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那些比自己长得好看的人(长得好看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美貌的)(1)

知乎提问:

我是一个长相平平的女生,从小看那些男神女神就觉得他们太幸运了,为什么我没长得那么好看。时常会想,他们是不是有很多桃花。也会想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和我这样长相平平的人。可能是有些自卑吧 ,自己总是不敢和那些好看的人说话,觉得人家不会搭理你,好看的人主动和我说话,我都受宠若惊,想知道好看的人对自己的容貌是咋想的。


我的回答:


美丽的人,还要配合家境、成长环境、教育环境,才能成长出来。


她们在与他人相处,特别是跟男性相处时,有一种狼性,就是说,我接触到的一切东西,对我有用的才搭理,没用的根本不要去理会。

因为就目前的社会,男性还是牢牢占据着社会资源的分配。

打个不好听的比方,这类人就是把自己所接触人或事当作卫生纸,需要的时候拿来擦拭,用完就冲掉,而不需要的时候完全不会想着去搭理。

这个时候他们/她们就把美貌作为自己最有利的武器,在社会横冲直撞。

如果要我简单评价一下,那就是,女孩子这么做其实也无可厚非,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她的人生境界和层次也就到此为止了。高层次和高境界的人是根本不会这么做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和这种人打过交道的人,无论中间会和这种人经历什么,最终都只会得出同一个评价:心寒。

我不好说太多例子,也不想怀着恶意去揣测别人,但是,我觉得邓文迪很可能也是这种人。


这样的姑娘在没走向社会之前,周围人一般情况下也不忍心去伤害,而且人家能够接触的人,一般都是高层次有一定水平的,就更不会去伤害。

这样的姑娘一旦走到社会接触各色各样的人,这个时候就纯粹考验运气了。

有的一辈子靠运气嫁个好老公生个孩子,过完自己幸福简单的一生。因为这样的人就要比邓文迪更容易接触到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做人就不会那么搏出位、那么要拼命秀、那么要吃相难看(我不太喜欢“吃相难看”这个词)。类似例子是江南小说《龙族》里楚子航的母亲。现实生活中类似那些贵族气质的阔太太。

而运气不好的碰到一个或者好多个烂人,她还说觉得是个好人,更重要的是,她很可能不会听从周围人、家里人的劝解,那~~~~~~~就往往容易出问题,下场不要太惨。

没吃过倒霉苦受过伤害就容易这样。不过非要往好的方面想的话,这也是好事,起码心态好。

就像那句话说的,

不要羡慕别人比你成熟,是因为,一路走来,他们遇见的坏人比你多。


嘴巴那么毒,心里可能很苦吧。


就像《天龙八部》里的阿紫,其实是个善良的姑娘,但是最后变得那么毒,真的遇到太多坏人了。

这种类型的姑娘,其实大家去回忆自己身边的漂亮姑娘,例子肯定一大把。


当然,也有家境好、家里教育相当给力的,我直接就像到那段时间朋友圈广泛转发的那些个民国贵妇。哪怕经历了解放、土改、文革,现在步入老年,释放出来的那种气质,依然可以秒杀任何人。

  • 如果是又美丽,家境尚好,教育相对还属于中层的,一般是“肤白貌美声音嗲,遇到问题问欧巴”的类型。这类姑娘一般会受宠溺,就有可能会天生觉得周围的人理所当然的应该对自己好,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大懂得去珍惜。因为一般都是别人珍惜她、宠她。当然,也有那种自己努力达到高层次水平的。具体例子的话,我就觉得是《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当然,王语嫣的教育不应该简单称为中层,但是我还是觉得王夫人确实比较疏于对王语嫣的管教。


  • 至于又美丽,家境又好,教育又高端精英的,除开那些民国贵妇,当代社会我能想到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林志玲。这种人会显得很有魅力。因为她们把自己的容貌作为一个属于自己的本质,平淡理性地看待,知道比容貌更重要的是品质。好的品质配上好的容貌,那结果不要太完美。


不过太美,有时候也确实会是个负担,特别是对于想要找人结婚的传统中国女性。就像林志玲,她是很想结婚,找一个人宠她,让她当小女人的,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找到那个可以hold住她的男人。


这个一方面固然是中国男性不够争气,另一方面我倒是觉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自己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都是自己的事,千万不要去想着依靠找个另一边就能解决。


我不是说林志玲现在就一定觉得自己不开心不幸福。她现在开不开心幸福幸福我并不知道。


只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下的女孩子,传统教育会加强她们对家庭的期待,所以总会觉得缺乏另一人,自己就不幸福了。这样的心态可能以后就慢慢少了。



