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作文立意好(如何让作文立意高远)(1)

生活可以平淡,思想必求高远。写作文时需要让文章的立意高远起来。本期,胡老师教你从四个方面入手:揭示新道理,思辩旧道理,走近真道理,指出没道理。

如何让语文作文立意好(如何让作文立意高远)(2)

本期特邀撰稿

胡少明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媒体撰稿人)

作者系深圳的中学语文教师,酷爱写作,从教经验丰富,曾任教大学、中专、高中、初中,擅长对教材内容进行文化价值观、哲学性思辨、文采修辞的挖掘。

揭示新道理

学生从哇哇坠地到如今,也就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见过的事情不多,经历的事件很少,不被骗、少上当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容易去揭示新道理?但老师读的书,经历过的事情都比学生多,在授课时候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社会阅历转教给学生,再教会迁移的方法,学生就可以知道如何去揭示新道理。此外,一反习惯性思维影响,反其意而行,也可以使文章立意格局翻新,使阅读者眼前一亮,顿生喜悦。

(一)迁移

由于文学史上有些作家在文学创作的风格、文化信仰的取向或者性格志趣等方面拥有共同点,把评价甲的结论用于评价乙,这就是迁移。

举例

清朝进士吴文英评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老师课堂

通过此评说,我们了解到在吴文英的眼里,庄子是因为对世界极度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常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我们可以联想到崇拜庄子的陶渊明,虽然他的生活充满着波折和沮丧,但他却描写出了阳光明媚、充满生机的桃源。这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表面上看似无情于尘世,却拥有着悲天悯人的心、最广博的爱,他把这心与爱置于笔下。我们把吴文英对庄子的评价迁移到陶渊明身上,也是同样可以的。

举例

有人评价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为什么?学识那么广博,学养那么深厚,为什么不能低调一点,涵养一些,冷静一会。

胡老师课堂

我读唐朝历史,知道唐德宗时的宰相有“四不”的豪言——“只要良心不死,对朝廷弊端要我不闻不问我做不到。”可能他也有陆贽的心结吧。如果把陆贽的“四不”豪言迁移到苏轼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缘由上,是不是可以使苏东坡的形象更加高大一些呢?据梁启超考证,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并不是反对全部新法,只是反对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司马光恢复旧法,他又因为主张保留新法中的合理部分,遭受排挤打击。可以看出他的良心太好,性格太直。

举例

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诗词有“眼”则活,无“眼”则死。

胡老师课堂

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我们可以迁移一下,写作文、写文章也是有“眼”则活,无“眼”则死的。

诗眼之“眼”,是一种借喻,并由借喻而成为论诗的专门用语。诗眼,在诗人,往往是他的得意之笔;在读者,则又是最精神之处。因此,眼之所在最容易被读者记住,且传诵不绝。

有警句名言做文章的眼,文章自此便可以名闻天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就是这样深入人心、蜚声海内外的。不但如此,文眼的感染力、影响力有时还决定着文章的知名度。

有一次,学生写习作《心中一片月》:

心中的月,是太白的月。文人墨客,酒与月光为邻,有幸读到诗人洛夫对唐代诗歌的评价,至今难忘:“要是把唐诗拿去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窃认为,要是把太白拿去榨,淌出的半斤是酒,半斤是月光。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诗,而没有诗,酒也淡泊无味。若说酒是鼓舞太白入世的愿望;那月,便是他出世的向往。儿时“呼作白玉盘”,壮时“欲上青天揽明月”,老时“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太白的吟月诗,至今读来唇齿留香。因此,月球上最醒目的一座环形山,联合国以“李白”来命名。

可见,只要懂得迁移,学生就会由“把唐诗拿去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迁移出“要是把太白拿去榨,淌出的半斤是酒,半斤是月光”。这不就揭示了历史文化精神乃至于现实生活中的新道理吗?

(二)革故鼎新

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这里用于作文立意,是指不落俗套,反向立意,提出新观点,揭示新道理。

举例

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2017年送给16岁儿子所在学校毕业生们的祝福是:我希望在未来岁月中,你能时不时地遭遇不公,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我希望你尝到背叛的滋味,这样你才能领悟到忠诚之重要。我祝你们偶尔运气不佳,这样你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明白你的成功并非天经地义,而他人的失败也不是命中注定。当你偶尔失败时,我愿你的对手时不时地会幸灾乐祸。这样你才能懂得互相尊重的竞技精神的重要。我希望你们将会被忽视,这样你们才会知道聆听他人的重要性。我还希望你们遭遇足够的痛苦来学会同情。

胡老师课堂

儿女高中毕业,父亲有机会到学校发表毕业讲话,中国人都会“ 祝福”“ 祝贺”的,然而约翰·罗伯茨一反常态,希望儿子“不幸而痛苦”,惊得世人瞠目结舌,但又不得不佩服其用心良苦。这段话很快流传开来,并且收获了许多掌声。表面上看关乎挫折教育,实际上意蕴深远。它不仅要教会年轻人从容面对未来的得失荣辱,而且指出了公正、忠诚以及同情心的价值。如果他们能够真正理解罗伯茨的这些观点,即使遭遇不幸与痛苦,恐怕也不那么害怕了。

