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趣问100题·6·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她“孵”出了宋朝?

宋太祖皇后简介 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1)

昭宪太后杜氏

宋太祖的母亲杜氏(911-961),定州安喜县(今河北定州)人,史籍没有记下她的名字,去世后谥号“明宪太后”,后改“昭宪太后”。

一、成亲生子

宋太祖祖籍涿州,他的父亲赵弘殷于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出生于原籍。

赵弘殷出生不久,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任宣武军(治今河南开封)节度使的朱温废唐哀宗李柷,建立“五代十国”的第一代“后梁”。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之一,朝代更替频繁,战乱不断,社会黑暗,人民命在须臾,朝不保夕。赵弘殷18岁时,想投奔镇守镇州(治今河北正定)的成德军节度使王镕。途中路过安喜县杜家庄,遇到下雪,到一户人家门外避雪,这户人家的家丁见赵弘殷相貌英俊、气质超群,请他进门歇息。赵弘殷进门,这户人家的主人杜爽对赵弘殷很是同情,以饮食款待,并邀请赵弘殷在家中暂住。赵弘殷在杜家住了几天,杜爽发现赵弘殷勤快谨慎,就将自己15岁的大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女子,就是宋太祖的母亲。

赵弘殷与杜氏成亲不久,告别岳父、妻子,继续去往镇州。赵弘殷骁勇善战,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得到了王镕的收留和重用。镇守太原、忠于唐朝的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在黄河岸边与后梁交战,王镕派赵弘殷率领500名骑兵增援李存勖。李存勖非常欣赏赵弘殷的勇敢,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掌管亲兵。

宋太祖皇后简介 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2)

赵弘殷

后梁龙德三年(923),李存勖攻灭后梁,建立后唐,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大约就在这一年,赵弘殷把妻子接到洛阳,夫妻团聚。后唐天成二年(927)二月十六,宋太祖在父亲的军营洛阳“夹马营”出生。此前,赵弘殷与杜氏生过一个儿子,但很小就夭折了。多年以后,杜氏又生了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秦王赵廷美、夔王赵光赞和燕国、陈国公主两个女儿,只是赵光赞也夭折。

二、治家

杜氏治家严格有礼法。

宋太祖到了读书的年龄,恰好“夹马营”外有一位“陈学究”办了一所学堂,赵弘殷和杜氏把宋太祖送到学堂,跟随陈学究读书。

后唐清泰三年(936),后晋取代后唐,大约在三年后(939),后晋将都城迁到开封(今河南开封),赵弘殷一家随之迁居开封,这一年,赵光义出生。几年后,赵家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赵光义念书。这位家庭教师,就是后来的宋太祖第一谋士、一代名相赵普。

宋太祖皇后简介 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3)

赵普

杜氏对赵光义要求很严,每次赵光义外出,都给他规定回家的时间,而且一定要有赵普陪同才行,曾说:“只有赵普陪同,我才放心。”

三、念旧情,识人才

杜氏很念旧情。后周显德三年(956),周世宗亲征南唐淮南地区,已经是禁军殿前司都虞候的宋太祖率部跟随。因为军功,宋太祖升任定国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有了自行聘任幕僚的权力,杜氏让宋太祖将陈学究、赵普招到节度使府,陈学究做了一般幕僚,赵普则当了类似于机要秘书的“掌书记”。

宋太祖皇后简介 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4)

蒙学

但宋太祖对陈学究却不“感冒”。在跟随陈学究读书时,因为嫉恶如仇,容不得同学犯错,宋太祖常与同学闹矛盾,陈学究每每教训宋太祖,宋太祖对陈学究很厌恶。赵普出生于后梁龙泰二年(922),比宋太祖大5岁,赵普到宋太祖家做家庭教师,二人很说得来,结下了友谊。因此,宋太祖有事都只是和赵普商量,一点都不让陈学究参与,不久,陈学究只得离开。

而对赵普,杜氏也非常看重,赵普在宋太祖的节度使府任过“掌书记”,杜氏一直称赵普为“书记”,而不称他的名字。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宋太祖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杜氏曾对赵普说:“我儿子很多事都不懂,书记您要尽心辅佐、引导他啊!”

四、临危不惧,明大势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北方边境传来战报,说是契丹来侵。其时被后人称为“五代唯一明君”的周世宗已于前一年六月去世,在位的皇帝是周世宗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宰相范质等人决定,由时任禁军统帅之一、殿前司都点检的宋太祖率军北上迎敌。初二,宋太祖率军离开都城开封,下午到达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驻扎。当晚,将士发动兵变,推举宋太祖为帝。初三,宋太祖率军返回开封。

宋太祖皇后简介 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5)

陈桥兵变

宋太祖兵变返回的消息传到开封时,杜氏正带着宋太祖的妻子王氏在寺院“定力院”设斋舍饭(一说宋太祖出征前,将母亲、家人“寄于”寺院封禅寺),后周有关部门派兵到定力院搜捕杜氏等人,欲加杀害。王氏非常害怕,杜氏说:“我儿子平生异于常人,人们都说有极大的富贵,有什么可担忧的?”

