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巢水

柘皋地图(老家柘皋古镇)(1)

柘皋是我的家乡,六十年代在柘皋中学初中读书三年,非常熟悉。

我家住柘皋东乡国胜大队(现在叫国胜村),从家到国胜桥,三板桥,晒书墩,遇难桥,西街,就到柘皋中学,十五里路,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走了无数趟。1964年7月,我从柘皋中学毕业,没再走过这条路和街了,56年啦,弹指一挥间。柘皋高铁站建成,我急于要去看看,更想走一走这段怀旧路。牛年正月二十九,我从芜湖乘高铁到柘皋站,仅32分钟。下车后,开始往东走,找回半个世纪前的记忆。

柘皋地图(老家柘皋古镇)(2)

柘皋高铁站位于柘皋镇西北烔炀河方向,公交可达。柘皋汽车站去高铁站10分钟车程。高铁到合肥25分钟。高铁站的开通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将给千年古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柘皋中学也在镇西,离高铁站只有三四站,几分钟就到。中午时分,我来到柘皋中学,大门关闭,正面是一栋教学楼“桃李楼”,却不见师生进出,有些纳闷。一位从柘皋中学后勤岗位退休的老师正好路过这里,他告诉我说,柘皋中学后来不办初中,只有高中,今年已经关闭,学生和老师都分流走了,合肥一所名气颇大的民办寿春中学即将整体搬迁进来,校名仍然是柘皋中学。

柘皋古镇具有3000多年历史,是古代南北交通商旅的枢纽,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在此交汇。《春秋》载,西周初期,群舒一支在此建立宗国,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在此会吴王差于,史称“会吴城”,宋军抗金的重要战役“柘皋之战”在此打响。值得赞许的是,西街两旁明末清初古建筑保存良好,闸北老街是皖中保护最好最早的一条老街。地面上遗存的遗址和器物,自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发现,完全可以建一座《柘皋博物馆》珍藏。柘皋是清末安徽三大重镇之一,主要看点有桥西老街,遇难桥,闸北老街,石梁河,九步三眼井,三板桥,晒书墩等。

柘皋地图(老家柘皋古镇)(3)

看点一,西街,又称桥西老街。

柘皋中学西侧就是西街头,漫步西街,还是老样子,古韵犹存。明末清初的老房子和木板门还在,有几栋房子还有伸出房顶的防火墙,没有进行修旧如旧处理,十分陈旧,门牌号也不统一,什么“红卫街93号”“东方红街170号”等,都是文革的遗存。“巢县柘皋小学”门楼和大门正前方的那口加盖水井,和56年前一模一样。小学东侧原有一家电影院,我们常来此看电影。电影院街道对面是柘皋卫生院,曹仁庆同学的家就住在这里。卫生院东侧的老房子是程存勤同学家,还记得,周末我去他家玩,有时候住他家阁楼,听收音机,令人陶醉的歌声“马儿呀你慢些走——”,早晨睡到自然醒,然后吃早点,稀饭,油条,糍粑,特享受。他哥曾经当我们生产大队书记,后来程同学与我失去联系。

遗憾的是,西街地面的条形石板不见了,现在铺的石板是方形的新石材,走在上面有异样感觉,很不习惯,变味了。原先的石板路,磨得净光,光溜溜的,石板路中间有条明显的独轮车车轮磨压出来的沟痕,足有两三寸深。那是千百年来独轮车木头车轮与坚硬的石板磨出来的年轮印痕。看一眼,脑海里就会蹦出“劳动人民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据说,西街那些珍贵的条石,被拉去铺其他古镇古街了。委屈了柘皋,成就了别人。漫步西街,感慨,激动,失落,唏嘘不已。我的脑海里也蹦出一个想法:用李鸿章当铺的方法,把那些西街石条赎回来,完璧归赵。

柘皋地图(老家柘皋古镇)(4)

看点二,遇难桥。

西街的西头是柘皋中学,东头是遇难桥头,桥头木牌书“桥西街”。西街长一里多路。街道是东西走向,柘皋河是南北走向,需架桥。

相传,朱元璋当年在此遇阻,是柘皋河船老大把他拉上船送到河对岸的。朱元璋要给他银子,船老大不要,人的性命岂能用银子买的?朱元璋感激地问他有什么愿望?船老大说,河上有桥。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果然在柘皋河架了座石拱桥,老百姓称“遇难桥”。后来,大概是六十年代,遇难桥改名为“玉兰桥”,各种路标牌上都标识“玉兰桥”字样。七十年代,河道拓宽,石拱桥拆了,建了座水泥拱桥,桥身写了新桥名“柘皋大桥”,桥两头各建两座桥头堡房子,都是二层。桥东头原有一间不大的新华书店,却是中小学生常去的文化殿堂。新华书店被拆迁后,东移几百米重建,规模大多了。改后的桥名没有历史沧桑感,老百姓代代口传,还是习惯称其为遇难桥。遇难桥不长,但名气很大,又居镇中心,称为柘皋之心,是柘皋的名片。

