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六十七)《西游记》第八十二回“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影射李春芳祖上居句容茅山世代“清白”和皇帝“天赐”“清廉”之称号,与“弼马温”之“温”相扣,暗藏孙悟空“反下天宫”之秘密——言官诬告李春芳“不清廉”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游记》是“太平宰相”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经国大业”之巨作。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为原型(见前第25篇)。其住在花果山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茅山人,祖上世代是“清白”之人,自己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的辅弼大臣(首辅)(见前第26篇)。杀“混世魔王”和“六贼”,影射铲除贪赃和奸佞,又影射击败北方抢夺中华(见前第43篇)。“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影射“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见前第32篇、第57篇)。

《西游记》中“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是一条大线索,“水帘洞”之“清廉”也是一条大线索。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1)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西游记》开头部分写孙悟空的祖上世代居住“水帘洞”,影射李春芳家族世代是“清白”之人。“官封弼马”和“弼马温”影射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大臣,且李春芳又是性格“温(和)”的辅弼大臣。

首辅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这样,孙悟空(李春芳)为什么突然之间要“反”,要辞职不干呢?真的是“嫌官小”吗?

其实,此中藏有《西游记》之惊天秘密——言官诬告李春芳“不清廉”。故《西游记》开篇,李春芳就说自己“祖居”“水帘洞”,世代是清白之人,自己是“官封弼马”,是“清廉宰相”。

故《西游记》第八十二回“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再次影射李春芳祖上世代居句容茅山,世代是“清白”家族,且皇帝“天赐”李春芳“清廉”之称号,与“弼马温”之“温”相扣。其实,此处可谓“旧事重提”。也暗藏“反下天宫”的惊天秘密,即言官王桢(祯)当年诬告首辅李春芳“不清廉”,故李春芳愤而十八天五辞首辅,以示自己不恋权柄,是“清白”之官。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天生石猴”是“父天母地”,与孙悟空自称“祖籍祖贯花果山”相悖,暗藏李春芳祖籍句容茅山和其祖父李旭为“茅山人”。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2)

↑ 本文作者与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2020.6.17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3)

↑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天生石猴”,见《西游记》第一回: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又多次自称“祖籍祖贯”在“花果山”:

如《西游记》第一回:“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第三十五回:“行者道:你认不得我?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第五十二回:“祖居花果称王位,水帘洞里逞刚强。”第六十三回:“老孙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间水帘洞。”第六十七回:“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第八十六回:“祖居东胜大神洲,天地包含几万秋。花果山头仙石卵,卵开产化我根苗。”第九十四回:“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自然不存在“祖”,也就没有“祖籍祖贯”之说。但《西游记》中孙悟空又自称“祖居”“祖贯”在“花果山”,从《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影射句容茅山来看(见前第22篇),孙悟空“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就是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在句容茅山而已。《西游记》第一回写孙悟空是“天生石猴”,就是想隐藏“孙悟空是李春芳”及“李春芳是句容茅山人”。《西游记》中设置了很多“谜语”,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在书中留下了预言:“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即将来一定会有李春芳的“知音”出现,一定会找出“花果山水帘洞”就是影射句容大茅洞,“孙悟空”就是影射句容状元宰相李春芳等等这些线索,到那时大家就自然轻松破解了《西游记》作者之谜。

孙悟空自称“祖籍祖贯花果山”。而李春芳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人物(见前第25篇)。那么,李春芳的祖父是谁呢?

从志书、家谱和诰命中均可找到李春芳的祖父之信息:

《顺治句容县志》四卷载:

“李秀,以曾孙春芳赠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旭,以孙春芳赠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镗,以子春芳封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李氏族谱·老大房》卷一:

“李旭,字时明,号朴庵。秀长子……娶王氏,赠一品夫人,合葬句容赤山。行实详宗伯瞿文懿志铭。子镗。”

隆庆元年二月二十九日《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诰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并妻诰命》,曾祖父李秀赠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曾祖母陈氏赠一品夫人(“自祖述曾,已拜隆殊之典,由今伊始,尚延悠久之恩”),祖父李旭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祖母王氏赠一品夫人,继祖母王氏赠一品夫人,父李镗加封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母徐氏加封一品夫人,李春芳授光禄大夫,李春芳妻徐氏赠一品夫人。

隆庆二年四月初五日《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诰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并妻诰命》,曾祖父李秀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曾祖母陈氏仍赠一品夫人,祖父李旭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祖母王氏仍赠一品夫人,继祖母仍赠一品夫人,父李镗加封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母徐氏仍封一品夫人,李春芳授阶光禄大夫勋柱国,李春芳妻徐氏仍赠一品夫人。

