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潇洒哥鉴定哥窑贯耳瓶的事情,虽然对当事人千叮咛万嘱咐,但还是传了出去。一时间,要求鉴定个物件的微信络绎不绝。可巧,那几日,正赶上潇洒哥忙于工作,对于一些通过微信发过来的鉴定申请都是婉言相拒,直到有一天,一张照片令潇洒哥不禁怦然心动。

发来照片的是一位经过七拐八绕找上门来的藏友,经营着一家规模尚可的买卖,姑且称呼其为B先生。因为近些年经营上小有斩获,B先生也学着别人玩起了收藏。虽也淘到一些晚晴同光时期的官窑,但是总是少了那么一二件重器镇宅。这不,一件好东西出现在B先生的面前,他心里拿不准,便想邀请潇洒哥过来帮忙看看。

若是一般物件,潇洒哥是笃定不会前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懂啊!去了不是丢人去嘛。但是,B先生传来的这张照片却令潇洒哥动了心。于是,在约好的时间,潇洒哥还是走进了B先生的家门。

B先生热情地向潇洒哥介绍了物品的卖家,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一番寒暄之后,老者取出来一件白釉梅瓶。这下子潇洒哥惊呆了,只觉得手中的水杯都在颤抖,嘴里嘟囔了一句:“永乐甜白?”老者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识货!”

天天鉴宝子轩老师与青铜面具(潇洒哥鉴宝记三)(1)

(图片来自网络,并非鉴定物品)

论及中国古代瓷器中的贵族,首屈一指的便是传说中的柴窑,只可惜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件公认的柴窑真品存世;至于元青花,因为一件鬼谷子下山大罐,被各路藏家把价格炒上了天;实际上,比元青花晚不了几十年的大明永乐朝,就烧造出一款惊世骇俗的白釉瓷器,因其釉面温润如玉,柔和静谧,在明朝便被称为“一代绝品”;特别是近代绵白糖工艺引入中国之后,民间就将这种白瓷称呼为“甜白”,一方面说其形似白糖般细腻,另一方面也说其给人喜悦,令人内心充满“甜”意。

潇洒哥仔细端详着眼前这尊大约20多公分高的永乐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梅瓶,发现瓶身上如同人体伤疤般纵横交错着十数道裂痕。

“修过?”潇洒哥问道。

“没错,本来都快碎成渣了,找了高手修复的。”老者沉稳地回答道。

潇洒哥暗暗点头。这件梅瓶如果品相完好,估计在拍卖会上过八位数是易如反掌,就是这件修复后的残品,估计也得大几十万啊。

等等,“永乐甜白”,这瓶子咱们有点……

“太腻了!”潇洒哥重新靠回了沙发。老者的脸上明显有些不太自然,B先生则是一脸懵逼。

“您这哪是绵白糖啊,整个一个奶昔啊,太甜了,过了……”潇洒哥进一步解释道,“永乐甜白的釉面与胎体之间,若即若离,给人的感觉是恰到好处,您这件梅瓶的釉做的已是极好,只可惜稍重了些,最关键的还是没有甜的感觉,而是太腻了。”

“啊,可是这是一件残品啊?还有人花这么大功夫仿制一件残品?”B先生仍然不解。

潇洒哥摇了摇头,冲着B先生吼道:“废话,永乐甜白的真品,你买得起吗?”

鉴定小贴士:有些造假者吃准了一般人认定仿造一定会仿得很精美,最起码也要仿一件完整器这个假象,故意仿造一些残次品,诱骗初学者上当受骗。其实,核心的一点就是看物品本身。无论是完整的,还是修补过的,时代的气息不会衰减,物品的美感不会降低

最后,奉献二张永乐甜白釉,请藏友们品评。

天天鉴宝子轩老师与青铜面具(潇洒哥鉴宝记三)(2)

天天鉴宝子轩老师与青铜面具(潇洒哥鉴宝记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