柘皋河是巢湖的主要支流之一,横穿柘皋镇,把镇分为西街和东街。抗战时,日本兵从宣城打到芜湖,进而侵占南京侵占巢县城,并几次从巢城北进合肥,但都打到柘皋就退回去了。柘皋河是天然屏障,主要还是安徽军政长官李品仙厉害,把日军打得狼狈不堪。据《柘皋志》载,1938年6月,一队日军从巢县城出发北进,走到国胜陈巷村,坐在树荫下休息,一名叫方川荣一的伍长独自离队,到村后罗家山水塘里洗澡,被村民蒋家发看见,喊来几个人,收了他的枪支,命其上岸,然后五花大绑押送到已迁移汪桥的巢县县政府,第二天,方川荣一即被枭首示众。日军几次想报复均没能得逞。汪桥背靠柘皋,又有绵延的东黄山做依托,日军北进都被打退。柘皋河,东黄山,也是合肥的天然屏障。

柘皋地图(老家柘皋古镇)(5)

看点三,北闸老街。

北闸老街位于遇难桥东,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的老街成丁字型,沿柘皋河一直延伸到柘皋河滩前面,约两里路。街道比西街窄,整洁的石板路面,两旁的房屋都是明末清初二层建筑,青灰色小砖,暗红色的木板门店面,古韵扑面而来。1号店铺是个宝瓶门花园,十分雅致。2号店铺的招牌是“洪同庆百年老金银店”,9号店铺也是金银店“夏记百年老金银店”,还有吉他、爵士鼓店铺,最显眼的是14号店铺“李鸿章当铺”,占据了好几个店铺门面。路过的老太说,急需用钱的时候,把衣物当进去,就能拿到钱,等有钱了,再把衣物赎回来,方便老百姓。

北闸老街还有几条向北的更窄的街巷。或土产食品,或布匹丝绸,或陶器瓷器,都是特色街巷。在一家食品作坊间,只见业主正在用手工石锤加工馇肉米粉,香气扑鼻。我买了一袋新加工的米粉,回去自己蒸馇肉,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柘皋地图(老家柘皋古镇)(6)

看点四,三板桥、晒书墩。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独轮车推着竹简书来到三板桥,问一牧童,到巢县城还有多少路?晚上能不能到达?牧童说,走得慢可以到,走快了不能到。牧童如此说话,孔子心中不快,于是,加快了脚步,走到三块木板架的桥上,一不留神,车轱辘滑进木板缝隙中,一歪,竹简书掉进河里,只好捞起来摊在附近土堆上晒。孔子这才明白,欲速则不达。后人把孔子晒书的土堆叫晒书墩。晒书墩是三层土堆,围成一本翻开书的造型,公路两边各有一墩。“晒书墩前走一走,娃娃念书不犯愁。”民谣这么说。

晒书墩东西各有一座桥。西边是三板桥,三块木板,六十年代我上学的时候,是三块石条,枯水季节可以走桥上,大雨时,水漫过石桥,得绕着走。现在的三板桥已经抬高,桥是水泥桥,仅存桥名而已。东边是“孔南桥”(孔难桥),孔子在这里遇到困难了。

这里有氤氲的河流,洗衣的妇女,盛开的油菜花,榨油厂,“柘皋工业园区”标牌,还有室内打麻将,抹纸牌的中老年男女。我伫立叹息:逝者如斯夫,孔圣人的遗迹罢了。

柘皋地图(老家柘皋古镇)(7)

看点五,柘皋早茶。

柘皋早茶有400多年历史,闻名遐迩。柘皋镇每年都要举办“柘皋夏至民俗文化节”,皋早茶是重头戏。合肥流传有“东有柘皋,西有三河”,柘皋的早茶店很多,最有名的当数遇难桥头的桥头堡早茶店。早茶有四大件:凉拌千张丝,炒面皮,鸡蛋缠煎饺,三鲜锅巴汤。另有大肉包,小笼包,烧麦、狮子头、麻花、油条、糍粑、花卷、花生米等,任其选用。店老板说,经常有合肥人专程来柘皋吃早茶,有中午来的也有晚上来的,不要饭菜,专吃早茶。嗨!中午12点了,本来想吃米饭炒菜,听老板这样一说,我也来一份早茶,11块香脆锅巴,一大碗6鲜汤,25元,只值午饭一盘炒素菜价。柘皋人诚实,为的是守住柘皋早茶的名声。“合肥柘皋早茶”已成专用美食名词,上网一搜可查。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