所以我总是说,女儿难养。男孩子直接扔出去让他自己野蛮生长都没问题,但是女孩子不行,女孩子真的要细致的养的。


普通人觉得生个女儿,女孩子一般听话,好养。

这样的出发点就错了。

她的听话只是表面上的听话。很多女生,现在都有后悔自己学校的时候太乖太听话,早知道年轻时候多去玩多去尝试。


往后社会继续发展,个人自由程度更高,如果想给女儿一个幸福的人生,只怕养育过程更难。


我在产科实习的时候,在医生站的病人信息栏上看到一个女孕妇,19岁,孕9产0。

不知道大家理解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不满20岁的姑娘,加上这次,怀过9次流产8次,这次打算生下来。


我第一次听到的感觉是,为这个姑娘惋惜。


我不管这个姑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糊涂、无知,还是任性、肆意,或者是自由自在,自食其果,还是那个或者那几个男生简直混蛋,我只为这个姑娘感到痛心。


男生可以放养,女孩子真心不能放养,不仅不能放养,还要精心养。

女孩子受伤害后要承担的苦果,远远大于男孩子。


现在大概社会上流行这么一个观点:“我自己的身体是我自己的,我想给谁就给谁”。嗯,没错,但是,你自己身体承担的后果,也你自己品尝。


不过自己感觉神奇的是,我觉得养女孩应该这么难了,偏偏我认识的姑娘们,却都那么优秀。


但其实要知道,我碰到的姑娘,本身就是幸存的大多数,都是可以排在中国女性前1%的群体。


也因此我确实很想认识这些姑娘们的蓝朋友,因为想看看得是多么优秀的男孩子能够追到这些优秀的女孩。

怎么着也要比我高比我帅比我还有才吧。


好了,马屁拍完。



上面的文字当然也不是我多么深思熟虑之后敲下的,也都只是我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总得来说我是觉得写得还算有些假大空。写这些,不是为了让大家去鉴别那些好看的人的,而是让大家从中吸取经验值,让自己成长的。


下面详细展开一下:


就以我接触的人为主,整体都是比较高素质的,但是要细分起来,我自己觉得水平、素质最高的是属于那种无论是谁,和TA交往过后都感觉如沐春风的人。这种八面玲珑的人当然是很少很少的。一个关键的技能就是说话的艺术,另一个关键的技术就是做事的水平。


同样开口说话,有的人一开口就让人反感,有的人一开口就让人喜欢。

同样是问路,有的人问路就能问得对方亲自开车把人送到,有的人就能问路问的对方给指个岔路。

别以为后面那个例子少,项羽就是这么被坑的。想着肯定也是项羽那时候骑着大马自以为的嘚瑟劲,那个老农看不惯,可能还受过汉王刘邦的恩惠,所以就直接给西楚霸王指个岔路,你小子玩蛋去吧。


再举例子,同样是分封,刘邦说分就分。韩信派使者说自己要占据齐国,当假齐王,刘邦刚对着韩信的使者骂一句“混账”,张良立即踩他脚背,马上就能改口说:“混账,怎么能当假齐王呢,要当就当真的!马上就给他王印和诏书!”

到了项羽,给数下分封的印玺,总是舍不得给出去,摸来摸去都能把棱角磨平了。你说你这何苦,最后不还是要给出去。


再举例生活中的实际,我去办公室办手续,老师拿出了大一时候的档案,那照片是高中时候拍的了,老师对着照片看了看,对着我说:你比你大一时候帅多了。


这话当然本来是个好听话,但是总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你意思是我拍那张照片的时候特别丑么?


所以我现在碰到姑娘都这么说:哎呀,怎么变得更漂亮了!


你看,多加一个字,效果立马不一样。


更好看啦!

更白啦!

又瘦啦!也要注意加强营养摄入呀。


这不是教大家油嘴滑舌,这是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的原则是什么?

就是要让听到的感到非常舒服。

这是最核心的原则。

至于你自己舒服不舒服,那都是靠后排的。

说话的艺术,就是让听者感到舒服的艺术。


而做事的原则,就是做事要做到滴水不漏。

就是一件事情做出来,就是想找茬的人都找不到茬。类似日本人那种死磕自己。

中国人相对缺乏这种精神。当年老师就说,全广州所有餐厅,我只能说白天鹅宾馆的卫生水准是最高的,所以他们的经理从来不怕卫生局查,也从来不用卖卫生局面子。

这就类似做事滴水不漏,找茬的都抓不到把柄,和你一条战线、同队伍的也能感受得到。


这里再提一碗鸡汤,最早可能出自《读者》杂志,因为里面的味精太浓,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外国人去东京出差,去的时候坐新干线,席位都是对方公司买的,路过富士山的时候正好是坐在右侧,可以看到富士山。等办完事返程的时候,他注意到对方工作人员给他订的是左侧的座位。他返回后给对方打电话询问这件事,对方说理由是,希望他来的时候能够欣赏富士山,回去的时候能够欣赏到另一边风景。

然后那篇文章就如何如何称赞日本人办事靠谱。


可是大哥,如果来的时候坐右侧是看富士山,那么同一条线返回的时候坐左侧,他喵的看到的是还是富士山啊!


