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鹤庆,以鹤命名,与鹤必相关吧,这是笔者的一个猜想。在游历剑川后,下一个目标,就决定直奔鹤庆了。去的那天是2021年7月20日,买的车票是剑川至鹤庆的客运车。沿途翻山越岭,路面基本是硬化的沥青路,车行状况良好,70多公里路程,一个半小时就开到了。

在途经鹤庆县城中心时,笔者即下了车。因见路旁有一宾馆,走进去一问,单间才60元一晚,于是就办了入住手续。接着在宾馆外一餐馆吃了中餐,回到房间午睡了一小时。下午3点半,便开始上街溜达。所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鹤庆文庙,位置在鹤庆一中内。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1)

从相关资料了解到,鹤庆文庙分布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里面的建筑群有很多,闻名的有文庙大成殿、尊经阁、大照壁、泮池、大成门、棂星门、文庙月台等。其庙始建于元至元八年,后毁于战火,又经历朝重建或修复,至今仍是鹤庆最著名的古代建筑群,也是鹤庆最闻名的古代文物古迹遗产之一。笔者去的那天,很遗憾当日文庙没有开放,未能进庙中去观览。只在文庙公园看了一些外围景观,如“文献名邦”牌坊,修得高大气派。八角亭中的“玄化晓钟”引人注目;文庙门口的“师表万世”牌楼雅致美观。

鹤庆的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明朝就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明、清时代考入进士的有34人,其中5人还被选入翰林。鹤庆的工商业也很发达,其商号在明清时就有数百家,鹤庆商帮很早就闻名海内外,并和腾冲、喜洲、四川等商帮一起,同列云南最著名的四大商帮之一。

发达的工商业为鹤庆带来了古建筑的许多杰作。县城内除了文庙之外,其它还有城楼、武庙、衙署、寺观、牌坊、名人故里等数百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院等白族建筑也在大街小巷多处可见。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2)

在距县政府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还有一座古建筑云鹤楼很闻名,笔者特去看了一会。此楼最早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后因火灾被毁,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重建。1981年再次修缮加固。云鹤楼高37.8米,为斗拱形砖木结构,有4层,底层为南北通敞之拱门。站在南边街口,仰望这座高楼,笔者感叹古人建筑手笔之大气恢弘,几百年过去,现在还有交通和观赏价值,这真是一座值得珍惜爱护的宝物。

2、

鹤庆除了“文献之邦”与“工艺之乡”外,还有一美誉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据说,其县内各类大小龙潭有一百多个。其中以黑龙潭、黄龙潭、西龙潭、白龙潭等比较闻名。特别是位于县城西南宣化山喜鹊嘴的黑龙潭外,还建有黑龙庙,平常去祭祀的游人较多。黑龙潭距离县城较远,黄龙潭离县城较近。笔者决定选择去看黄龙潭。因听人说其潭距县城不远,走路不要多久,但实际上,从城中心去,沿途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黄龙潭公园。此公园没有大门,也无需买门票。进公园中,沿着游道走到潭边,再有一条水泥板搭的桥,可以直接走到潭中欣赏美景。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3)

黄龙潭的面积约有数千平方米,潭水碧绿清澈,湖边环绕许多古柳树,风景的确很美。如果精心打造一下,可能会吸引更多游人。

在鹤庆草海镇,笔者看到了另一处更可观的湿地美景。这处草海湿地公园,面积比黄龙潭大了许多倍。其湿地面积有200多公顷。该湿地是鸟类的天堂,各类鸟有19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23种,包括黑鹳、彩鹳、白琵鹭、小天鹅、灰鹤、鸳鸯、白尾鹞等。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4)

笔者去看的时间是7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其时下了阵雨,天气凉快。从县城客运站坐3路公交,20多分钟到草海镇。下车后,走约两百余米,即到草海镇后边的湿地公园。从湿地岸边见到,远处一片大湖泊的中间,隆起着两处草木茂盛的湿地,数百只白鹤,在树枝草丛间不断聚集飞翔,湖中的水鸭也不时冒起游弋。其水草丰茂,飞鹤翱翔在雾气弥漫的湖中画面,一下子映入眼中,当时形成的印象,至今刻在脑海仍难以磨灭。由此,笔者更坚信,这鹤庆名字的来历必定与鹤相关。再查阅相关资料记载,果然发觉有这样的说法:唐朝时圣僧赞陀崛多初来鹤庆,见群鹤翔集,后水落地现,乃命名鹤庆,又名“鹤拓”。联想到我们湖南桑植芙蓉桥白族乡的合群村,还有刘家坪白族乡谷家坪村临酉水河边的一棵古白果树,也是白鹤常群集的地方,这白鹤之乡,真乃白族人聚居的宝地;白鹤这种鸟,也是我们白族人最爱的吉祥之鸟!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5)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6)

值得一说的是,在草海湿地岸边,还立有赞陀崛多雕塑像,旁边还立有一长方石碑,上刻有《祖师治水记略》一文,内容主要是记述赞陀崛多祖师降龙治水的事迹。碑文的落款为中共草海镇委员会和草海镇政府所立。在亲眼看到草海湿地的这些风景后,笔者才深信,鹤庆的真正经典山水之精华,其实就蕴藏在这片大湿地中。

3、

看完草海湿地公园,笔者再乘3路公交车回转,又辗转到鹤庆红军长征纪念公园去观览了一趟。此公园坐落在小团山麓,在3路车开到一个交叉路口后下车,需再往上行公路前行约一公里。这时见到,一处有六柱三门的高大石牌坊耸立着,牌坊的正中匾额上,写着“气壮山河”4个大字。走进正门内,眼前呈现出一个大广场,从广场向前再上几步台阶,即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前。此碑下有环形台基和大型平台,碑座为须弥坐式,碑身为方尖碑式,钢混结构,坐西向东。通高达19.36米,象征红军1936年4月长征过鹤庆。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7)

在纪念碑的背后,有一面山墙,上刻着一组大型浮雕画像,内容为红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的景象。按照浮雕解释牌的介绍,其次序分别为红军从南门进入县城,上曲罗邑古乐队演奏古乐欢迎红军;百姓为红军端茶送水送干粮瓜果等;老人们设置香案祈祷红军吉祥;“施乡约”为红军鸣锣传话;红军打开县衙监狱放出无辜被押群众;红军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宣传鼓动;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王震肖像;红军召开军事会议;烧毁田契、债卷、田赋;没收土豪劣绅、地主恶霸的财物分给贫苦群众;田麟勋等鹤庆青年参加红军;老百姓依依不舍送红军;红军送给带路的雇农寸秀山“红军灯”;整个画面的背景穿插部分红军在鹤庆留下的宣传标语。

云南大理游记(鹤庆游记云南大理纪行之十三)(8)

看过这段浮雕内容,便知红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的短短6天时间,在此留下的革命痕迹和英勇之精神气慨,可谓早已深入当地人骨髓。据说,当年红军走后,人们每当提到贺龙、肖克等人的名字,也无不都会流露出惊奇和敬佩无比的神情。

走出鹤庆红军纪念碑公园,回头到县城住店附近一餐馆吃中餐,感觉两日来在鹤庆的所见所闻,皆十分神奇而有味。而那一顿中餐也吃了两小碗饭和不少菜,或许是走路消耗太多的缘故,肚腹内饥饿后的进餐享受,也是很香很甜啊!(原载2021年11月5日大理州白族学会微信公众号《白族之家》,本文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