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集成互联网解决方案(聚焦智能链接服务)(1)

《金卡生活》杂志

中国银联 主管主办

理论研究 实务探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作者现任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新兴业务部主任。近年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智慧城市及云服务市场研究、运营探索相关工作。在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负责4G流量经营、翼支付等新兴业务市场发展工作。

从中国电信2016年中期业绩看行业的发展趋势

2016年8月23日,中国电信发布2016年中期业绩:整体业绩表现优良,战略转型升级3.0版。经营收入达到1768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行业领先。服务收入为1552亿元,同比增长5.6%,收入结构持续快速优化。4G终端用户净增316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18%,总量达到9010万户,市场份额达到15.2%;移动用户净增90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32%,总量约2.1亿户,市场份额达到15.9%。其中,4G用户占比达到44%;移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3%,增幅行业领先。有线宽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固网业务服务区内有线宽带用户市场份额为62%,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用户市场份额约66%。6月底正式确立了全面转型升级,将自身定位为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深入推进流量经营,加强视频内容等大流量产品合作,持续提升流量规模和价值。持续推进“提速降费”,逐步取消长途漫游费,积极创新业务计费模式,在国内率先探索和尝试全流量计费。

这份业绩报告透露了三个趋势:第一,中国电信虽体量规模巨大,但仍实现了良性的可持续增长。电信行业受到OTT(over the top,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冲击较大,运营商的短信、语音等传统业务受到的巨大冲击造成了局部业务的收入增长乏力。与此同时,4G网络的流量收入成为了令人瞩目的新增收入增长点,半年来,中国电信流量收入的增幅达到了40%,消费者消费的总流量增长超过了150%。第二,响应国家号召运营商“提速降费”成效显著。消费者更少的消费支出获得了更好的流量体验。在家庭的宽带市场方面,平均接入速率由20兆(宽带带宽1兆=256Kbype)提升到了31兆。持续“提速降费”的努力和规模总量的增长,为“互联网 ”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基础环境。第三,电信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但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偏低,中国电信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超30%,净利润率仅7%,滚动的折旧计提比较充分,新增网络投资的力度和强度相对较大。由于国家一系列较开放的市场策略、三家寡头公司的剧烈竞争,消费总体保持在合理且相对较低的资费水平上运行,使得垄断行业自身筑构了一道进入壁垒。

巨匠的午餐:任正非向乔布斯致敬

华为公司的领军人物任正非与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可能素未蒙面,但任正非却在近期的一次讲话中向已逝的乔布斯致敬。回想2007年,全球3G产业一片低迷,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部经济环境极为不利。正当华为举步维艰之时,全球大带宽和流量需要暴增的窗口因为苹果公司iPhone的横空出世而打开,最终催生了产业巨变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2016年,任正非在市场年中会议的讲话《前进的道路上不会铺满鲜花》中,提出新的机遇窗口已经在产业发展中打开,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 ”的蓬勃发展,全社会对管道扩容和流量有极大的增长需求。一方面,4K/VR等视频领域发展会推动低成本带宽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随着AI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典型方向如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应用的兴起,高品质低时延网络需求获得巨大增长。当今世界联动强烈,居于产业链的中游的运营商同样分享着这个窗口。

聚焦智能连接业务生态,做智能管道领导者

大连接之一,4G网络和5G网络展望。2015年是中国4G产业大干快上的一年,全行业三家主导公司一年投入2800亿元建成了覆盖全中国的4G网络,促进用户完成从3G向4G的迁移转化。今年以来强劲的流量增长和收入增长充分验证了这次投入的价值。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4G网络有两个技术体制,FDD平分双工(采用两个对称的频率信道来分别发射和接收信号)和TDD时分双工(发射和接收信号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中进行)。中国电信的4G牌照是FDD和TDD混合组网的牌照,兼具了两个技术特点的优势网络。4G网络相对于3G、2G网络,在速率方面具有了不起的提升。标准4G网络的下联速率能达到150兆,而上行带宽能够达到50兆。