隆庆四年六月十四日《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诰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并妻诰命》,曾祖父李秀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曾祖母陈氏仍赠一品夫人,祖父李旭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祖母王氏仍赠一品夫人,继祖母王氏仍赠一品夫人,父李镗封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母徐氏仍封一品夫人,李春芳授光禄大夫柱国,李春芳妻徐氏仍赠一品夫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多次自称“祖籍祖贯”在“花果山”,则有强调孙悟空(李春芳)的“祖”是句容茅山人。《西游记》中藏有“曾祖”李秀、“祖父”李旭,藏有“父亲”李镗(见前第21篇),体现了李春芳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其次,“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与李春芳诗歌中“幼时”在句容茅山生活之经历相吻合

《西游记》中“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一句,即影射李春芳出生之后,曾经在句容茅山生活过。《明史》误称李春芳是“兴化人”(见前第1篇)。那么,小时候的李春芳究竟有没有在句容茅山生活过?

从李春芳自己写作的诗歌来看,小时候的李春芳确实在句容茅山生活过:

李春芳《忆昔行送王近山解官还句曲》(《贻安堂集》卷二):“……我有庐兮三茅畔,十亩榛芜松菊乱。何时一报圣朝恩,与君仍作林皋伴。”

李春芳《王岩潭年丈过访(茅)山中,即席奉赠》:“总角抡魁众所夸,秣陵携手笑看花。而今忽讶霜侵鬓,莫惜金尊对月华。”

由此可见,小时候的李春芳确实在句容茅山生活过。

李春芳“世居句曲之朱壒村”,其《新建华阳书院碑记》自称“臣原籍其地”,“句容,吾宗国也。早岁常读书寺中。”李春芳号“石鹿”,“石鹿”之号源之句曲之石鹿山。李春芳之弟李齐芳,字子蕃,又字壒村。壒村,即句曲之朱壒村。从李春芳和李齐芳兄弟二人的字号来看,都与句容茅山有关系,都是句容人。小时候的李春芳在句容茅山生活过,青少年时代的李春芳曾经在句容华阳书院读书学习过。

李春芳《新建华阳书院碑记》自称“臣原籍其地”,和“天一阁藏”《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中李春芳“句容籍”是相吻合的:

“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李春芳:贯直隶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民籍,句容县人。国子生。治《诗经》。字子实。行一。年三十八。十二月十五日生。曾祖秀。祖旭。父镗,母徐氏。重庆下。弟齐芳,承芳。娶徐氏。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七名。会试第十名。”

“民籍,句容县人。”意即“民籍,(籍)句容县人”。古人重“籍”,“籍”为根本,去世之后必须“叶落归根”。“贯”为临时居住地,类似于今天的“暂住证”,可以随时再搬走。李春芳“贯兴化”之前,“公之曾大父始渡江至安宜,已又从安宜徙兴化”。李春芳中状元后,“民籍句容”又变成“官籍京师”。故此,李春芳《新建句容华阳书院碑记》有“臣原籍其地”之说,由此可见李春芳为“句容籍”“贯兴化”之“句容人”。

其三,“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清廉”首辅,与史乘记载吻合。

《明史·文定公本传》:“春芳自学士至秉政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时人比之李时,其才力不及也,而廉节过之。”

《李氏世谱》(李氏家传·李春芳)载:“是时阶既去位,春芳继阶秉政,务以安静称帝意,帝亦稔知其廉谨,颇倚信焉。”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4)

《西游记》花果山·石猴跳入瀑布泉中。

其四,《西游记》中“弼马温”工作兢兢业业,与李春芳在“首辅”任上兢兢业业吻合。

“弼马温”工作兢兢业业见《西游记》第四回: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 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乃是:骅骝骐骥,騄駬纤离;龙媒紫燕,挟翼骕骦;駚騠银騔,(马要)褭飞黄;騔駼翻羽,赤兔超光;逾辉弥景,腾雾胜黄;追风绝地,飞(畐羽)奔霄;逸飘赤电,铜爵浮云;骢珑虎(马剌),绝尘紫鳞;四极大宛,八骏九逸,千里绝群。此等良马,一个个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 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不觉的半月有余。

《西游记》第四回中涉及马的地方很多。其中“弼马昼夜不睡”一句,影射李春芳担任首辅期间为国日夜操劳;“‘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一句,影射李春芳首辅官居一品;“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一句,影射首辅李春芳作为臣子虽贵为一品,但在帝王面前永远是奴才;“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一句,影射李春芳作为大明首辅亲自关心军队战马的饲养,同时又影射李春芳因为言官谗言愤而五次上书辞职;“须臾,按落云头,回至花果山上”一句,影射李春芳因谗致仕终回故乡句容茅山。

近代学者谈论大明宰相李春芳时,多讪其为“青词宰相”。历史上的“大明首辅”李春芳究竟是不是真的只会写写“青词”呢?