当然,不要在意文章的这个细节,鸡汤里味精再弄,总能找到营养,才不枉此读。


相对稍次一等的,就是那种敢爱敢恨敢说的人。


譬如直接对我说:总舵主,你丫写的东西都太棒了,我喜欢。

或者对我说:舵主,你丫就是一傻逼,尖酸刻薄自以为是,老子不奉陪。你自己玩蛋去吧。然后把我拉黑。


这两种人我都非常欣赏。特别是后者。我就碰到过两个类似这样的故友,一男一女。所以虽然我被他们拉黑,我依然非常敬重他们。当然,也仅限于敬重。

这种就是非常有棱角的。


再次就是比较简单普通,看似容易随波逐流,但是心里也有主意,能够自己坚持的。这种就是比较有棱角的。

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这样,有圆有角。


然后就是那种默不作声的。

好比那些默不作声把我拉黑或者删除的微信好友。

或者我给发送推荐内容,从来都是默不吭声的。

我是从来不删除我的微信好友的。但是我的微信通讯录里,总有几个无论我给对方发什么,都默不吭声不说话的。也真不知道是几毛钱意思。

还有几个连朋友圈都对我屏蔽的。

这种大概是属于不知道该怎么和我打交道,干脆直接无视的吧。


最后是那种我上面说过的,最后总是让别人感觉心寒的人。


总结下来,就是杜月笙说的,人分等次:

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我写这些文字,不是为了什么。

像我介绍三七,我难道就收三七相关公司或者市场推广的费用、回扣了?当然没有,我就是觉得有用,所以认真地推荐给大家。


有的人就很感谢地在后台或者直接回复,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开心,起码心里就暖暖的,也相信对方会认真参考我的意见。以后再向我提问什么问题我也会认真回答。


我的导师教育我,人生在世,路是要能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的。


啥叫越走越宽?

不仅是指朋友多,更多的是,大家想起来你,都直接说,想解决事情,就找你。事情未必能给你办好,但是总能给你一个可信的回复,是一个非常靠谱的人。

这就是人生路越走越宽。


我外公教育我,接人待物的原则是啥?

就好比在一个宿舍里,当你不在的时候,别人提起来都是,哎呀,最近咋总舵主不在呢,他在的时候多好,真想他,赶紧回来吧。

千万不要成为那种人,当你不在宿舍的时候,别人都说,哎呀,幸好这几天他不在,太好了,太开心了。


这也是一个判断人的准则。


啥叫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这个人你不欣赏不喜欢,那个人你不欣赏不喜欢。

一会勾搭这个,一会勾搭那个,没个定性。

以为自己了不起,太端着,不肯曲腰。

这个人不想理会,干脆直接忽视漠视无视吧。

……

最后众叛亲离,这就是越走越窄。


我们这一代的普通人,既秉承了上一代传下来的中国传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多装怂。另一方面,学习不错的学生,很难抵制自己滋生骄傲的心,接人待物容易端着,或者说就是自以为是。


装怂,加上端着,漫漫人生路,恐怕不会太好走。


我之前认识了一个电视台记者,正好跟我一个同学是老乡,那个电视台的非常想多认识几个自己的老乡,于是我就发信息问我同学,是否有兴趣一起聚聚。

然后足足2个星期没回复。

直到一次我回学校办事,最后难得在学校门口碰到了这个同学,就问起来,这个同学的回答就是,哦~那段时间忙,而且我也在想怎么回复你。我觉得吧,还是不要见了。

我说:好的。


你坑谁呢,想个回复想2个星期。说句不想见都这么费劲。以为不回复,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其实只会让人更看低。

至于我这同学心里到底怎么想,随便吧。

但是大家要记住:

不正视问题,绝对无助于解决问题。


这篇文章写道这里最后稍微有点跑题,那再多跑一点。

我想起高中一篇语文作文材料,大意是讲印度有一所大学,那里的每一个学生毕业典礼里,都要经过一个低矮的门。想要通过这个门,必须把头甚至腰深深地弯下。

每个经过这个门之后的学生,都讲,这是自己大学里学到的最有用的内容。


当时大家的文章立意都是讲做人要谦虚。

偏偏语文老师解读的时候说,并不是这么简单。

它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自以为是的端着。


我觉得,讲道理,列原则要比列方法更好。因为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只要能到罗马,就是大道。


快到文章结尾了,最后再弯一把。


我想起曾经给我一个在华为的朋友出了个题:你现在在10楼,正好和任正非在一个楼梯里,如何在楼梯到达1楼的时候,给任正非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样的,各位看到这里的朋友,当你和你的所在单位的最高领导(例如院长、校长、主任、董事长)在一个电梯里,如何在从10楼到1楼这短短几十秒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是好的深刻印象。)


你是装怂、着不说话,还是想办法展现自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