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北

01 一桌菜,两桌人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定都关中的李唐王朝经过酝酿,决意兵发山东,直取洛阳,试图彻底消灭盘踞于此处的竞争对手王世充。

此次带兵出征的主帅,正是秦王李世民。唐军进入河南后,初期进展顺利,不少州县望风归降,但在攻打王世充的老巢洛阳时,却迟迟未能取得成绩。王世充利用隋炀帝以来积累的财富与自己手下训练的江淮劲旅,拼命抵挡唐军的进攻,竟拖了半年之久。眼看洛阳就在眼前,李世民却偏偏攻不进去,而恰在此时,李渊恰又派人来探寻情况,并宽慰儿子不必执着此城,而是尽快乘胜收兵。

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的原因(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1)

面对长安来的官员的劝说,李世民实在不甘心放弃已到嘴边的肥肉。在他看来,自己的手下士卒归心似箭,且粮草不济,困难的确不小。城里被围的王世充却也好不到哪去。只要自己再加把劲,就能将洛阳收入囊中,这些战功,在将来都可能成为自己同兄弟角逐至高权力的政治资本,怎能说不要就不要?因此,李世民婉拒来使,继续将目光聚集于围城之战。

就在李世民全神贯注于洛阳战事走向的时候,一个消息突然传来,河北的窦建德在王世充的求援催促下出兵,直指河南。在当时的中原地区,能够与李唐王朝决一高下的,只有王世充与窦建德两股政治势力。

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的原因(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2)

如今王世充江河日下,内部离心离德,自保尚且不足,“夏王”窦建德方面却是兵强马壮,就在援助王世充前不久,窦建德刚率军击破隋朝叛臣宇文化及的残军,斩获颇丰。在这次南下救援洛阳的途中,窦建德一路上招降纳叛,手下军队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号称突破十万之众,这对于受阻于坚城之下的李世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时的李世民,只准备了一桌菜,结果来了两桌人。窦建德实力不容小觑,王世充困兽犹斗,一样不能大意。面对困守孤城的敌军求来的援兵,李世民不是另遣手下代替自己指挥阻击,而是亲自出马,率轻骑兵驰援虎牢关守军,对阵敌人的重兵集团。李世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的胃口也更大了,那就是借平定洛阳的机会,同时吃掉窦建德和王世充两股势力。

02 从对峙到正式摊牌

被困于洛阳的王世充,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面对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唐军营地,他根本无力出击响应窦建德,至于其他据点的王世充残军,也是反应寥寥。相比于奄奄一息的河南割据政权,窦建德方面,却有自己的小算盘,早在他还未与李世民对阵的时候,窦建德手下的中书舍人刘斌就忍不住给他规划起一统北方的蓝图,称此次作战,最好能让唐军攻破洛阳,然后己方好上去捡便宜,到那时候,没准连关中都是他窦建德的囊中物。

窦建德对于这种建议虽然未表态,但实际行动中却明显与刘斌的看法相合,那就是表面大张旗鼓救援洛阳,实则行动迟缓,不肯和唐军过早的硬碰硬。当窦建德的河北大军逼近洛阳东北方向的要隘虎牢关时,被早已严阵以待的李世民大军拦住去路。窦建德不甘示弱,隔汜水列阵。打算等唐军进攻时候自己好“半渡而击之”。

但是,李世民根本不上他的套,李认为,敌军刚到战场,士气正盛,应当固守营垒,避其锋芒,然后寻找机会击破对手。因此,面对河北军队的挑战,李世民并不理睬,仅是暗中遣王君廓率领千余名轻骑兵骚扰窦建德的补给线,自己则稳坐虎牢关。窦建德看对方不接招,自己也逐渐慢下来。接下来,将是拼谁更有耐力。

窦建德的远征军,就这样在虎牢关附近待了近两个月。其间,窦手下谋臣凌敬给他出点子,让他不要在虎牢关和李世民打消耗战,而是分出主力占领怀州、河阳等处,向西越过太行山脉,直取河东广阔天地,威慑关中。这样唐军很可能回援,到时候,洛阳的围困自然可以解除。

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的原因(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3)

凌敬的建议乍一看很有见地,“围魏救赵”,攻其不备,窦建德避实就虚,挑选西线来用兵,这样看似不但能掠取更多财富,还能联合突厥压制关陇集团的崛起。但是,窦的这样一种可能的战果,是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下的:

第一,窦建德向西出击的时候,洛阳会不会在这段时间里被唐军攻破?一旦城破,到时候李世民率得胜之兵抄窦建德大军的后路,窦的围魏救赵不但搞不成,反而腹背受敌,坠入对方的圈套。

第二,窦建德和李世民在虎牢关对峙的日子也不短了,这段时间里,李唐王朝能不能在河东集结一定的军事力量来牵制窦建德军?这也是一个问题。须知,此时李渊手中不仅握有李世民这张牌,还有太子建成与元吉等部队。所以凌敬的计策,是否对河东的唐军实力情况有足够的掌握,这也得存疑。