答案是否定的。

大明一朝对首辅李春芳评价是很高的:

李戴《李文定公<贻安堂集>叙》:

“穆皇帝在御时,李文定公为相,登崇俊良,简拔幽滞,筹画边围,节缩度支,诸所赞襄,大者且不暇更仆,无论纤细。当是时,海内蒸蒸称人安矣!”

朱赓《<贻安堂集>叙》:

“盖吾师李文定先生之相穆皇帝也,於时庙谟宏远,政本澄彻,田峻工女,自得于穷坞万里之外,而殊服译语委颖易世悼烁哉。綦隆之际乎则皆先生赞襄力也。盖天下歌舞之迄今如一日焉不朽何必文,乃其上弼主德,中定国是,而下诏群吏,皆先生所用文以佐。”

李维桢《李文定先生集序》有:

“佐徐文贞和衷共济。既当国,益务崇宽大,恪守旧章。休息乎无为,海内受清净和平之福,而士亦仰德顾化。”

于慎行《太师李文定公文集序》:

“当嘉靖末一二棅事之臣袭用严峻以奉威灵,天下凛凛莫知所措,盖元气几於斫削矣。自徐文贞以宽政佐我穆皇,民稍稍恬愉,沐浴德泽。公继其后,益用博大优柔,和辑中外,天下熙熙,如履华胥,如游化日。迨公罢相后,继者锐於治功,更操名法之指,绳约天下,天下又几重足一迹。盖先后数十年来,政俗之大较如此,而方内晏然若覆盂以迄於今之綦盛,则公於其中三四年间休养滋息之力也。譬诸四时之气有风霆之击抟,有霜雪之肃杀,而盎然有阳春之和,游於六合之间,以妪育万物不使凋腓,则是公能厚培国家之元气,以开太平之业也,功不细矣。”

《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穆宗皇帝对李春芳的褒扬和肯定: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优诏褒美,特赐驰驿,遣行人曹铣护行。命有司月给米六石,岁给人夫八名。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遂授简先皇,荐登纶阁,夙夜秉在,公之节谟猷阐,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惟耆德晋首台垣,卿乃志切协,恭诚存体国不动声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启沃之忱弥笃,忠实之念弗愈,朕方赖平章共图治理,顷以亲老微疾累疏乞闲,慰谕虽频,情词益恳,特从所请,用遂雅怀,兹赐卿驰传,遣官护行,有司岁给舆隶八人,月馈官廪六石,以副朕优眷辅臣之意。於戏!由状元为执政,冯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养亲,王溥见荣于当世。古称盛事,今乃兼之。卿其勉加餐食,调护精神,展至乐于家庭,发英华于著述,俾国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为重轻,岂惟卿垂无疆之闻而国家亦永有光哉!”

《明神宗实录》(卷一五〇)盛赞大明首辅李春芳为“太平宰相”,评价可谓极高:

“癸亥予原任大学士李春芳祭葬,仍加祭四坛。赠太师,谥文达。荫一子尚宝司司丞。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当分宜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事。先帝五年代华亭秉政,同事为新郑、江陵而能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戢庶司,寅恭匪懈,默赞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

近代学者称李春芳为“青词宰相”,让人“敬而远之”。

《明史》又给“句容籍”状元李春芳贴上“兴化人”的标签,将“句容人”李信附在其传之后,必然让后人误会李春芳和李信皆是“兴化人”。近代部分专家学者尽信《明史》,著书立说也将状元李春芳“句容籍”之标签褫夺,最终导致“状元宰相”李春芳与《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之关系渐行渐远。(见前第11篇)

其五,孙悟空“反下天宫”影射李春芳因言官诬告而“十八天五辞首辅”。

“状元宰相”李春芳因言官诬告而“十八天五辞首辅”,《明实录》记载详细。

据《明实录·穆宗实录》:

“(隆庆五年)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等论大学士李春芳以亲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首辅李春芳,说李春芳以“父母亲老了没有人服侍”为理由要辞官回去赡养父母,辞职报告打了两次就停止了,辞职报告就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骗得皇帝不该赏赐的恩赐,就是为了给李春芳的弟弟调动工作而已。另外,李春芳的父母亲在家生活也不检点。这些责任,李春芳要承担不能推辞。

李春芳随即上疏穆宗皇帝进行了反驳:

“臣自隆庆二年以来乞休数四,未蒙俞允,及今年二月,偶感衄疾,复再疏乞骸骨,皇上亲洒宸翰,鉴臣忠实,臣用是感激捐躯,不敢再渎,乃请改弟职,送母南归,若责臣以知止知足之义,臣复何辞,何至以臣不能勇退诋及臣父,夫皇上许臣以忠实,而桢等诋臣为欺诈,孰然孰否,圣明洞察,何敢置辩!”

李春芳反驳的理由是:我辞职报告打了好多次了,皇帝都没有批准我辞职回家,今年二月因为“衄疾”再次打了辞职报告,皇帝亲自批示说我忠诚老实,不准再辞职,要我继续安心工作,所以我李春芳非常感动,认认真真工作来报答皇上,请求皇帝调动我弟弟李齐芳到南京任职都督府都事,并且送我母亲回句容,南京和句容距离很近,只是为了方便我弟弟替我照顾服侍我母亲而已。如果言官王桢弹劾我李春芳贪婪不知满足,我没有二话可说。但是说我李春芳因为不能坚决辞职而去诋毁我的老父亲,这样诬陷怎么行?皇帝说我忠诚老实,言官王桢诋毁我,说我李春芳欺诈不老实,谁对谁错,谁真谁假,请皇上明察,我李春芳不敢争辩这件事。

紧接着,李春芳就“勇退”了,坚决辞职:

“第念臣惟知君命之当遵而不知人心之难测,惟知亲意之当顺而不知物议之随腾,自蹈机阱,其谁敢尤,伏望鉴臣孤踪危悃,即日放归田里,以作言官弹击之气,示在位旷瘝之惊。”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五月初一),大学士李春芳再上疏求退,上温旨慰留不允。”

“丙寅(五月初五),大学士李春芳三上疏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恳,朕已具悉,但机务繁重,方切倚毗,岂可坚于自遂,宜即出辅理,慎勿再辞。”

“辛未(五月初十)大学士李春芳四上疏求去,上复温旨慰留,令勉出辅政。”

“戊寅(五月十七),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

大明首辅李春芳五月初一、初五、初十、十五(十六)又接连请辞,最终穆宗皇帝恩准致仕。这在当时的大明官场,应该是一个热门话题。

李春芳本是江宁府句容县人。既然是江宁府家乡人构陷诬告,大明当朝首辅李春芳十八天时间五次上疏皇帝坚决要求辞职,目的就是“以作言官弹击之气,示在位旷瘝之惊”,穆宗皇帝无可奈何且深为感动,最终只好恩准李春芳辞职。既然江宁府的官员构陷诬告,丝毫没有家乡人情谊,所以致仕之后的李春芳直奔扬州府而去,径直去了兴化县。从此对外宣称自己就是“兴化人”,以此来抗议江宁府的诬告。

其六,《西游记》中“梦斩泾河龙王”影射言官王桢(祯)“罪大恶极”,影响了大明“历史走向”,当斩。

《西游记》第七回的词赋“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中藏有南京言官“王桢”之身影: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影射当年言官王桢弹劾大明首辅李春芳的事情。“不分上下乱规箴”,与《西游记》第六回和第七回情节无关,此句加塞进来,影射七品言官谗言弹劾“正大光明”的一品宰相,“只为心高图罔极”而已,各人“富贵功名”是“前缘分定”,王桢“些些狂妄”将来一定会“天加谴”。(见前第27篇)

其七,《西游记》中影射李春芳离开宰相府,国家发生大变故,令人痛惜。

见《西游记》第十九回:

行者却弄神通,摇身一变,变得就如那女子一般,独自个坐在房里等那妖精。不多时,一阵风来,真个是走石飞砂。好风——起初时微微荡荡,向后来渺渺茫茫。微微荡荡乾坤大,渺渺茫茫无阻碍。凋花折柳胜缮麻,倒树摧林如拔菜。翻江搅海鬼神愁,裂石崩山天地怪。衔花糜鹿失来踪,摘果猿猴迷在外。七层铁塔侵佛头,八面幢幡伤宝盖。金梁玉柱起根摇,房上瓦飞如燕块。举棹梢公许愿心,开船忙把猪羊赛。当坊土地弃祠堂,四海龙王朝上拜。海边撞损夜叉船,长城刮倒半边塞。

