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的仁义是出了名的,可为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三让徐州”“不取荆州”等等事迹都是在《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但是后人对于刘备展现出来的仁义也有很多怀疑,有说他是假仁义的,也有说他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汉室,站在刘备的位子上看问题,你很难找准一个平衡点,因为你总觉得他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所以一切都可以被人揣测解读,如果你觉得他太假那自然就会给他扣上伪君子的帽子。

真正的刘备过人之处(以仁义著称的刘备)(1)

其实刘备的能力和作用一直也是被人们小看,因为在演义当中,蜀国最亮眼的是诸葛亮,还有五虎将等人。刘备早年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到处招兵买马,甚至是把自己属下的性命看做是和自己一样,对于刘备这种白手起家没什么背景的人来说,能够拉拢人心是一件非常不同意的事情。在门阀制度的背景下,没人会相信一个从底层出身的人。

刘备的仁义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爱民、一个是爱才。备携民渡江就是怕他们遭到曹操的屠城,所以不惜自己有可能被抓的风险也要带上百姓一起走。刘备对于兄弟之情也看的非常重要,关羽死后,刘备不听劝阻执意要为关羽报仇。

真正的刘备过人之处(以仁义著称的刘备)(2)

仁义初显——平原县与民同苦

少年时期的刘备,也曾崇尚游侠,也曾怒鞭督邮。这时候的刘备,还是有着血性在的。但当他前往平原县为相之时,他就彻底变成了一个老好人。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略》记载:“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不肯杀曹——没有好处做什么

不少人都知道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的典故,可这毕竟是小说家的杜撰。而历史上的刘备,却是实在的做过一次“义释曹操”。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记载:“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不难发现,这是刘备一生中刺杀曹操最好的一次机会。事后刘备被驱逐到江夏之时,关羽还愤愤不平,但刘备的回答却是:“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真正的刘备过人之处(以仁义著称的刘备)(3)

报恩刘表——唾手可得的荆州

刘备在先后经历了数个主公之后,又兜兜转转来到荆州寄居。在这里,刘备不仅遇到了卧龙诸葛亮,明确了日后的发展方向;还凭借着自己的仁义之名,笼络到了一批才子。如荆州豪族马氏,便有马良、马谡兄弟五人自发投入到了刘备麾下。

真正的刘备过人之处(以仁义著称的刘备)(4)

通过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真正的高明之处。

新野百姓的讴歌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

也难怪百姓会如此拥护他,刘备的仁义是建立在他能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不然在弱肉强食的三国,怎么能过三分天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