新技术在2015年和2016年进一步引入到4G网络中,培育了4G 网络。4G 网络有了更快的速率,其关键技术是“CA”(载波聚合),把载波的150兆通信能力和零频段的载波结合,如同将原有两个双向通车的车行道合在一起,拓宽了整个车道,创造了300兆-450兆乃至更高速率的接入能力。4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能够平滑地从150兆提升到高达900兆的下行速率是4G通讯总体产业发展的路标。中国已明确了未来5G网络技术发展总体方向,以三个简单指标作为5G网络的目标参考:第一,更快的速率,5G网络应该是4G网络的十倍以上的提速,如果把4G网络的上限定为1G,5G网络的起点则是10G的下行速率;第二,更广泛的终端连接数,要满足物联网的需要,须达到在单一载波扇区下能容纳的终端数达10万量级;第三,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用物联网中的重要分支车联网来举例,假定在自动辅助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时使用传感技术进行人工智能的道路自动驾驶,它已判别出车前障碍物或前面车道的变化,此时如果网络不可靠,驾驶决策会发生很大偏差,可能导致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大连接之二,FTTX(FiberTo The X,光纤接入)及智慧家庭的发展。中国电信优势突出的固定网络业务在过往的语音发展阶段遭遇了移动替代的重大变迁——要由固定网络的语音流量快速地转向手机网络。宽带领域似乎也有这种趋势,中国电信欲通过实现传送介质的变化来快速提升其自身固网宽带的竞争力。原先的宽带承载介质是铜线(亦称双绞线),铜作为有色金属,相对较贵,精炼铜还会对环境形成一定负担;光纤则是优质的低成本传送介质,在特定的光波长窗口下传输的带宽,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传输容量。中国电信正将原用于全球骨干网络干线传输中的光纤技术快速地转换为基于城市、面向小区、面向城市居民的接入方式,这是宽带领域向光宽带的转变。只有在光网环境下,用户才能享受到百兆乃至1G的高带宽,光纤介质正在全中国大张旗鼓地铺盖,中国电信在南方市场已经收获了1亿家庭用户的光宽带市场;武汉将于2016年年末达到400万光端口能力,80%以上的用户将迁移到光宽带环境中。

用户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原来2兆、4兆就够的网络现在已经提升到了30兆,为什么还要向100兆、1G的带宽努力呢?”这是产业竞争需要和产业链发展带动需求增长的双向驱动所带来的增长动能。

光宽带应用到智慧家庭的新场景已经出现。很多家庭中已经不再仅是一部PC终端的连网要求,而是若干个智能设备连接、分享家庭宽带。此外,大名鼎鼎的VR(虚拟现实)应用已经大踏步地走入我们的消费视野。HTC的VIVE是基于强悍的PC性能驱动的专业VR头盔。三星把与Facebook合作推出的Gear VR带入消费市场……VR创造的虚拟与现实的场景需在360°下提供3D交换画面,对数据吞吐计算能力和带宽的需求增长非常巨大,全在线方式的VR服务,带宽需求高达百兆级别。这一切都在推动网络迈向百兆乃至千兆的发展。

网络效应及商业模式变迁

电信网络与广电网络的价值特点不同。广电网络是广播网络,是一个人讲亿万人听的网络,交互性差、单向传播效率高。而电信网络不仅能够台上讲,台下清晰聆听,台上的讲者还能够听到台下观众的互动。电信网络是点对点的对等网络——在双边对等网络中,网络的价值与节点的平方成正比,这也就是业内所说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不仅使电信从业者、互联网从业者从中受益,在金融服务领域同样适用。在一个网络社区发展过程中,用户群体的体量越大,那每一个用户参与者所获得的价值就越高。过往的几十年里,改变全球人民经济生活的“巨无霸”服务、产品都是因其有效地激活了网络效应而得以广泛应用,如被视为经典案例的传真机。最初,传真机仅仅在航空、气象传送方面有一些非常零星的应用;1989年,新闻传媒单位及大量的商业机构开始广泛地使用传真机,每一个传真终端的用户都对传真机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性和可达性了若指掌。

电信系统的电话网络、移动网络、银行卡、信用卡的发展等“行为”都有效地实现了网络效益。更多人群的使用带来更巨大的价值,从而推动用户规模呈指数型增长,人人使用、人人获益。

