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西施,本名施夷光,又称西子。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村名就很美,有没有?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欲谋复国,遂献出美女珍宝,且卧薪尝胆。国难当头,西施忍辱赴吴,成为吴王的宠妃。后吴亡。

相传,后来的后来,她和范蠡泛舟江湖,风里雨里,都在一起。

西施咏最漂亮的一首诗(藏着一个拥有美貌和爱情的女子)(1)

西施

唐【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解读】

本诗主要讲述了传说美女西施的故事。

西施是苎萝山下越溪边的美女,常碧水边浣纱洗衣,歌声美妙。越王勾践寻找越国美色,给敌手吴王施美人计。吴王夫差亡,西施便随范螽神仙美眷,泛舟五湖。

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解读】

诗人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

西施咏最漂亮的一首诗(藏着一个拥有美貌和爱情的女子)(2)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解读】

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

西施滩

唐【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解读】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怀古诗,而是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西施咏最漂亮的一首诗(藏着一个拥有美貌和爱情的女子)(3)

西施

清【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解读】

这首诗表达了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郁结之情,同情西施实际是在可怜自己,反思东施效颦,抒发了自己对平静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宰嚭

宋代 【王安石】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解读】

诗人说,吴国的灭亡不在越女西施,而在自己的臣子宰嚭。此诗说明,看问题应关注其本质和根源。

西施咏最漂亮的一首诗(藏着一个拥有美貌和爱情的女子)(4)

薄媚 西子词

宋【董颖】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那知此际。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争若都燔宝器。尽诛吾妻子。径将死战决雄雌。天意恐怜之。

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忧嗟又经时。恨不如巢燕自由归。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备尝险厄返邦畿。冤愤刻肝脾。

【解读】

词中的主人公勾践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人物,中间倾注着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词人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叙勾践,显然是借古讽今,指陈时事,锋芒直指南宋的统治集团。做敌国的“臣妾 ”,对勾践来说,只是权宜之计;而南宋王朝对金国的纳币称臣,则是为了乞求苟安。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也表现了作者有志难展、报国无门的忧愤。

西施在哪?在“宝玩”里展露一颦一笑,在历史的烟尘里认真地回眸。


下面是几首写西施浣纱之美的,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题西施浣纱石

唐代 【胡幽贞】

一朝入紫宫,万古遗芳尘。

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

西施咏最漂亮的一首诗(藏着一个拥有美貌和爱情的女子)(5)

题西施浣纱图

明【董少玉】

白石澄流水,春来坐浣纱。

青杨愁隐凤,玄发乱飞鸦。

倚玉浑无色,传神赖有花。

蛾眉如淡扫,不在野人家。

西施咏最漂亮的一首诗(藏着一个拥有美貌和爱情的女子)(6)

浣纱女

唐代 【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浣纱石上女

唐【李白】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