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晓忠抛腿(臧晓忠打)(1)

臧晓忠

  臧晓忠,世界著名技击家,散手道风云人物,中国散手道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散手道黑带六段。

  1968年生于江苏东台市,少年时代从师学习传统武术(少林、查拳、形意、南拳等),并接触拳击和现代散打,离开学校后漫游武林,先后进修于山东武警拳击队、武警散打队,并向莫达成先生学习形意实战、向孔方杰先生学习少林醉式打法,获得传统技击真貌。先后任教于京、津、鲁、黑、皖、浙等地,教学相长,融传统技击与现代搏击于一体,创建速成与高深双轨发展的“铁禅门搏击功夫”,以实战为旗帜,倡速胜为高明,转战全国各地,获得武林“逍遥杀手”之誉。1993年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专著《搏击腿功集成》,多年来在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八十多万字。


臧晓忠抛腿(臧晓忠打)(2)

  我认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搏击功夫,练习搏击如同走路,有个成语叫做“南辕北辙”,你努力的方向不对,走得再快,练得再勤再苦,只不过是白费蜡。有不少人练武多年仍在搏击方面处于小学生的境界,我不否认其中部分人下了不少工夫,流了不少汗水,付出了不少代价,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根本没有明确搏击功夫是怎么回事,自己到底要学到什么样的功夫。

  第二是要练,苦练是必要的,但苦练绝不等同于蛮练,药不对症吃得再多也白吃,练功夫也是如此,搏击训练必须遵循三大原则:

  A、科学:这一点最难做到,就我本人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执教过程中所见所闻,训练普遍科学性太差,许多人只知道蛮干。例如在军警部门,军警们普遍肯吃苦耐劳,但是训练手段、方式太落后,武学知识贫乏,结果练了几年仍是死套套,居然出现遇到“歹徒”做出规范的擒敌、拳击、持匕动作时有办法应付,“歹徒”一旦乱打就被动挨打的局面。

  搏击训练涉及到生理、心理、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意识上切忌盲目排外,平时有必要学习一些武术好手、优秀教练的搏击理论,当然还要思考加以消化吸收,降低走弯路的概率,思考什么呢?思考别人所说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于己有用,倘若看多了理论反而无所适从,那无疑失去了学理论的意义。

  B、刻苦:搏击训练许多时候都是在进行动作的重复,再加上训练需要强度,对搏更有切肤之痛,只想一步登天不愿花费时间、精力显然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所以刻苦的训练精神是练到高水平的基本条件之一。

  C、持久:持久就是恒心问题,《少林拳术秘诀》中说:“顾人之于学问技术也,其始则患在不专,不专则杂而不一,其终则患在不能持久,不持久则无恒,无恒则懈心乘之矣。......专一与有恒,为凡百事业之根源。”我见过许多武友刚开始劲头很足,但如要求他每天练功,时间一长就打退堂鼓了,这样怎能有所成就?!许多的武友,多年来不就是练练停停,停停练练嘛,充其量顶多保本,想要提高难咯!

  第三是要多打。许多人的毛病就是怕交手,学了很长时间还没交过手,或是很少打,充其量自己的功夫仍是纸上谈兵。其实没有哪个真正的搏击大师、高手不是在实战中反复磨练出来的。搏击之道有心得者无不知临阵动拳,不仅靠的是本身拳脚的实力,更有赖于实战的经验,明朝戚继光将军有言“既得艺,必试敌”,久试之艺才有可能切合于临阵搏杀的需要,经验也必然是实战中磨练而出的。搏击无论从纵、横方向看,所有搏技精湛的流派或个人均是以经常化的实战对垒为基础的,只练不打或很少打的人练出的多系“屠龙之技”,只会贻笑大方,即使久练久打已成高手之人停了一段时间对抗训练,打斗水平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于铁禅门确立的打斗练习,要求是每天三次,反复地实战磨练以培养出打斗经验。

  平时训练,铁禅主张全力以赴,以养成良好的应战习惯,我们一惯强调“对敌一秒钟能胜绝不用两秒!” 前面已谈到经验问题,习惯性则主要指技术运用方面。数年前一个朋友与我开玩笑,我回手击打一发便是三下,说实在话,打中第一下我就想停手,但后两下动作已经发出,这种动作是平时练惯的,就如同用枪射击一般,扳机一扣就是一梭子子弹,这是习惯决定的。人为的限制只会削弱搏击的能力,轻轻的对打容易使双方产生依赖性,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因为这类“老师傅”练的玩意儿根本不实用,那种形如摸鬼的拳法根本不可能抵住强劲对手的猛攻! 平时就从心理和技术上对猛攻不作针对性的练习,临阵怎么可能有能力应付?

  有搏击经验的拳手应当知道,在搏击全过程任何的一瞬间都可能落于下风或惨败,这就有赖于自己的心理和技术双方面都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捱过难关。所以,我认为只有平时尽力对打,才可以增强对搏双方的心理承受力,形成“快刀斩乱麻”的能力和习惯,反之“临阵磨枪”再尽力打这种想当然的东西只会令自己丧失尊严,招致失败!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