我叫刘金凤》官方宣传照

抛开后者衣服上明晃晃的日式车轮纹样,两者的发型似乎……也有那么一丝眼熟?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1)

胜山髻,图自《日本历史风俗图录》

这种发型是日本艺伎的发型,有好几种梳法和不同的名称,《武媚娘传奇》和《我叫刘金凤》中的人物所梳的近似于“胜山髻”,相传是吉原的人气艺伎胜山太夫爱梳的发型。

而中国历朝历代的女子发髻,多种多样,各有特色,之前我们也写过文章介绍了(唐代女俑发型识别指南)

中国古代的传统服装、纹样、首饰,每一件都带着文明古国所特有的端宁祥和、雍容大气。和服、韩服、细工簪、花魁髻,虽然不是中国服饰,但其实也包含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

然而,在拥有着山海一般庞大广阔的文化宝藏的前提下,展现中国古代情景的电视剧,对中国传统服饰视而不见,偷换概念选用日韩服饰或在服饰中加入日韩元素,就可谓数典忘祖了。

古装剧中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不止是穿着古装的人物,还有各种古色古香的器物和场景。有些时候,细心的观众甚至能在剧中找到博物馆里那些眼熟的藏品:长信宫灯、博山炉、曾侯乙编钟、千里江山图……等等等等,这些彩蛋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仿佛和遥不可及的国宝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但近年来的部分古装剧中,却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属于中国的东西。

物 品

日式灯笼算是古装剧中的重灾区了,作为古代的主要照明工具之一,只要是涉及夜景,都不乏灯笼的存在。也许有人会觉得:不过一个灯笼而已,能出什么问题?问题就是,带上放大镜一看,几乎在如今80%的古装剧中,使用的都是日式灯笼: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2)

《风起洛阳》剧照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3)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再看这张图: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4)

日式灯笼,图源网络

应该不难看出,剧中满街悬挂的灯笼与日式灯笼是一样的结构。它们的特点是横向骨架,排列细密,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于收纳。

而中式灯笼本应该是什么样呢?应该还有人记得,童年神剧《宝莲灯》中,沉香家里就是做灯笼的吧?下面是沉香被父亲罚制灯笼的片段: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5)

《宝莲灯》剧照

中式灯笼很少有横向骨架,多为纵向骨架、网状骨架(沉香家的这种),还有扎成各式花鸟人物形状的花灯(又叫灯彩),即使有横骨,也是用以加固整个灯笼骨架的,与日式的细密横骨有很大差别。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6)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7)

左: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轴》局部,灯笼内部的纵向骨架清晰可见

右: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局部,孩童手中提着的荷花灯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8)

图源中国彩灯博物馆官网

灯笼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就演变出了独特的中式艺术文化,西汉时期便有元宵赏灯的习俗,至唐宋时期已然十分成熟。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观灯乐行》一诗中描述道:“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满城花灯如山,这是何等繁华绮丽之景象!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39)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册之元夜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曾记载宋代灯会盛况:“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这样热闹喧哗的场景,岂是结构简单的横骨灯笼所能展现的呢?

而今我们并不强求有古装剧能还原昔时情形,却也无法接受满街都是日式灯笼的场景。

近年来随着日本动画事业的全球化发展,日式面具也开始出现在了中国的古装剧中: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0)

《三千鸦杀》剧照

这张剧照里男女主所戴的狐狸面具,名为“狐のお面”,也可简称为“狐面(きつねめん)”,常常出现在日本戏剧及歌舞表演中。狐狸在日本被视为稻荷大神的神使,而稻荷大神主司丰产,所以狐狸会在神使降临或人们祈求五谷丰收的祭舞中登场。

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道具,中国有这么多面具可供选择,却偏偏选了日本的传统狐面,总是叫人有些遗憾。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1)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2)

左:北朝 陶彩绘武士面具 故宫博物院藏

右:明 计盛《货郎图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货架上有几种面具

除了脸上戴的,还有头上戴的——

大概有些关注汉服的朋友对前一阵外网的韩国黑笠和明代大帽之争还有些印象。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3)

《捕快姐姐郝可爱》剧照

我们对外网指鹿为马的行为感到不忿,然而有些古装剧中,却也的确是以韩代明了。

这部网剧中女主所戴的帽子并非明代大帽,倒是和韩国的“黑笠”颇为相似。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4)

古画中的韩国黑笠

韩国黑笠和明代大帽有些近似,但不无区别。鲁荒王墓中曾经出土过相关文物,使得明代大帽的实物和画像得以对应。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5)