电信行业借由网络效应实现巨大发展数十年之后,全行业触及到了发展过程的天花板,新增用户匮乏。基于人口总量估算,当每一个家庭里都拥有了最好的带宽品质,每个人都拥有了超过一部移动电话时,就会出现一个显而易见的数字瓶颈。三家运营商在武汉合计约有1700万用户,武汉市常驻人口约在1000万到1100万,所以武汉的平均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1.7%。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注意力正在实现快速转移,人们不再满足于点对点语音和SMS(短消息)服务,甚至开始不屑于打电话(语音服务),他们更乐于在诸如微信这样的OTT即时通讯工具上进行联系。原本对电信行业带来巨大增长的网络效益面临“门口的野蛮人”,原本在边界之外的异质竞争者(BAT)对电信传统领域形成巨大冲击。互联网以摧枯拉朽的姿势席卷了传媒业,进入了电信业,也正快速进入金融业。

新商业模式与新经济形态:平台公司崛起

为什么电信因网络效应受益又因网络负效应受困?原因有两点:第一,宽带网络过于开放,每一个PC者都是等同的,都能够供应内容,但是电信公司作为网络中心节点,没有坚持对联网终端强而有力的接入管理;第二,电信公司的语音网络过于封闭,参与者只能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打电话去勾连用户,除此而外,任何的接口都不对外开放,有围墙的花园最终失去最具魅力的丰富性、多样性。

当前,新商业模式不断兴起。OTT平台型公司汲取了电信公司的经验教训,开放能开放的领域,小心谨慎地控制应控制的领域,对于网络的参与者和参与者的权限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新的竞争规则下,巨大的转变已经在业内发生。苹果、谷歌、阿里、腾讯……这些手握生产者和消费者、拥有平台领先竞争力的公司不断地吞噬着市场并改变着市场竞争方式。九年前,苹果手机刚刚问世,谷歌还没有移动操作系统,但正是由于他们以平台化的形式崛起,才有了现今两个巨头的引领。今天的移动操作系统,谷歌的安卓系统已经占到智能终端80%的市场份额,余下份额中15%掌握在苹果手上。全球手机终端90%的利润被苹果拿走,另外10%左右被三星为代表的安卓阵营拿走。其他的行业参与者有了流水但不创造利润。平台公司一手联系着应用开发者(作为生产者进入网络),一手联系着全球数以十亿计的消费者,并为两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创造更加便利的服务(包括移动支付环境下的支付便利),在每一次交易当中都提供了更高的价值,增长了客户的总体价值,创造了生态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最大价值。

新常态下的新动能与新经济

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常态包括三“新”。一是“新的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GDP的增长回落到7%以内。二是“新的结构”,优化原来不合理的扭曲化的结构和要素配置。三是“新的动能”,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互联网 ”是生逢其时的时代性技术。“互联网 ”包含“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四个关键词,这四个词是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密切关联,是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模式的主题提炼。

“互联网 ”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更快速、更高速的网络。5G网络是新的网络技术,迈向1G的大宽带网络的光纤网络也是新的技术,“互联网 ”的“ ”号中蕴含着时下最盛行的“Plus”之意。第二,更广泛的连接性,俗称“泛载的网络”、“万物的互联”。零零总总的各式终端会联络到这个网络中,全球70亿人,平均每个人都拥有六个以上的智能终端,届时,网络的连接数可想而知,考虑到互联网的兴起,这个预测数还将被轻松打破。第三,深度融合,各行各业将更紧密、更深入地联系起来。“互联网 ”改变了如传媒业、百货业、金融业、通信业等一些先行行业,使这些行业在原有的基础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服务业和工业企业中的制造业等行业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政府部门同样如此,李克强总理提到“要用减政放权的减法来做‘互联网 ’的乘法,能够让政府透过‘互联网 ’政务服务,还效率于全社会”。“互联网 ”是全社会性的操作系统升级,涉及到每一个行业领域,它会创造无数个新增就业岗位,也会消灭很多存量的就业岗位,是一次改变世界的巨大变革。

在国民经济、社会和政府部门都迈向“互联网 ”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呢?