第三,从窦建德的角度,往乐观想,即便把太行山以西地区夺到手里,这是否会对李唐王朝造成足够冲击,乃至于促使其不顾就在嘴边的洛阳,还军关陇,这也得仔细考量。要知道,这时候的李渊集团已经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他们起兵在太原,但不代表主要政治基础也在这里,所以窦建德即便占领河东,未必会对李唐王朝形成伤筋动骨般的打击。至于指望缺少信誉、只顾劫掠财富的塞外东突厥配合攻唐,又是无法获得确切答案的谜题了。

因此,综上所述,窦建德听取凌敬的建议所需要冒的风险,要远远高出在虎牢关与李世民阻击部队周旋的方案。

窦建德自起兵以来,打仗求稳,不爱冒太大风险,这种习惯已经让凌敬的计策黯然失色。而恰在此时,王世充察觉到窦按兵不动,焦虑万分,俗话说救兵如救火,为了让窦能尽快救援自己,王世充拿出洛阳的财富来贿赂窦建德身边文武官员,让他们给窦吹风,催促窦建德赶紧进攻李世民,在这样一种金钱拉拢的驱使下,窦建德婉拒了凌敬的建言,决定和眼前的唐军正式摊牌。

窦建德的阵营位于汜水以东,北临大河,南边有少许丘陵地带,这样一种安排既是为了减少防御两翼的压力,也是为了以逸待劳,消灭渡河来进攻的敌军。为了刺激李世民出兵,窦建德派小股骑兵过河叫嚣与唐军决一死战,李世民也派人还击,双方仅仅保持着小股部队的接触,谁也不急于拿出本钱,双方大军仍在僵持着。

窦建德认为李世民不上钩,双方还得回归到干耗的状态,但自己好不容易才把队伍集结起来,总不能因此匆匆罢手收兵。所以他选择一面召集谋臣商讨对策,一面仍然命大军把住汜水河岸。

到了中午时候,窦建德手下的人马有些懈怠了,有些军士坐下小憩,有的则在河边饮马,还有些甚至跑的人都找不见了。窦建德对此有所察觉,但仗着人多势众,又有大河天险,并未放在心上,他哪里知道,大祸就在眼前。

此时,和窦建德军的松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朝阵营的紧张气氛。李世民从前线得知对手已经放松了对自己的警惕,决定先发制人,尽快结束战斗。李世民先秘密安排手下将领宇文士及率数百骑兵,向南运动到窦建德军侧翼,趁其立足不稳进行冲击,给己方主力正面突破创造条件。至于李世民自己则把骑兵部队尽可能集中起来,趁对方麻痹之时迅速渡河,冲击窦建德的阵营。

一场大战就此爆发,这将是决定李世民一军安危的关键时刻,也是决定李唐王朝能否顺利定鼎中原的乾坤一战。

03渡河突击,险中求胜

面对突如其来的唐军骑兵,窦建德有些惊慌,他忙疏散文臣,命各军回归本位,试图把李世民的突击部队压下河去,结果发现这根本来不及实施。于是,窦决计先将自己的部队后撤重新布阵,然后再和唐军交锋。就这样,混杂着部分唐军骑兵的河北大军开始后退,争分夺秒进入野战状态。

李世民根本不愿给、也不能留给对方喘息的时间,他深知,如果等河北大军形成稳定的阵型,自己将无隙可乘,因此,他催促部下顶住对方的箭雨猛冲,一日之内,李世民和他的亲军来回冲杀达四五次之多,不少李世民手下的官佐都被射成了刺猬,足见河北军并非乌合之众,即便是遭遇突然冲击也能组织不俗的防御。

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的原因(李唐王朝定鼎中原之战)(4)

可是,唐军骑兵不顾伤亡的冲杀,毕竟是取得了效果的,窦建德方面人马虽多,不乏作战勇猛者,但其内部成分复杂,轻易难以驾驭,到了现在,已经是各自为战,无暇结阵。而完成中央突破的唐军和运动到侧翼的宇文士及等部,则迅速投入到对敌军的分割包围之中。

窦眼看大势已去,只能选择跑路。结果,在撤退途中路经牛口渚的时候,窦建德被唐军将领长槊刺伤坠马,抓了俘虏。河北大军群龙无首,四散奔逃,唐军光俘虏就抓了不下五万,足见李世民胜利之巨。

窦建德被俘后,李世民不失时机地将他和其他成为唐军阶下囚的河北将领押赴洛阳城下,给本就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的王世充又一记重击,王世充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当他发现部下不愿意和他突围前往襄阳另辟局面后,王只能选择开城投降,围攻近两年的洛阳至此被唐皇收入穹中。

相比于攻取洛阳这一基本目标,俘获窦建德、重创河北人马的战果其实更为难得,也更让李渊父子感到惊喜。窦建德很快被押往长安处死,此后河北集团的残部刘黑闼又据险自立,但其对唐廷进取中原大业所构成的威胁,已经远无法和窦建德相比。

虎牢关之战,成为了李唐王朝定鼎中原的关键一役。此后,隋亡后的乱局走向愈发明朗,那就是天下归唐,再造统一。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

(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吕思勉《隋唐古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孙英刚《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