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鲁迅和胡适都是现当代文学的大咖。

鲁迅比胡适年长十岁,两个人的父亲早逝,都是靠着母亲一手拉大。

但是两个人在婚姻在做出不同的选择,影响不止是他们那一代的人,还直接地影响了下一代。

02

我们先说胡适吧。

在胡适13岁,他的老妈给他在村里订了一门婚事,对象是大字不识的江冬秀。

其后,胡适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此时,距离胡适与江冬秀订婚已经过去了14年了。

倡导个人主义的胡适还是听从母话,与素未谋面的江冬秀结婚生子了。这个是极为讽刺,一方面是胡适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另一面自己选择不折不扣的“包办式”婚姻。

胡适爱不爱江冬秀,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从目前披露的文字来看,胡适理想的结婚对象肯定不是江冬秀,不然,胡适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桃色绯闻”。

情感得不到满足,大字不识的江冬秀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很失败。

胡适为什么娶一个老婆(胡适妻子还是要娶受过高等教育)(1)

胡适一家,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曾有一女,小名素斐,因疏于照顾和管理,夭折了。

胡适的长子胡祖望留在美国读书、工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幼子胡思杜却是悲剧人生了,也是胡适晚年的痛。

幼子胡思杜留学美国,转了两所大学也毕不了业,更传奇的是1949年,胡思杜选择留在大陆,并声称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后来,因受不了在“反右“运动中的凌辱,自杀身亡。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胡适忙于工作,子女教育的责任应该是落到妻子的头上,无奈江冬秀没文化,缺少耐心,根本不能担当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因此,晚年胡适感叹道:“妻子还是要娶受过高等教育。“

如此感叹,说明胡适心中还是很有悔意。

只是,当时干嘛去了呢。

03

接着我们来说鲁迅和许广平吧。

许多人骂鲁迅的一点是浪费了原配朱安的一生。这个说法绝对是站在今天的角度评论过去的历史。

如果当时鲁迅休了朱安,朱安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不要以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多么的开化,很多人的脑子里还是封建社会的一套。

这个更加凸显许广平的大胆了。

许广平先要违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然后还得跨越师生、女追男的鸿沟,幸运地赢得了鲁迅的爱情。

鲁迅比许广平大17岁,家里有一个没有夫妻之实的妻子,换成是当下的社会,敢于追求这样的男人,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鲁迅与许广平婚前是自由恋爱,这点确定无疑。

鲁迅与许广平婚后的生活也过得平淡了,但是鲁迅死后,许广平要管两个家,一个是上海要抚养周海婴长大,另一个就是寄生活费给北京的家,也就是给鲁迅的母亲和朱安的生活费。

胡适为什么娶一个老婆(胡适妻子还是要娶受过高等教育)(2)

鲁迅一家,图片来自网络。

婚后只育有一子,就是周海婴了。

我不敢说周海婴一生的成就高于胡适的长子胡望祖,但从周海婴先生出版《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回忆录来看,周海婴是在温暖的家庭里长大,人格健全,有选择的自由。

04

胡适和江冬秀感情不好,更有传闻江冬秀拿刀威逼胡适的事,这些对子女的影响是负面,不利于培养子女的健全人格,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温暖了。

鲁迅和许广平虽不至于恩爱有加,但是两个人能相互尊重,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相对而言,人生的路会走得较顺一些。

不要说什么“一个坏女人毁三代”的话了,妻子是自己选,家庭是共同经营,难道身为家长就没有责任吗?

一个家,以爱情为前提的交往而组建起来,对后代子女的影响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