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

此处的猪八戒影射大明首辅张居正。

猪八戒第一次与孙悟空见面前“刮妖风”,影射大明内阁不团结,次辅攻击首辅李春芳,败坏政治风气,导致“衔花麋鹿(影射李春芳号“石鹿”)失来踪(退隐江湖),摘果(影射李春芳原名李果)猕猴迷(影射因为言官谗言,激于义愤,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在外(致仕还乡)”。

“文以载道”“文以行远”,故此综合来看,猪八戒同时兼有影射首辅李春芳之后继任首辅张居正“有大才”“无大德”,用“妖法”(言官谗言激将法)“迷”他(李春芳)到“(朝廷)外”,然后“金梁玉柱起根摇”(影射李春芳离开朝廷内阁一年后,明穆宗即英年早逝,致使大明朝主少国疑),“举棹梢公(与“张稍”“李定”呼应,影射李春芳,见前第11篇)许愿心,开船忙把猪羊赛”(影射万历十年首辅张居正生病,全国上下政府用公帑在道观和寺庙做法事,为其祈福),“当坊土地弃祠堂”(影射“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全国各地官员离开衙门去清丈土地),“四海龙王朝上拜”(影射首辅“摄政”,权力遮天)。则《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就是影射万历朝首辅张居正,其“丑”与“美猴王”之“美”(“清廉”“斗战”“机智勇敢”“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光明磊落”“一往无前”等)形成鲜明对比。(见前第41篇“五季序言”)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5)

《茅山道讯》2021.7-8·转载第(九)篇 “《西游记》:句容状元李春芳校定完稿”。

其八,李春芳“句容后人”以“清廉”“忠贞”传家而高举“反清复明”大旗,与《西游记》美猴王“世居”花果山“水帘洞”相关联。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世居”花果山“水帘洞”,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在句容茅山,世代是“清廉”“忠贞”之家族。

李春芳“句容后人”践行了李春芳“清廉”“忠贞”之家规。

李春芳句容后人“清廉”“忠贞”传家。反清复明,李春芳句容后人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和老五房均有参与。尤其以老二房李信(原名李长俶,殉节)、李长似(殉难)、李长倩(殉节)和老五房李云(原名李长盛)最积极。

明末清初,李春芳句容后人(李信)继踵家族“清廉”“忠贞”之家风,为“板荡忠臣”,高举“反清复明”大旗,“铁骨”铮铮,我在《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的《凡例》中对李信进行了评价:

句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李春芳、笪重光等人物,屡见于《县志》中,必要时均作针对性的注解, 便于读者全面了解人物的生平。至于其他一般性人物,一般不注。如“和平知县句容人李信”,板荡忠臣, 父子及眷属一门从容捐躯赴义,古今罕见,浩然之气自当彪炳中华史册,正史简约,故据《句容李氏(李春芳)家谱》详加注释。

顺治二年“茅山兵起”,李长盛之子李涉、李测、李涖(早卒)和李羡从句容外迁到安徽霍邱县楼郢地区。

今安徽省霍邱县楼郢李氏族谱有对联曰:“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

此联意思为:楼郢李(春芳)氏家族道德千秋垂范,霍邱花萼堂始祖李春芳一世是天下文宗(文章宗师)。

此族联与大明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句容人孔贞运《崇祯丙子(1636)句容李氏家谱序》一脉相承完全吻合:

“文定辅弼世穆两朝相业,如监修实录不循亲故之谀词,劝开言路不顾权豪之侧目,谏罢翔凤楼以省虚糜之废,主筑戍边台以固蓟辽之防,则文饶之从容裁决也,止倖功以免捣虚之师,赞贡市以安外夷之扰,则深之之明见万里也。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

“而维蔓(李长倩。老二房)、小有(李长科,改名盘。老四房)、少文(李长华,改名嗣京。老四房)、世臣(李长乔,改名乔。老四房)、心水 (李清,李长祺次子。老二房)诸君子文名鹊起足夸益贺齐名,群从日盛,绵远无涯,紫气云蒸,方兴未艾,李氏宗牒真堪匹道德五千言共垂不朽!”(见前第12篇)