明代大帽 鲁荒王朱檀墓出土 山东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明代大帽早期饰有帽珠,但在明中期向后,则以系绳代替(且佩戴时都是系上的)。即使是有帽珠的时期,从画像上也可以看出来,帽珠并不长,最多也就到颌下一拳左右的距离,像上面那部网剧中长至胸口的帽珠,绝非明代大帽。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6)

古画中的明代大帽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7)

古画放大

庭 院

古人历来重视住处的布置,苏轼曾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一斑。文人往往爱在庭院中种上喜爱的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气节:陶渊明爱菊,周敦儒爱莲,蜀相祠堂里有松柏,洗砚池旁有墨梅。江南的高官富贾还会以高价购得太湖石在院中堆砌成假山。

而古装剧中,导演也乐于用大量的镜头来展示不同人物居住的庭院(布景)。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8)

《梦华录》剧照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49)

《斛珠夫人》剧照

不知从何时起,白砂铺地、石台灯笼成了古装剧中庭院的标配元素,好生奇怪。中式庭院分明讲究的是天人和谐、移步易景,草木葳蕤、生机盎然,何时流行过枯山水的审美?

我并非不能欣赏日式的侘寂物哀之美,可那不属于中国,不该出现在中国的古装剧中。

从前读《于园》,张岱描述园中奇石花木:“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寥寥数句,描绘出一个富含生趣的小世界,令人不由心生向往。

但看这几部剧中的庭院,花从何来?鸟从何来?春夏秋冬,变化何在?

再看87版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0)

《红楼梦》剧照

哪怕是模糊的背景,也依稀可见远处的亭台楼阁和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夏有绿荷,冬有红梅,若是少了这些花花草草,何来“潇湘妃子”、“蕉下客”的雅号,又何来湘云醉卧芍药裀、宝玉雪中乞红梅的美谈呢?

建 筑

日式建筑亦是古装剧重灾区之一。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1)

《梦华录》剧照

除了日式枯山水之外,这两张剧照中的建筑上,圈出来的部分名叫“唐破风(からはふ)”,在日本传统建筑中,常见于城堡等建筑的正门或者侧窗上方,两侧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有些像遮雨棚的形状。

宋代虽有类似的抱厦,但从产生的原理来看,它是建筑主体的附属空间,与主体建筑的屋顶呈丁字形相交,或以“勾连搭”的方式与主体建筑相连,起到扩大建筑内部空间、增加采光、丰富建筑轮廓线条等多重作用。抱厦内部可以让人活动,与唐破风完全是两种东西。所以,凡是出现唐破风造型的建筑,几乎可以认定为日式建筑。

还有一个可以判断为日式建筑的特点便是金鸱吻。日式的鸱吻呈金色,造型近似靴子,闪闪发光: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2)

《梦华录》剧照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3)

日本四天王寺五重塔及金鸱吻建筑

而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鸱吻。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鸱吻是龙的儿子,喜欢喷水,能够主导降雨,安置在建筑上,有防火的美好祝愿。中国的鸱吻造型精美,多做成形象的兽状,为琉璃瓦制作,装饰繁复。参考永乐宫三清殿的琉璃鸱吻: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4)

笔者自摄

房屋建筑上的装饰也有典型的日本元素,日式工霞纹似乎无处不在: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5)

《梦华录》剧照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6)

《陈情令》剧照

中国的云纹通常更为写实、饱满,还有勾云纹、如意云纹等多种变体,很少有这种线条较为平直、简单的勾勒形式: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7)

清 盘金彩绣团龙补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8)

汉 白玉勾云纹龙首带钩 天津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59)

元 剔犀如意云纹盏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相较于人物的衣服、首饰而言,我们对于生活用品、房屋建筑的样式可能更为陌生,如果不是历史文化爱好者,对于这方面的古装剧乱象几乎无从分辨,甚至于连中国的一些风景区、博物馆的仿古布景都出现了错误的陈设。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60)

某景点的日式五重塔和金鸱吻

图源江苏新闻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61)

某博物馆特展的日式横骨灯笼

笔者自摄

笔者最担心的莫过于此。

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文物知识的普通观众来说,古装电视剧是他们直观感受古代文化、获取文物知识的重要途径,若是古装剧的以倭代唐/宋、以韩代明现象如此继续下去,反会令真实的中华文化明珠蒙尘。

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家的关注下,广电总局最近也刚刚下发了“古装剧不得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指令,这说明我们带上放大镜观看古装剧的行为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日韩文化受到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文化早就因地制宜,发展出了属于他们的特色,文化风格已经与中华文化剥离。日本和韩国绝不是“中华文化的电冰箱”。本文无意于吹毛求疵,只望尽己所能指出古装剧中的谬误之处,为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声。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62)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6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古装剧光脚坐床边(如果观看古装剧时带上放大镜)(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