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曾看不上的美的,如今竟反超了格力,根本原因何在?

说到购买家电,特别是买空调,很多人都会想到格力这个牌子,因为“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而且“一晚只需一度电”。过去这些年凭借着实力和大众的口碑,格力稳坐行业的头把交椅。但现如今美的已经成功反超,成为了新的空调龙头。这不禁让人好奇,美的到底是靠什么打败格力的?

过去30年间,国内家电领域诞生出了美的、格力、海尔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的和格力这两大品牌扛着家电行业的半边天,他们也因此被外界称为“双雄”。作为同行竞争在所难免,特别是在家电行业进入到红海市场以后,两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不过,双方竞争了这么久,格力第一的位置始终没能被撼动。董明珠曾经还说过“如果一定要拿美的跟格力相比的话,那我觉得这两家企业压根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起码在空调领域我们绝对是老大,不是谁都能轻易撼动的”。

董明珠说这番话并不是因为过于自信,要知道在过去二十多年间,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净利润,格力都做到了遥遥领先。以前说它是空调老大,很少会有人站出来反驳,但2012年之后市场风向就开始慢慢变了,外界对于美的和格力谁的投资价值更高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争议出现,其实就是因为美的虽然在营收规模上略微领先于格力,但净利润却远远落后。2012年格力的营收为1001亿,美的为1027亿,净利润方面前者为73.8亿,而后者只有32.6亿。大家评判的标准各不相同,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

格力为什么会被美的反超 董明珠曾看不上的美的(1)

自此之后双方谁也不愿意让谁,都说自己才是空调老大。在争执了八年之后,美的和格力谁的投资价值更高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美的集团营业收入为2857亿,净利润达到了272亿。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为1705亿,净利润为222亿。从中不难看出,美的在营收和净利润上都超越了格力,打破了盈利能力落后的困局。不仅如此,美的在二级市场股价的表现也实现了全面反超。这一年美的股价上涨了75.91%,而格力下跌了2.38%。

不过,在各大论坛上我们还是能看到双方的拥护者吵得不亦乐乎。有人说这些数据并不能证明美的已经超越了格力,因为要是比销量、比市场占有率的话它还是不行。所以这部分网友觉得,当时就给出“美的超越格力”的定论为时过早。实际上,虽然当时格力在线下市场仍占据着主要优势,但是双方在这方面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不足一个百分点,而美的线上市场份额却远远领先于格力,高居第一位,照这样发展下去,反超也是早晚的事。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一年,美的再创佳绩。从全年营收情况来看,格力电器达到了1800多亿,而美的直接突破了3000亿大关。其中格力在空调业务上的营收为1317亿,美的为1418亿,谁才是空调龙头,答案显而易见。2022年618的数据更是直接证明,美的超越格力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两家虽然都没有向外界披露618的销售额,但是在京东的空调榜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美的不仅是单品销量冠军,同时还是总销售额第一。

格力为什么会被美的反超 董明珠曾看不上的美的(2)

美的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它的创始人何享健。他的学历并不高,26岁以前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不仅在老家种过田,还在工厂里打过工。虽然他很努力,但生活条件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好在何享健很聪明,在工厂当学徒期间他学到了不少知识,后来就自己开了一家生产塑料瓶盖的小公司。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公司早期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早日摆脱困境,何享健又开始带着公司生产玻璃瓶、发电机、刹车闸等产品。可惜几次尝试之后,他的这家小公司仍在温饱线上挣扎。不过何享健并不想轻易放弃,于是在1980年再次尝试转型,这一回他终于成功了。

何享健这一次选的是电风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款产品就让公司实现了盈利。既然电风扇这么好卖,那干脆以后公司就专门搞这个业务好了,所以1981年他就把原来工厂的名字改成了“美的风扇厂”。虽然风扇行业的竞争没空调那么激烈,但要想在市场突出重围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了站稳脚跟,何享健带着美的研发出了独有的塑料电风扇,产品上市之后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美的电风扇也借此成为了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空调慢慢成为了消费者的夏日“新欢”,不过这对传统电风扇业务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好在何享健反应很快,既然时代选择了空调,那就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转型。1985年,他带着美的开始进军空调行业。几年之后美的正式搭建起了空调生产线,同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搞研发。转型之后,美的发展地越来越快,2002年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08 亿,2006年总营收就达到了570亿,四年之后又成功突破了千亿大关。

格力为什么会被美的反超 董明珠曾看不上的美的(3)

何享健之所以能够带领美的集团一步步发展, 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里的佼佼者,是因为他敢为人先,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智慧。何享健曾经说过“只有不断地变革,才会有生存的空间”,在美的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公司的经营制度,何享健没有采用传统的办法,而是选择把公司元老的权利进行分散,尽可能提拔那些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久而久之,美的形成了一套集权有道、分权有序、用权有度的经营模式。在产品的问题上,何享健也一直坚持以创新为原则,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从2018年到2022年,美的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500亿,在全球拥有的专利已经突破了10万。2022年国内企业专利持有名单中,美的跃居第一。

可能有人会说,虽然美的技术含量高,但格力的实力也不差啊。在大家的印象当中,这两家企业一直都是不相上下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格力输给了美的?

