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有七天,有一个十分官方高大上的称呼,那便是——七日纪日法,有的人对这个称呼感到非常奇怪啊,七日纪日?用七天记录一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啊,我们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所谓七天,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如今的这个体制,那便是七天为一个星期,而“纪”即是记载,而最后这个“日”,代表的是时间,年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从前的时间,是分散的,如人行走在一条永远不会到站的直行轨道上,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现在和远方,对于过去,由于过于分散,并不能很好的进行记录,而有了“七日纪日法”之后,就仿佛在每个人行走的轨道上的相同距离之间,插了一个个站牌,而当我们走到这个站牌时,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我们过去了七天,在走过一个个站牌后,我们可以准确方便的记忆,我们过去了多少天,我们可以在走到站牌时,对过去的七天,进行总结与反思,并能让现在的自己得到短暂的休息,又或者是对未来的七天,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使我们所处的虚无的时间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概念。

一个星期有七天6月有30天(一个星期有七天)(1)

而“七日纪日法”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哪些地方产生的呢?这在历史上是备受争论的,有人说,这个“七日”源于《圣经》,其中提到过七日为一进行礼拜,所以说这是神的旨意?有人说,这个方法先是从古罗马而来后来才传到了中国,又有人说,在七日纪日法之前,我们不是使用这个方法的,而是十日。总之,它的起源和时间,也是很让人感到疑惑的了 。

一个星期有七天6月有30天(一个星期有七天)(2)

而对于“星期”这个词的定义,顾名思义,即“星”的运行“周期”,我想古代的人类,对天上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还是富有极大地想象力和追求的,我们可以想想,古代人类的生活其实非常简单,每天不过是,打打猎,耕地,从事手工,简而言之就是劳动,而闲暇时,古时候不比现在呀,有手机,有电脑,有平板,可以玩,可以交流,打发打发时间,然后一天也就过去了,他们那时候的生活,在辛苦工作完之后,他们在干嘛呢?他们可能在思考?你们可能会说,那些劳作的人懂得什么啊,还思考?也不是什么数学家呀,但你可以想想,他们仰望一望无际的平原,远眺高山流水,看天上白云悠悠,看天上数也数不清的星星,他们在思索,想把大自然的秘密弄明白。又也许,起初这些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但是看得久了,自然有一天的就领悟到了,司马迁也曾作过《天官书》,书中曾写到:“官者,星官也”即地上有“官”,天上也应该有“官”,地上有平民百姓,天上也应当是有的。

一个星期有七天6月有30天(一个星期有七天)(3)

我们的先人在有了“官”和“民”之间的区分以后,便更是将自己的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的潜质,怎么说呢,他们想啊,地上跟天上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把,那么地上有的,天上也应当要有啊,地上的制度,天上也应当要完备呀,所以从“官”这点出发,天上的“官”,也应当有小有大吧,于是乎,最终他们选择了七个大星的运动规律,即“动者有七”作为一个标记,即预示吉凶,计算时日的工具,从这点上可以看出。能选择“七”来纪日,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个数字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星期有七天6月有30天(一个星期有七天)(4)

照这样看来,由前文所说的,有人认为七日纪日法是从古罗马传到中国的,这个说法显然是不成立,虽然在张文彬的《寻根探源》一书中,认为该法来源于古罗马,但是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一个是根据月相,而另一个则是根据星星,甚至可以说,其实我们的思想方法是更加科学的,另一方面,张衡早就说过七星象事,而要说古罗马的纪日方法传到中国晚到什么时候也就不得而知了。而另一方面,这一思想源于神的旨意这一说法更是无中生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欧洲那里的七日,指的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一直到七天,才把这个世界创建完成,这是建立在神学的基础上,而我们只是神似而已。

一个星期有七天6月有30天(一个星期有七天)(5)

当然,虽然这个观念由来已久,但真正实现这一思想方法,那可是过了几百年的事儿了,在光绪21年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举措,那就是成立“学部”,这个学部是干什么的呢?顾名思义,与学习有关。由袁嘉谷筹建编译图书局,首任局长,下设各种职位,同一编写全国教材,并规定把七日一周规定为一个星期,并命名“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六”,以此循环。

一个星期有七天6月有30天(一个星期有七天)(6)

可以说,“七日纪日法”由一开始的产生,发展到实施,都经历了数万个日月,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他是古代先民的思想结晶。而这一方法,直到现在,依然一直沿用下来,因为它有生生不息的魅力!

你还有了解有关星期制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吗?喜欢的朋友请点赞或留言至评论区噢!

,