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正如我藏不住爱你时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

读着这几句诗,一个深情又浪漫的诗人跃然纸上

写下这些句子的人该是怎样的才子啊,他又是为谁情根深种?

但现实是残酷的,他的深情也只是藏在文章里……

1、美好爱情的开始

1946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余家,一个男孩儿在家人的殷切盼望下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秋雨”,既好听又文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余秋雨很幸运地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有没有儿女(成名后抛弃13年糟糠妻)(1)

童年余秋雨

余秋雨的父亲是当地的公务人员,母亲曾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家里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父亲的收入用于日常生活也绰绰有余。

余秋雨的母亲有着不凡的出身,她的思想和远见也远超平常人,她对余秋雨的教育和前途十分重视。

为了给余秋雨提供更好的教育,也为了一家人能走出小乡镇,过上更好的生活,余秋雨的母亲三番两次地劝说余秋雨的父亲放弃老家的工作,然后一家三口一起去上海生活

可是,余秋雨的父亲出身贫寒,并没有余秋雨母亲那样的眼界,他舍不得自己的安稳生活。

为此,年幼时的余秋雨经常听到父母为了此事争吵。一直到余秋雨上完小学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才搬到了上海生活。

来到上海后,余秋雨很争气,凭借着对学习的热爱和刻苦的精神,他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附中读中学,后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读大学,1968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

但在那个年代里,上海本地人在婚恋市场上更吃香。即使是余秋雨,即使是大学教授,也因为不是上海人而单身了三十几年。

也许是命中注定,正在身边的人都为余秋雨的终身大事烦恼时,一位美丽可人的女孩儿猝不及防地闯入了他的生命。

1974年,余秋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招生老师时意外认识了落榜的考生李红,两人相谈甚欢,渐渐生出了情愫。

李红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一位医生,典型的书香门第。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有没有儿女(成名后抛弃13年糟糠妻)(2)

李红

李红的父母一直想把李红也培养成一名教师或者医生,但是年少的李红却对这两个职业都不感兴趣,她独独喜爱听曲儿。

中学毕业后,李红被分配到上海纺织厂做工人,直到她看到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公告,心中的热情又被激发出来,她果断报了名。

报名后,李红便开始全身心地备考,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李红突破了重围,在几千人中脱颖而出。

于是她出现在了余秋雨的面前。

虽然李红最后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但是却认识了主考官余秋雨,也不知道是劫还是缘。

2、坎坷的爱情路

李红第一次出现在余秋雨面前的时候,余秋雨就已经被美丽温婉,行为举止落落大方的女孩儿吸引了。

那个年代,大学招生对学生的家庭成分看得特别重,而李红由于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被贴上了成分不好的标签。

后来李红没有通过政审,余秋雨感到十分惋惜,于是他便亲自找上了这个让他牵挂的女孩儿去解释原因,并推荐她去竞选电影《春苗》的女主角。

余秋雨觉得李红的样貌,身材和性格都与电影的女主角很符合,但是李红还是错失了这次机会,毕竟和她竞争的是一名专业演员。

虽然李红最终没能如愿,但她却感念余秋雨的帮助,两个人越走越近。

两人熟识后,余秋雨便经常去找李红聊天,两人谈天说地,无所不言,言无不尽。

余秋雨学识渊博自然是不必说的,但长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李红虽然没有读过大学,却博览群书,特别是对于她热爱的戏剧艺术更是了解颇多,可以很轻松地在余秋雨的面前侃侃而谈。

虽然两人的出身、学历和工作都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相近的思想观念将两个人越拉越近。

在和李红相处的过程中,余秋雨总有着无尽的欢喜,他们常常聊天聊到忘了时间,余秋雨只能步行回学校。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有没有儿女(成名后抛弃13年糟糠妻)(3)

余秋雨

就这样,在一来二去的交往中,两颗心渐渐融合,不久之后两人便互相表明了心迹,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后来,两个人的恋情被发现,遭到了李红父母的强烈反对。

主要是因为余秋雨的家境比李红差得太多,即使余秋雨作为大学教师,他的收入也没法为李红提供富裕的生活。

但李红已经陷入了和余秋雨的甜蜜爱情里,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告,她一意孤行,坚决要和余秋雨在一起。

李红的父母见女儿态度坚决,便采取了强硬措施,将她关在家里。但李红为了反抗父母,在家里不吃不喝,没几天就病了。

李红住院后,余秋雨心急如焚,他不顾李红父母的阻拦,日夜守在李红的病床前精心照料。

就是通过这个举动,李红的父母看到了余秋雨对女儿的真心,随即松了口,李红和余秋雨终于可以安心交往。

3、共患难的糟糠之妻

1979年是余秋雨和李红交往的第五年,他们满怀憧憬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时的余秋雨经济条件很不好,夫妻俩只能租住在一个格子间里,连厨房都没有,结婚好几年,两个人都没有开过火。

为了生活下去,李红总是到父母家吃饭,然后用一个大大的饭盒装满饭菜,匆匆忙忙地给余秋雨送去。

婚后的余秋雨专心于创作,除了上课就是写作。有了李红这个坚强的后盾,余秋雨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

李红白天上班,晚上还要操持家务,照顾余秋雨,忙得晕头转向

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李红也从未有过丝毫怨言,她甘愿从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沦为余秋雨的“老妈子”,她的爱炽热而又深沉。