从两家品牌的线上市场占有率情况就能推测出,导致格力被反超的一大关键原因就是线上布局太晚。早在2011年的时候,美的就开始在线上布局,还成立了电商业务模块。2014年,美的又跟阿里、京东和苏宁这三大电商平台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也就是在这一年,美的线上的销售突破了百亿大关。2020年,线上渠道已经为美的集团提供了47%的收入,这成为了它业绩增长的一大关键因素。

格力为什么会被美的反超 董明珠曾看不上的美的(4)

现如今美的在几大电商平台上运营着上万家店铺,零售终端不仅多而且广,线上销售渠道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反观格力电器,在电商发展最火热的那几年,它却一直专注于线下的区域经营模式。不可否认,在电商时代到来之前,格力的这些线下销售网点确实是它的优势,他在全国范围内的26家区域销售公司和 4万多网点,就为格力贡献了80%的销量。但是电商出现之后,线下的销售优势逐渐就被冲淡了。从销售环节来说,线下需要经过格力电器、区域性销售公司、代理商、经销商等多个环节,最后才能到消费者手里。浪费时间不说,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成本。

但要是通过电商渠道的话只需要经过格力电器、电商,然后就能到消费者手里了。这么一来既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也省去了中间各个环节的成本问题。尽管线上销售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格力在转型问题上还是非常谨慎。至于原因,与其说是格力不愿意趁早转型,不如说是庞大的线下销售网络拖慢了它的进程,所谓船大难掉头嘛。董明珠曾经说过“格力有上百万的经销队伍,如果一刀切的转型,那这100万人岂不是就要失业了?”所以在美的深耕线上市场的这几年里,格力却还在自己原有的阵地上坚守。

直到2019年,格力电器终于扛不住了,开始大刀阔斧的转型线上。这一年双十一,格力通过百亿补贴等各种方式让利,在线上展开了强势攻击。可惜结果不如人意,不仅没比的过美的、海尔这些竞争对手,到最后还因为线上促销的价格太低,引来了众多经销商的不满。此时的格力进退两难,但要想守住市场份额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2020年,董明珠开始大力推行渠道改革,她还亲自跑到直播间带货,为格力吸引了不少流量。不仅如此,董明珠还在2021年参加了真人秀节目。

格力为什么会被美的反超 董明珠曾看不上的美的(5)

这回她不仅给自己选了一位年轻的学霸助理,还借机搞了一波营销。董明珠选的这位助理名叫孟羽童,浙江大学的高材生,不仅年轻漂亮,而且多才多艺。节目播出之后,董明珠曾公开表示“要将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此话一出,瞬间就引来了大家的关注,甚至还有“接班人”、“选儿媳”的传闻。就在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董明珠的小助理已经在某平台开播带货了,大家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热度。但从中也不难看出,董明珠确实在努力往线上发展。不过,美的已经在线上布局了十几年,成为了线上市场的主力军,格力想要追上去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除了线上布局太晚之外,格力在智能化方面也远不如美的。现如今的消费主力军正在年轻化,年轻群体更倾向于智能化、科技感的产品。美的早早就抓住了这一点,推出了各种智能化产品,成功俘获了大量年轻人的“芳心”。

最后,格力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远不如美的。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美的集团的海外市场收入为1210.81亿,而同期格力电器的营收只有200.21亿。美的之所以能够收获如此优秀的成绩,依靠的是海外庞大的销售网络。据了解,美的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开始在国外建立工厂。因为产品的质量过硬,所以在当地的销量一直都很不错。现如今。美的海外营销运营机构多达20多个,生产基地有18个,业务范围覆盖了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格力为什么会被美的反超 董明珠曾看不上的美的(6)

格力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打入了日本市场,开始向海外进军,但其策略一直比较保守,主要以代理制为主,自建渠道很少,而且经营模式比较单一。另外格力对代理商的过度依赖,会导致市场信息反馈速度慢,新产品推广存在一定的延迟,最终的结果就是丧失部分市场份额,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不利。

也有人说格力还有一大缺陷在于产品单一,其实这几年格力跟美的一样都在尝试多元化布局。只不过他们的多元化差别比较大,美的在自己擅长的家电行业深耕,推出了洗衣机、冰箱等各种家电,为集团提供稳定的收入,同时还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但是格力却把目光放在了自己不擅长、而且非常烧钱的手机、汽车、芯片业务上。到现在都没赚到钱,还拖垮了主营业务。大家觉得被疯狂碾压的格力,接下来还有反超的机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