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小学三年级的样子。那时我们还住在乡下农村,周边虽然人家也多但是隔的都不是很近,就我们住的那个“山沟沟”(两座山之间)一共就我们和我伯伯两家(还有一家搬走了)。

那个时候我们家住的还是那种木房子,一个吊脚楼一个厨房,一个堂屋外加一个偏房。偏房是挨着堂屋的,堂屋另一边是我一个叔叔家,他们家挤在堂屋和吊脚楼之间,我们偏屋堂屋和叔叔家并排着与我们厨房和吊脚楼呈垂直结构。可能有人还是不太理解那我解释一下,从左到右就依次是:我们偏屋,和叔叔家共用的堂屋,叔叔家的屋子(包括卧室和厨房),垂直的另一边是我家厨房,我家吊脚楼。

我爸我妈住在吊脚楼上,我和一个大三岁的姐姐还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挤在偏房,吊脚楼离偏房直线距离也就三五十米,他们一家都搬过城里住了,房子是空着的。

老宅发出诡异灯光(老宅午夜敲门声)(1)

那会儿我们农村还没有电,晚上都是靠蜡烛照明,也没有打火机,引火的是火柴。家里唯一一只手电筒在我爸妈房间。

那是夏天,具体都没时间想不起来了,天黑得也比较晚,我们大概在七点多钟就吃好了晚饭,天也快全黑了但是也还勉强看得见,一家人吃完饭就在院子坐了会儿,等天完全黑了之后,大家就都回房准备睡觉了。

我们三姊妹因为年纪小嘛,就睡不着,三个人在房间里嘻嘻哈哈闹着玩一直没有睡。大概玩了四五十分钟吧,那会儿我爸妈估计也都睡着了,我们三个也玩累了,毕竟黑灯瞎火的,可玩的也不多,于是我们就准备睡觉了。

我们躺下了好一会儿都还没睡着,因为都是小孩子,难免会再说说话,入睡就没有那么快。

农村的夜晚都是特别寂静的,房间里都是我们仨儿轻声说话的声音,因为大声说话万一被爸妈知道了这么晚还没睡会被骂的。

说着说着,突然,一个多余的声音出现了,一开始我们还以为什么东西掉下来打到房子的木板发出的,后面发现不是。是一阵的敲门声,那声音很小,小到我们说话声音再大点都听不见,而且不是很连续,大概一秒钟敲一下。起初我们以为有人在敲门,便问了一下“是哪个”(地方方言),声音停止了,但是没有回答。

我们就没管它,准备睡觉。过了一两分钟又开始敲了,还是和刚才一样,声音不大不小,间隔一秒钟敲一下。因为小时候经常听村里人说鬼故事,这会儿又是大半夜的,寂静的夜里阵阵敲门声在耳边回荡。

我们仨儿吓坏了,看他们都不说话,感觉都在胡思乱想了。我又吼了一声,“哪个”,声音不大,一是怕吵到我爸妈,二是太害怕了,声音都有些颤抖。声音立马又停了,我们稍微缓了一下害怕的情绪,还不等我们平复好,声音又响起来了。还是和先前一样,“咚 咚 咚”,我们又说了一句不知道什么话,一来是给自己壮胆,二来也是为了吓吓外面的声音。可是这会儿这声音竟然没有停,还在敲。

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我们一商量,三个人手拉着手点着一根蜡烛慢慢朝门边走去,走路声音很大,因为我们并不是想知道“它”是什么或者是谁,就是为了吓走“它”,快到门边的时候声音停了,外面一片寂静,死一般的沉寂,静地能听到我们三个心跳等我声音。

在门边停了一两分钟,我们也不说话,外面也没声音,谁也不敢去拉门栓。后面也不知道我们三个谁拉下的门栓,然后三个人紧紧抱着把门一点点一点点打开,感觉气血都到头顶了。因为是木门,打开的时候咯吱咯吱的,更增加了恐怖的气氛。

这时候我脑子里面充满了他们讲的鬼故事的情景,什么一张大脸突然出现啊,突然一个黑影闪过啊……,自己都开始吓自己了。因为蜡烛的光很暗,也没有多余的心思看他们两个的表情,但是我肯定已经脸色煞白了。

就在门打开了一半的时候,我们都不敢开了,怕有什么东西突然窜进来。就这样我们鼓起勇气将三个脑袋慢慢探出去,因为光线很暗,外面还是看不清楚,只发现堂屋(我们门是朝堂屋设的)里面空荡荡的。

不过眼尖的我发现,堂屋靠着我叔叔家的那个吹谷粒的木质机器下面有一团黑影,因为太黑看不清是什么,我们也不敢走出房门,就轻微的吼了几声,那东西还是没动。肯定不是动物,我们那里野生动物没有那么大也不敢进农户家里,就这样我们三个和黑影对峙了几分钟。

最终还是我们承受不住了,赶紧关上门把门拴好。我们几乎用跑的,到床上躲在被子里把被脚都压好,生怕有什么东西进来。

老宅发出诡异灯光(老宅午夜敲门声)(2)

后面也没有再听见那敲门的声音了,我们仨儿也不知道怎么入睡的。后面也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这事,只是这件事一直在我记忆里挥之不去,到现在我都在想,那是什么东西呢,是小偷吗?按理说不可能啊,我爸是乡里有名的“绍二毛”(就是混混),一般人不敢来偷啊,而且一个穷乡下也不会有外地人来偷吧。

那不是小偷又是什么人呢,有什么目的呢。或者说是某种东西,在我们开门的时候本来敲门的那东西已经不在了,而我看见的那团黑影只是放的什么物品。由于过太久了,也想不起来后面我有没有去看过那个吹谷粒的机器下面有没有东西。

这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知道真是灵幻事件还是恶作剧。

老宅发出诡异灯光(老宅午夜敲门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