由于杜氏的沉着和定力院“主僧”的掩护,杜氏等人躲过了后周军兵的搜捕。稍后,宋太祖派来保护家人的军兵到来,向杜氏报告,宋太祖已经做了皇帝,杜氏说:“我儿子一向有大志,今日果然应验!”

宋太祖肇建宋朝,建年号“建隆”,于建隆元年(960)正月初四即位为帝,即位后即尊母亲为皇太后,在殿堂之上向母亲拜贺。但杜氏却显得并不高兴,身边人问杜氏:“臣听说‘母以子贵’,现在您的儿子做了天子,您为什么还不高兴?”杜氏说:“我听说‘为君难’,天子置身亿万人之上,若治理得道,则此位可称尊贵;如果一旦治理不好,到时候恐怕想做一个普通人都做不到,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啊!”宋太祖听后,再此跪拜母亲:“儿一定记住母亲的教诲!”

五、订立“金匮之盟”

宋太祖当上皇帝后,杜氏虽然地位尊崇,得享富贵,却很快在建隆二年(961)二月得了病。五月,为给母亲祈福,宋太祖宣布大赦天下。但这并没有挽回杜氏的生命,杜氏病情日渐沉重。宋太祖日夜服侍母亲,不离左右,为母亲端汤递药。

一次病痛发作,杜氏让宋太祖紧急召来赵普,接受临终嘱托。赵普到了,杜氏问宋太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天下吗?”宋太祖呜咽着不能回答。杜氏坚持问他,宋太祖说:“臣之所以得天下,都是列祖列宗和太后积的福德!”杜氏说:“不然,只是因为周世宗让幼儿做了天下之主罢了。假使周朝有年长的皇帝,天下岂能为你所有?你记着,你百年之后,要传位于你的弟弟。四海至广,国事至多,能立年长的皇帝,是社稷之福啊!”宋太祖听后,一边给母亲叩头,一边哭着说:“臣敢不听从教诲!”杜氏见宋太祖答应自己的要求,转头对赵普说:“你和我儿共同记下我的话,不可违背”,并命令赵普就在床前将此“遗命”写成誓书,在誓书末尾注明“臣普书”,将誓书珍藏在金盒中,指定严谨慎重的宫人保管。

宋太祖皇后简介 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6)

金匮之盟

十五年后,宋太祖于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夜去世,他的弟弟、38岁的赵光义在灵前继位,是为宋太宗,当年宋太祖的长子赵德昭26岁、次子赵德芳18岁,确实避免了杜氏所担忧的“主少臣疑”,甚至因之引起政局动荡、国家危乱的局面。

杜氏与宋太祖订立的誓约,史称“金匮之盟”,后世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存在,认为是宋太宗在“烛光斧影”之中继承的宋太祖皇帝之位,为了粉饰自己得位合法,捏造了事实。这也使“金匮之盟”与陈桥兵变、“烛光斧影”一起,成为宋初三大疑案之一。

但根据杜氏的为人和事理分析,杜氏与宋太祖订立“金匮之盟”,有其合理性。杜氏生于唐末,长于五代,亲身经历了五代五十三年间历经五姓、十二位皇帝频繁更替的乱世危局,通过后晋、后汉、特别是后周因为皇帝幼小被宋太祖篡国的教训,是有可能做出让宋太祖舍弃未成人的儿子,传位于与宋太祖共同打下江山的弟弟赵光义的。这也符合杜氏深明“大势”的性格。

建隆二年六月二日,杜氏在后宫滋德殿去世,享年年六十岁。宋太祖为母亲上谥号“明宪太后”,乾德二年(964)三月二十五,改“昭宪太后”,并将母亲与父亲赵弘殷合葬于永安陵(在今河南巩义)。按照“谥法”,“果虑果远曰明”,“昭德有劳曰昭”,“博闻多能曰宪”,宋太祖给杜氏上谥号“明宪”“昭宪”,很合“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谥法规定。

宋太祖皇后简介 宋太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7)

昭宪太后杜氏

人们常说,“母亲是一个家庭的温度,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孵化出什么样的子女、什么样的家庭。”依此,根据杜氏一生行事,我们是否可以说,是杜氏“孵化”出了宋朝?

读者诸君,对此您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