举例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胡老师课堂

鲁僖公三十二年,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左丘明把这事记在《左传》里,让后来的人都知道。蹇叔哭师一反世俗的饯行祝贺,通过哭送警告穆公失误必将导致失败的下场,也警醒了世世代代的后人。蹇叔哭师也是反向立意,提出新观点,揭示新道理的。

当然,如果有学生有灵气,真的发现了人世间的真道理,那就该充分肯定、好好表扬了。例如马之越同学写的《走过,才明白》(第九届“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评比参赛作品),以“原来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为立意,描写如红树一样努力自强、不断拼搏的父亲,感恩如红树一样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父恩。

思辩旧道理

我们这里说的“旧道理”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思维、旧结论。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复存在,原来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思维、旧结论自然失去了继续存活的理由。这时,我们通过思辨分析,就会得到新的认识,懂得新的道理。

龙应台在给台湾大学毕业生致毕业祝辞的时候说:“我们从小就认为所谓西方文化就是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反抗权威的文化,都说西方是自由主义的文化。用自己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会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啊?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之后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一回事。”

这样的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当你学习了历史,了解了历史之后,你纳闷了,为什么这个社会给了你那么多道理,却并不告诉你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你就会去分析、推理、判断,这个过程,就是思辨。某些思想、观念也是具有时效性的,并且随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的改变,它们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旧思想、旧观念我们通过思辨,就会对它们有新的认识、理解,从而得到新思想,确定新观念。

伍尔芙说:“他人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就是我们的牢笼。”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头脑去想,才能不被旧道理蒙骗,有时甚至还要通过自己反复的观察、长时间的思辨才能打破旧习惯,获得新认识。

举例

许方舟《我和手机》“人们把不好的都归结于它,但人们发现咒骂它的理由总没感激它的理由多的多。”

……

“我下了车,仍然听得到人们那源源不断的骂声,他们都在责怪手机,而我们却紧握着手机不放。”

胡老师课堂

说手机,大家都说是万恶之源,这在中国几乎成为主流社会的一致认识了。连中国的出家人静空法师都在微信里发文章,题目是《你想毁掉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甚至还有说法国颁布法律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玩手机、使用手机的。这是旧思维,旧观念。孩子玩手机里的游戏迷恋上瘾,或者用手机上网聊天耽误学习。这不是手机的错,是孩子的监护人监管不到位造成的许方舟写自己用手机查资料、练口语、探讨交流学习心得,因为她通过观察、体验、思考,明白了人们“发现咒骂它(手机)的理由总没感激它(手机)的理由多的多”的新道理,所以她在别人的责骂、责怪声里,握着手机不放。

我手上的手机也没放!我的几万字的散文全是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写成的。讲大一点的道理,中国还要靠华为去跟西方竞争5G的制作标准。

思辨旧道理,其实有点推陈出新的味道。就是要对旧的思想观念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观念、思想。

走近真道理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过“道德没有对错”,它是社会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道德这个东西是人们的一个共识标准,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历史演变了,它的内涵外延都会随之演变。

举例

《大道之行也》中有这样一句:“大道之行也,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课文注释贤:贤能的人。

胡老师课堂

我们思考一下“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

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个时期,有文有德者为“贤”。

张仪说秦王曰:“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亲齐、燕,以成伯王之,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试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伯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于国,以主为谋不忠者。”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臣冒死罪,希望见到大王,谈论秦国的战略以及怎样能够破坏天下的合纵战略及其力量,灭赵亡韩,迫使楚魏称臣,联合齐、燕加盟,建立霸王之业,让天下诸侯都来朝贡。请大王姑且采用我的策略,假如不能一举而瓦解天下合纵,攻不下赵,灭不了韩,魏、楚不称臣,齐、燕不加盟,霸王之业不能建立,天下诸侯不来朝贡,那就请大王砍下我的头,在全国各地轮流示众,以惩戒那些为君主谋划而不尽忠的臣子。

“世有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功。”时势造英雄,战国纷争,列强吞并,各国之王认为“贤”的标准不再是有文德,而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的非凡魄力的法家商鞅、纵横家张仪。

李隆基为什么早不杀安禄山?朱棣为什么拜丑和尚姚广孝为师?考据他们当时的历史状况,设身处地想想李隆基、朱棣当时条件下的理想追求,我们就能理解“贤”是有具体的、历史环境的要求的,不是一个“贤能的人”那么简单。

走进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考察尽“ 贤人”的历史和历史的“ 贤人”,才能走近“贤”的真道理。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重读经典,我们通过运用新的价值标准,发现经典在新的时代已经可以有新的理解,并且生发出新的影响力。对过去不愿承认、不敢承认的事实,我们终于可以正常面对,终于走近了真理,至少是走向了真相。