看到如此操劳的李红,余秋雨的内心也十分感动,他向李红保证自己一定会努力写作,取得成就,让李红过上想要的生活。

这时的李红是幸福的,虽然劳累,但一切都有盼头,生活还有希望。

1984年,李红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宝宝,1986年,余秋雨被提拔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后又升为院长。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有没有儿女(成名后抛弃13年糟糠妻)(4)

余秋雨

女儿的出生让这个家一下子有了生机,余秋雨的升职也使夫妻俩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不久之后,余秋雨被查出了肝炎,病痛开始折磨着他。

接着,余秋雨在动荡时期写过的颠倒黑白的大批判文章被查出来,他的院长位置也没有了。

夫妻俩的生活一下子又陷入了困境,生活的压力全都落到了李红的身上。

但李红只是个普通的纺织工,她又怎么承受得起丈夫的医疗费和女儿的抚养费呢?无奈之下,李红决定只身去深圳闯荡。

临走之前,李红将余秋雨和女儿安顿在了娘家,由自己的父母照顾。

初到深圳,李红没有其他的技能,只能到服装厂上班。为了节省开支,李红租住在一家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一天三顿啃馒头充饥。

第一个月李红拿到了640元的工资,她只留下了40元做自己的生活费,将其余的600元都汇给了余秋雨。

李红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供养着余秋雨和自己的家庭,生活艰难,而她却甘之如饴,殊不知余秋雨已经起了二心。

4、过河拆桥,无缝衔接娶新妻

正是李红在深圳打拼的这段时间,余秋雨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马兰。

比起在工厂打工的李红,显然马兰对余秋雨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马兰,一位著名的黄梅戏艺术家,26岁就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西游记》里扮演的唐僧母亲的惊鸿一瞥更是惊艳了无数人。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有没有儿女(成名后抛弃13年糟糠妻)(5)

马兰

但就是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佳人,在无意间读了余秋雨的《艺术创作工程》后对其倾慕不已。

自此马兰便开始关注余秋雨,她收集了余秋雨的所有作品,并仔细阅读,作品中的文字和思想渐渐深入到马兰的心里,为马兰解答了很多艺术上的困惑和难题。

不久之后,马兰刚好要去上海演出,她便想借此机会认识一下才华横溢的余秋雨,于是马兰便主动邀约余秋雨去观看自己的演出。

余秋雨也对当时已经颇有盛名的马兰很感兴趣,也想一睹佳人风采,于是欣然赴约。

当天的演出,马兰在余秋雨面前惊艳亮相,演出结束后,余秋雨在后台找到了马兰,两人一见如故。

马兰是一位艺术家,而余秋雨在艺术上也很有造诣,两人聊天的过程就是思想和灵魂的碰撞。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有没有儿女(成名后抛弃13年糟糠妻)(6)

就是这种契合让两人越靠越近,余秋雨沉浸在与马兰的交往中,已然忘了还在为他辛苦打拼的糟糠之妻李红。

1992年春节前夕,李红由于长期操劳而病倒了,外面热热闹闹,到处是喜庆的春节氛围,但李红却只能一个人躺在狭小的屋子里忍受着孤独。

实在是太过想念余秋雨和女儿,李红强拖着病体寻得一处公用电话打给了余秋雨。

不同于往日的嘘寒问暖和柔情蜜意,余秋雨的态度及其冷淡,李红的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

过完春节后,李红的身体也渐渐康复,她马不停蹄地回了家,本以为迎接自己的是余秋雨温暖的拥抱,可是余秋雨书桌上的一封信宛如晴天霹雳,让她半天喘不过气。

信上还是李红熟悉的笔迹和辞藻,连露骨的情话都似曾相识,可是那不是写给自己的,那些热烈的情话已经属于另外一个女人。

李红去质问余秋雨,他坦诚相告并连连道歉,可是余秋雨的抱歉怎抵得上李红这么多年的付出?

那时候,余秋雨和李红的女儿才8岁,或许是割舍不断两人的爱情,也或许是为了女儿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李红也曾苦苦挽留余秋雨,可一切都是徒劳,变了心的男人哪里还会回头。

1992年7月,一纸离婚协议结束了两人的婚姻,也结束了李红的爱情。

同年,余秋雨迎娶了比自己小16岁的娇妻马兰,两人成了外人口中“金童玉女”的结合。

也是这一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他一时间名声大噪。

余秋雨和妻子马兰有没有儿女(成名后抛弃13年糟糠妻)(7)

余秋雨与马兰

离婚后的李红当过导游,当过搬水工,但无论多难,她都没有接受过余秋雨的接济,就连女儿的抚养费她也没有拿过。

后来,李红通过做健身器材生意发家,又在深圳买了房子,将父母和女儿都接了过去,共同生活,再也没有成家。

有人说是余秋雨的无情造就了李红事业的成功,可她曾经爱得那么辛苦,谁又会感念余秋雨的这种“造就”呢?

多年后,看到电视上正在高谈论阔的余秋雨,李红脱口而出

“好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多年的付出,要想彻底释怀谈何容易。

无论余秋雨在艺术上的成就有多高,但他在对待发妻李红的行为上就是一个伪君子,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