爱国者爱家,清廉者正气。从“清廉宰相”李春芳“校”文学巨著《西游记》来看,大明首辅孔贞运赞李春芳“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绝非谬赞。“人品允为当代第一”因李春芳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清廉”宰相。“文章允为当代第一”,则是因为李春芳著作的《西游记》主旨宏大、内涵丰富,为华夏谋“千秋万载”之“太平盛世”,则此书当之无愧是“大明当代”“排第一”的文学著作。今《西游记》火遍全球,孙悟空深入人心。孔贞运“李春芳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之赞,放在今天,或许犹未过时。

其九,句容状元宰相李春芳“人品”受到后世名家追捧和褒赞。

明朱之蕃(万历二十三年状元,上元人)《容山张君瑞菊叙》有:

“句曲高皇帝先汤沐,间气郁勃,当有畸人,元辅石鹿公以相业特闻,其潜德未耀。”

明首辅句容人孔贞运崇祯九年(1636)《句容李氏家谱·序》有:

“(李春芳)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

明督学金兰《鸣鹤山建三台阁碑记》(1639)(见《乾隆句容县志》十卷)有:

“句曲为高皇帝南辅,负首善而向文明,称金陵重邑云。按,《国朝世德碑》纪,先系出句容县,今朱家巷在焉。则兹尤祖漆沮地也。东南三茅诸峰之胜甲天下,华阳所谓欲界之清都是已,西南有绛岩湖,周百二十里,渟泓渊毓,陶隐居号曰‘小泽’,实大江以南巨浸哉!山川森秀,蔚为人文宜乎!名贤辈起,如李文定之执政,杨柱史之乌台,勋德昭著,后先济美者难枚指数。今上戊寅春,余奉命督学畿南句邑,实驻节所按部,日进诸人士语之彬彬乎,质有其文,余心幸焉。”

康熙六年,笪重光《重修家谱自序》载:

“皆姻娅不绝如容邑曹冢宰、李文定诸大族。”

李柟(木庵)《宝华定翁大和尚六十寿序》有:

“余祖居华阳,每过故里,谒先相国祠,登玉带楼,望宝华山之胜,闻有所谓见月老人者。”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序言》(2018.10.8)中有:

“如关于《西游记》之作者,除说是吴承恩外,还有邱处机、陈元之和句容人、状元宰相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之说。洪文已罗列了一些线索与证据,这便给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了方便。”

2020年7月16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在《京江晚报》发表书评《守护乡邦文献,弘扬传统文化——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

“窃以为,洪文在这两部志书中,用力最勤、收获最大的亮点,乃是有关《西游记》之作者,考证出极有可能是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他在两书中多次列举了深入探究所发掘出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句容茅山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学荣光。余犹记,早在2007年12月9日A9版之《京江晚报》,就曾以‘大学教材要改写文学史’为肩题,而以《西游记作者并非吴承恩?》为正题,发表徐颖文章,引人注目。其实,《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当初一直未有定论。后来,由于胡适、鲁迅两位文学大家持吴承恩作而暂作定论。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有著名学者章培恒、张锦池、陈大康等人质疑,基本予以否定吴承恩作。哪是谁作的呢?2000年7月,沈承庆的专著《话说吴承恩》出版,书中解读《西游记》第九十五回的一首七律中藏有隐语‘李春芳老人留迹’,这与当初金陵世德堂本卷首所标明‘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同是‘编撰《西游记》’之意,因此断定:《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华阳洞天主人,亦即明•嘉靖朝的“青词宰相”、句容状元李春芳。惜乎沈氏已殁,此一观点尚未引起学术界重视。而今洪文同志持同样观点,更于这四部书的详细注释中举出众多证据,从籍贯、家世、姓名、字号、履历、识见、诗文著作、及李氏致仕后退居茅山与华阳洞之密切关系等诸方面钩稽查核,多角度反复论证,为《西游记》一书为句容李春芳撰著写定,又提供了相当有力的众多佐证,当能引起当今学术界之重视,从而推动这一结论深入形成学术界共识。此说亦当引起句容乃至镇江相关领导之重视,以便将此科研成果推而广之。这对镇江句容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学大事件。两部史志中还有许多珍贵资料,可供有兴趣者采摘发掘。”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6)

《镇江日报》(2020.10.9)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

据此,《西游记》第八十二回“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影射李春芳祖上居句容茅山、世代“清白”和皇帝“天赐”“清廉”之称号,与“弼马温”之“温”相扣,暗藏孙悟空“反下天宫”之秘密——言官诬告李春芳“不清廉”。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7)

作者《句曲诗综》等四部作品。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8)

西游记里藏着的那些秘密(西游记隐藏大秘密)(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