举例

1.《范进中举》里的胡屠夫是个什么形象?一位教授在“百家讲坛”给了一个定性:古今来第一传奇小人,理由有四点:变脸大师、牛皮大王、语言大咖、贪心大汉。分别找出了证据:

①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胡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②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③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的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④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胡老师课堂

胡屠户没有读过书,他的性格势利、市侩、贪便宜不是书里教的,不是老师教的,更不是娘肚子里带来的。是他成长的过程中,环境逼出来的,教出来的,在中国的市民社会里有着极其广泛的代表性。典型环境产生典型人物,中华文化的典型环境里培养出典型的小人,那中华文化的土壤岂不全是负能量的了。尤其是他还不失善良,有畏惧之心,安守本分之心,机智权变之行。如果给他的人物形象定性就是古今来第一个小人物。

不要站在当代道德的高点,去评价对待历史环境里的人物形象,对历史上的人指手画脚,贴标签、戴帽子,只有跟着历史人物一起去谋生存、求发展,才能体会到他们身不由己的可怜、可惜。这样的分析或许让读者接近了真理,胡屠户这个“古今来第一个小人物”是中性的,虽有可鄙夷的一面,更多的是令人同情。

作文中运用辨析概念有助于认清事实的真相,可以帮助我们在作文中揭示真道理。

举例

龙应台曾经说:素养跟知识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我们不要忘记,很多纳粹头子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

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

素养和知识的差别,王阳明说:“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用来解释“知行的本体”的四个字,很能表达我对“人文素养”的认识——真诚恻怛。

对人文素养最可怕的讽刺,莫过于在集中营里,纳粹要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认识人文价值而“真诚恻怛”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胡老师课堂

文中对“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对比辨析,让读者能认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也让我们知道一个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素养,而有真正素养的人一定是知识丰富,并且拥有真、善、美的情怀的。

指出没道理

“指出没道理”适用于驳论文。一般情况下,批驳文章的思路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这当然有道理的。驳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出对方没道理。

记得数学里有定理、公理,数学定理需要论证,公理是大家公认的道理,不需要论证。

有部分老师不好好钻研教材文本,不考虑初三学生时间紧迫,还在那里高喊“大语文”口号,大讲特讲“读好四大名著,不会写的人也会写了”的空话。初三了,计时单位用刻——15分钟来计算,叫刻不容缓!四大名著读了的,算了,没有读的别读了。为什么?没道理,也不用讲道理。因为有比四大名著更适用、更直接应对中考《考试说明》《考试试卷》的是教材课文——以本为本嘛。不过,指导学生写作文,还得教他们作文立意时驳斥对方,“指出(对方)没道理”的方法。

举例

著名作家刘绍棠到国外访问,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的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吗?”刘绍棠反戈一击:“照此说来,你们喝了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

胡老师课堂

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这显然是一个谬论,刘绍棠根据这一谬论,设置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谬论——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这样,也就构成了一种与对方谬论相同而又荒唐的关系,产生了强大的反驳威力,一举就驳倒了对方。

这是驳论证的方法,用类比的方法指出论证不合逻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敌论点不攻自破,就没有存在的道理。

举例

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说:“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不由赞赏:“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胡老师课堂

“你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这句话除了具有“我用你放进去的方法拿出来”的字面意思外,实际上还隐含着另一个信息——“如果你根本就放不进去,我也就无须拿出来。”支撑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观点的论据是虚假的,不可能存在的。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假性,对方论点就不攻自破,对方的观点就当然没有道理。

举例

再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胡老师课堂

王安石根据司马迁“好客自喜”出发,反驳世人误解,把客当成士。引申其观点,得不出可以南面而制秦的必然结果,于是大喝一声,“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天下猛醒,世人皆懂了。这是驳论中的归谬法,先承认敌论正确,引申后却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从而否定其成立的理由。指出敌方没道理,不需要作者再提什么正面主张。

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所以,在给作文确定立意时,不仅要指出敌论没道理,还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道理及其依据。

中国古代的文章家早就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都强调文章是用来阐述思想、说明道理的。我们这里不讨论文章的社会作用,只借用这个成语表明我在作文立意上的指导思想,思辨旧道理、指出没道理,走进真道理、揭示新道理,从而为行文确立中心。“意犹帅也,无帅之卒,谓之乌合。”没有立意的文章,是一盘散沙;没有高深立意——阐述思想、说明道理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本版编辑 | 郑艳艳

原文刊登于深圳教育报刊总社《深圳青少年报•中学周刊》

往期相关推荐

如何写好作文中的“特写镜头”丨名师点拨

小学高年级作文,“写什么”比“怎样写”更重要丨名师点拨

莲花山公园、东湖公园……熟悉的地方有什么好写的 | 名师点拨

感谢浏览

深圳少年派

在这里,我们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如何让语文作文立意好(如何让作文立意高远)(3)

合作电话:0755-83521790

合作szteenag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