构建“互联网 ”时代的新一代基础设施

首先聚焦“云计算”。“云计算”通俗而言就是在云端部署计算、存储能力,使之转换为便捷的服务,像消费者在家里使用自来水、煤气、电灯电力一样,即开即来、即关即退。“云计算”更经济、更具弹性,也更能满足爆炸式的需求。全社会多把计算资源上传到云计算中心,就好比人们把现金储备交给银行这家云端服务的公司,从而创造了银行、银行的负债业务以及资产业务。“云计算”的服务分为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及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三个层面。

中国电信在“互联网 ”的基础设施中把天翼云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天翼云提供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的云服务,致力于成为政企客户的首选云服务商。作为一家网络智能管道主导型的公司,中国电信的“云计算”特点是“云网融合的安全可靠”,把企业的多中心、多节点结合“云计算”的虚拟化,真正把云和网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云托网、网托云”的互助氛围。

其次,驻足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大数据具有四个“V”的基本特征:Volume,体量巨大的数据;Velocity,速度的实时的数据;Variety,差异化的全面的数据,这样的大数据里才能蕴含丰富的数据价值;Value,每一个数据片段的单位数据价值含量非常低,但由于体量巨大,在经过挖掘和呈现之后,大数据里面所呈现的价值含量非常高。

中国电信的大数据服务能力和大数据的特点定义为海量用户和立体全面的数据挖掘。在移动数据领域和宽带领域每天记录着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行为数据,因为电信行业特定的特点决定了其业务即其数据。

电信运营者与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在数据含量方面有些不同。电信运营者所掌握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是移动网络中的身份ID,是每一个移动网络用户在进行广域网注册时要获得网络授权必须拥有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必须在移动核心网上注册,它可以帮助电信运营者精准地追踪由此关联出来的移动数据。

运营企业和BAT等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格式各有千秋。运营企业拥有总量巨大的数据的同时,业务数据的“颗粒”相对粗一些,但其追踪的可达性又非常强。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总计拥有十四亿的用户体量和超过三亿的宽带用户体量。各行各业的中心点服务器(互联网数据中心)也都托管在三大运营商的中心机房,全域的DPI(深度包容包检测)技术和海量的用户立体数据相结合,使得三大运营商成为不可忽视的大数据力量。

从大数据定义来看,单边的数据价值含量不高。只有在行业的数据交叉当中才能产生更大的数据火花,通过不同行业背景的数据互换才能形成对于这个区域乃至一个用户具体清晰的轮廓画像,为精准营销服务,为前项、后项流量价值的经营创造坚实的基础。大数据库之间的携手联动非常重要。中国电信是在大数据领域进行相关探索的领先公司,透过自身大数据与金融行业企业的合作,已在一些发卡、征信等领域提供了相关方面的服务;在旅游行业、政府部门、交通领域等八个行业领域进行数据开放下的合作运营,使企业之间数据交叉产生的火花带来新的数据价值。

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人联网已经离天花板很近,怎样再去实现此基础上总量的增长?答案就是物联网。据预测,2025年全球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金。物联网万亿级规模的总量市场,一是需要泛在网络;二是需要特定的低功耗、高可靠性的物联网终端,例如对地震台网的感知,以及在交通领域的传感器,在智慧家庭网络、智慧社区网络等的传感器;三是需要把数据汇集起来的平台,由这样的云网端构成了物联网平台体系;四是基于数据汇总之后的智能开发和应用。

物联网市场将为运营商带来喜闻乐见的增长。三大运营商共同支持的新技术标准体系“蜂窝移动网络下的低功耗的物联网络体系”(NB-IOT的网络)横空出世。这个网络的技术特征简单而言就是更广域的网络覆盖和低功耗的连接特性,万物互联。

中国电信在这一领域将率先发力,定立新的网络转型发展目标,经国家相关方面批准,对800兆3G频段将进行“重耕”,于2017年上半年,率先在中国的国土范围内建成800兆的NB-IOT网络,将万物互联的网络环境带入真正的大市场环境中。

中国电信转型3.0: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

中国电信的新发展战略是一个更加聚焦的战略,聚焦其专属的领域——智能连接,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互联网 ”,为经济各部门、全社会提供新一代基于“互联网 ”的新基础设施。新的转型目标定义为“新三化”: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中国电信作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基础电信企业,以开放的心态和各方的参与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全社会、各产业部门和消费者提供令人振奋的信息服务产品。

实习编辑:邬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