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肾病患者去医院就诊,不管是首诊还是复诊,这一项化验检查是必做的,那就是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单上的指标有很多,包括:尿液颜色(COL)、酸碱度(pH)、尿比重(SG)、尿蛋白(PRO)、尿红细胞(RBC)、尿隐血(BLD)、尿白细胞(WBC)、尿糖(GLU)、尿胆原(URO)、胆红素(BIL)及酮体(KET)等等。尿常规中与肾脏疾病最为密切相关的指标主要为尿蛋白(PRO)、尿红细胞(RBC)及尿隐血(BLD)。在尿常规中尿蛋白(PRO)通常以“ ”或“-”号来显示,即“-、±、1 、2 、3 ”,即最多显示为“PRO 3 ”(有少数医院的化验室可能还显示为“4 ”)。

尿蛋白3加但是肾功能正常(肾友查出尿蛋白3)(1)

毫无疑问,尿蛋白“ ”号越多(如3 ),表明这一次尿液中蛋白越高,可能提示病情越重,这也很好理解。

比如,肾病综合征(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患者出现高度水肿并尿量减少,化验尿常规中尿蛋白(PRO)常常为3 ,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达3.5克以上,甚至超过8.0克,血浆白蛋白也非常低,以及血脂升高等。一旦检查清楚及明确诊断,说明病情重,需给予治疗。可在起病之初3-6个月不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而给予一般治疗,如利尿、降压、降脂、抗凝及对症治疗等。如果不采取措施,多会引起不良后果。

再比如,IgA肾病并肾衰竭患者检查尿常规时,显示尿蛋白(PRO)为3 ,肾功能之血肌酐可达150μmol/L,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为1.8克,肾穿刺活检为Lee 4级。此时积极治疗是必须的,多需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且应尽早使用,同时还应控制血压达标及给予其它治疗。否则,病情将可能快速进展,直至尿毒症,后果严重。

从如上两个病例来看,检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PRO)3 ,很明显都应给予相应的治疗。然而,情况总有例外,有的时候,肾病患者检查尿常规出现尿PRO 3 ,医生却说“不用治”或“不用加药”,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3加但是肾功能正常(肾友查出尿蛋白3)(2)

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肾友必须弄清楚尿常规中尿蛋白是如何留取及检测出来的。留取尿常规前一般要求先应清洗外阴后再留尿检查(最好留取中段尿液送检),通常留取早晨的一次尿液,而选择留取“二次晨尿”更能反映病情。我们将清晨第一次尿称为“过夜尿”,而把解掉过夜尿2-3小时后留取的尿液称为“二次晨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肾病患者都选择留取的“晨尿”或“过夜尿”,患者往往从头一天晚上开始就不吃不喝,这样的话,等到了第二天早晨时解的尿液多非常浓缩,此时检查的尿常规中所有成分的浓度都非常高,化验报告显示的结果大多不能反映病情的真实情况。如果以此作为依据,对判断病情并不十分准确且更多会造成误判。

因此,当看到尿常规中尿蛋白(PRO)3 时,同时关注这一次尿液中尿比重(SG)这一数值以作出初步判断。当尿比重(SG) > 1.030时,说明尿液非常浓缩,此时尿常规中尿蛋白检测结果往往远高于实际结果,出现“假阳性”也不在少数。针对如此情况,上面文章中多次提到“进一步检查”这五个字。也就是说,当检查尿常规中尿蛋白(PRO)有“ ”时,都要求作进一步检查,即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项目。

待进一步检查结果出来后,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尿蛋白3 的肾病患者,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不高,甚至处于< 0.3克(或300mg)的正常范围。如若肾友原本为肾病综合征,且已停药多时,也无其它异常,则无需治疗;如若肾友原本为IgA肾病正在治疗中,其它化验指标也无明显异常,则不用加药,甚至还可减药或减少药物用量。

尿蛋白3加但是肾功能正常(肾友查出尿蛋白3)(3)

尿常规中尿蛋白(PRO)3 ,而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后显示的结果并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不仅见于空腹晨尿时,还可见于这几种情况:如高温天气下、大量出汗后、超空腹时、严重腹泻时、发热期间、剧烈运动后、月经期间及前后,以及女性白带较多而外阴未清洗后留取的尿液等等。

因此,很多情况下的尿常规中尿PRO有“ ”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判断病情或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仍然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如若作进一步检查,会发现:虽然肾病患者尿常规中尿蛋白出现3 ,但是,有的情况医生却说“不用治”或“不用加药”,原因就在于此。

肾友们,明白了吗?

文章来源于《肾为先》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