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二十五卦,在复卦之后,一阳来复以后就不可妄为也不会妄为了。

“妄”是乱,“无妄”就是不妄为、不乱为、不过分行动。《黄帝内经》的养生四大方法之一就是“不妄作劳”,运动、劳作不能太过。老子《道德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无为”,意思是不乱为,要符合自然而为,不可恣意人为,其实就是“无妄”。

无妄卦的卦象上面是天,下面是雷,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老天通过这种景象展现他的威力,表示他的惩罚能力,给我们一种警示使我们不敢妄为,否则会遭天打雷劈。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天道,天道遏恶扬善,举头三尺有神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的作为虽然没人看见,但你安的心老天是知道的。行善有善报,作恶遭雷劈。

学易经必须知道的八个要素(原来无妄之灾也可避免)(1)

我们来看卦辞: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卦辞从“无妄”和“有妄”两方面进行了说明:“无妄,元亨利贞”:不妄为,一开始就亨通,有利于守持正道。“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匪”通“非”,如果不守正道而妄为就有灾祸,不利于继续前行。所以“有妄”和“无妄”的标准就在于是否为正道、天道:依天道而行则“无妄”,不依天道而行就“有妄”。

我们来看《彖传》的解释: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刚”指最下面的阳爻——初九爻,是从外边(外卦)来的,外卦就是上卦,无妄卦的上卦是乾卦,都是阳爻;“而为主于内”它在里面做主了,“内”是下卦,这里是震卦,震卦是一根阳爻两根阴爻,以少胜多,少的这根阳爻就做主了,这就表明“无妄”是按照外在的天道来做,使自己的内心慢慢走向正道。

“动而健”:它的行动非常刚健,“动”指下卦的震卦,震为动;“健”指上卦的乾卦,乾为刚健。“刚中而应”:刚爻居中间,指上卦的九五爻,九五爻跟下卦的六二爻相呼应,阴阳相应,所以“大亨以正,天之命也”:这是非常亨通,符合天道的。这是从正面说“无妄”,其结果是吉的。

从反面来说,“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如果不按正道来做就有灾祸了,不利于往前进。为什么呢?“无妄之往,何之矣”:不妄为的行动继续下去,将会走向何方呢?“之”作动词,去。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改变了“无妄”,变成“有妄”了,会走到哪里呢?如果一个组织或者机构内政比较涣散的话,就需要从外界请一个刚健有力的人来主持工作,这就是“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但是如果这个人来了之后不守正道,尽管刚强,也是妄为,这就不能取信于内部的人,得不到下面人的支持,这个单位还是搞不好,有时候还会比以前更糟。当事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无妄”,就一意孤行,这就是“有妄”了,再继续下去一定会造成不利的局面。

“天命不祐,行矣哉”:这个时候老天也不会给你帮助了。所以是否“无妄”不是凭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行为得不到大家支持的时候就需要反省了,看看自己所为是否符合正道,正道就是天命。

我们再看《象传》的解释: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象传》从形象上来解释卦: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面的万事万物都不敢妄为了,先王看到这个卦象,要凭藉这种威势配合天时来养育万物,“茂”原义茂盛,在这里指威势、权威,“对”是配合。打雷代表春天到了,有一个节气叫惊蛰,把冬眠的动物惊醒了,这时应该干什么?我们要抓住这个生发的天时“育万物”,播种然后培育万物。

还是举刚才那个例子,一个单位从外面请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领导,这个时候他首先要符合天时来“育万物”,就是养育员工和下面的群众,要教育、培训他们,而不是借着这种打雷闪电的威势来惩罚他们。所以来到一个新的岗位,不要首先展露自己的威势,而是要像春天一样培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行为才能无妄,不会乱做。

学易经必须知道的八个要素(原来无妄之灾也可避免)(2)

下面我们来看六条爻辞,基本都说到了“无妄”:

初九,无妄,往吉。

一开始就不要妄为,这样前往是吉利的。

《象传》的解释: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因为心志得以实现。初九爻的刚爻是从外面来的,现在到里面已经做主了,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初九爻是刚爻居在阳位上,正位,所以一开始心里就不要想着我有威势、有权威就可以妄为,而要行得正,这样就不会“有妄”,往前走就是吉利的。

六二,不耕获,不葘畬,则利有攸往。

也就是“不耕不获,不葘不畬,则利有攸往”:不要想着去耕种,不耕种不收获;“葘”是新开垦的田地,“畬”是开垦了两年的田地,不要开垦新地,也不要开垦熟田;这样就有利于前行。为什么不耕耘反而有利呢?

《象传》的解释: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未富”:还没有去谋求富贵,意思是不要想着为了富贵去开垦、耕种、收获,这样反而有利,其实这句话是非常有哲理的,很多东西越想求越得不到,越不想求的时候反而得到了,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等德行的人不追求德,结果反而有德;下等德行的人拼命追求德,结果反而无德。简单来说,就是越要脸越没有脸,越不要脸越有脸。

六二爻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怀有太强的目的性、为了追求富贵去耕耘,这样是不利的;而越没有目的性、越不执着,反而越有利,我把它概括为“无妄之耕”。因为六二爻又中又正,本身就是有利的,而且他不是刚性地去做,而是柔性地、顺其自然地去做,这就是老子说的无为,无为不是不做而是不妄做,不违背自然规律地、自然而然地去做,所以叫自然无为,这样反而是有利的,“利有攸往”。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得之,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六三爻就不太好了,不妄为却有灾祸,第三爻的爻辞讲一个故事:村里人养了一头牛把它拴在树上,后来这头牛被路人偷走了,丢一头牛对当时的一个家庭来说是损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邑人之灾”,“邑人”是村里人,这对整个村子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灾祸。这种灾祸看起来是值得同情的,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把牛栓在外面的树上做的很不对,他应该自己看好,所以表面上是“无妄”,但实际是“有妄”,因为他乱为。

“三多凶”,六三爻是阴爻居在下卦的最上位,既不正又不中,没有按照中正之道做事,当然会有灾祸。表面上的行为没有妄为,但内心是不中不正的,已经在妄为了,所以会招来无缘无故的灾祸,这就叫“无妄之灾”。因此人最重要的是内心,内心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这告诉我们心理的重要性。

学易经必须知道的八个要素(原来无妄之灾也可避免)(3)

九四,可贞无咎。

九四爻没有说“无妄”,我们可以理解为“无妄之贞”,守持了正道就没有灾祸。

《象传》的解释: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可贞无咎”是因为他坚固地守住了正道。九四爻是阳爻居在阴位上,不正,但它却要去守正,因为九四是一根阳爻,具有这样的能力,阴爻往往没有这种能力去守正道。九四爻处于上卦的最下面,不在中位,但是从整个卦六根爻来说,第三爻和第四爻都是居中的,所以它要守住正道,就没有灾祸了。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没有妄为却得了病,不用吃药就能治好,“疾”是小病,“病”是大病。九五爻又中又正,而且居在最尊贵的位子上,是整个卦最重要的时空点,没有妄作却得了小病,这是告诉九五爻要有忧患意识,如果有了忧患意识,懂得了预防,就不需要吃药了,这叫“不治已病治未病”。

《象传》的解释: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不可以去尝试“无妄之药”。意思是不要真的去做“有妄”的、违背规律的事情,如果想试一试,真的这样做了再去吃药,这个病是不会好的。这就告诉我们,既然已经到了九五爻又中又正的位置,就要守中道,而且要有忧患意识,这样就“有喜”。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可以理解为“无妄之行”,没有妄为,但一味前行就会有灾祸,是不利的。为什么呢?

《象传》的解释:

象曰:无妄之利,穷之灾也。

因为上九爻是走到头了,所以有灾祸。说明事物到了尽头,无路可走就会有灾祸,这个时候更要反思自己是否妄行了。

学易经必须知道的八个要素(原来无妄之灾也可避免)(4)

无妄卦的启示

我们来总结一下无妄卦:六根爻没有一根爻讲“有妄”,都是“无妄”,结果却有吉有凶,初九是“无妄之往”,六二是“无妄之耕”,六三是“无妄之灾”,九四是“无妄之贞”,九五是“无妄之疾”,上九是“无妄之行”。一般第一爻和第二爻是吉的,到第三爻就有灾了,然后到第四爻和第五爻又是吉的,但是到最上一爻又是凶的。所以从整个卦六根爻来看,凡是到头的时候,下卦到头的第三爻和整个卦到头的第六爻都是凶的,因为时位不同,用心不同。

所以无妄卦除了告诉我们行为上不能妄为之外,还强调思想上不能妄想,发心要守正道,这样才是吉的。确定“有妄”与“无妄”的标准是天道,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礼仪,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叫守正道,按照这个来做就是“无妄”,是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